首页 > 法治

七大工程铸就平安和谐法治宜居新东区

时间:2016-05-23 10:18

来源:作者:点击:

  东区区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张华凯(右一)在基层调研平安建设工作。

    □记者 晏洁 文/图

  近年来,东区以争创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长安杯”为目标,全面推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七大工程,着力构建平安建设核心驱动力,为全面建设平安和谐法治宜居新东区提供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公平正义的法治环境和优质高效的服务环境。

  该区连续两届八年荣获“全国平安建设先进区”,连续11年荣获“四川省平安建设先进区”。

  夯实惠民利民基础工程

  社会治理提档升级

  东区按照中央提出的“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制保障”的社会管理体制,在全省率先探索以科技化为载体、信息化为支撑的网格化服务管理工作,初步实现了服务管理全覆盖、智慧服务全天候和智能信息度跃升。

  服务管理全覆盖。该区将全区调整划分为519个网格,每年根据城市发展及人口状况动态审定网格数,配备城市社区专职网格员489名,农村兼职网格员30名;每年度划拨专职网格员补贴经费469.44万元,通过基本补贴和绩效考核形式提高网格员工作实效;建立健全《网格化服务管理员考评办法(试行)》《网格化服务管理员工作流程》等16项规章制度,明确网格员管理责任和工作标准。

  智慧服务全天候。全面构建起了区、街道(镇)、社区(村)、网格(楼栋)“三级平台、四级管理”的服务管理体系,成立了区网格化服务管理监管指挥中心,全面履行“监督、管理、服务、处置”四大职能,并配备8名专职工作人员,利用网络和2224567便民利民热线,实现24小时不间断收集、分流、处理、监督、反馈各类信息。

  智能信息度跃升。该区通过整合四川省网格化服务管理平台和东区社会管理服务综合信息平台的资源,建立起上下互通、横向协同、优势互补、反应快捷、支撑有力的信息化管理体系,形成社会治理“大联动”、服务群众“大合唱”的工作大格局。截至目前,全区共收录辖区人口、法人单位、空间地理基础信息56.5万条,网格员开展工作信息4.35万条。

  打造“电子卫士”工程

  探索立体治安防控新模式

  按照“政府推动、多元投入、整体规划、突出重点、实战应用”的基本思路,2015年初,东区在全省区县层面率先出台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实施意见和技防建设工作实施方案,全力打造多层面、全覆盖、全天候的“大技防+小技防”科技防范网络体系。

  全力推进街道、重点单位、公共复杂场所、居民小区、技防入户等技防建设“五大工程”,成功探索出了“公司承建+市场运转+物业管理”的“向外借力”模式、“共驻共建+领军人物+居民自治”的“集聚民力”模式、“公司联盟(保安公司和保险公司)+用户体验+商铺反哺”的“科技助力”模式等三种技防模式。仅2015年,该区自筹资金600余万元,共新建监控点位717个,安装单元入户防盗门225扇。该区初步实现了重点地段、重要交通路口、重点场所技防全覆盖,街道(镇)覆盖率达到100%,社区(村)覆盖率达到40%以上。今年1至4月,辖区入室盗窃案件与2015年同期相比下降44%,辖区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进一步提升。

  实施戒毒扶贫工程

  社区戒毒成效显著

  去年底,东区引进了攀西地区首家成立的民办戒毒医院——“中康戒毒康复医院”项目,这标志着该区第一个禁毒实体项目的正式落地,同时,也拉开了“戒毒扶贫救助工程”序幕。

  近年来,东区始终坚持“以打开路、以防促打、打管并重”的工作思路,全力预防和遏制毒品蔓延,通过积极吸引民间资金、借助社会力量、政府购买服务等途径,有效推进禁毒社会化工作,努力实现对毒品问题强制戒毒、社区戒毒、社会民间戒毒的综合治理。

  2015年,该区禁毒委进一步提升强制戒毒力度,做到应戒必强戒,共送415名吸毒人员到市戒毒所戒毒,保持社会面戒毒高压态势。同时,引进攀西地区首家民办戒毒医院。该院以传统中医药秘方戒毒,在为期20天的药物治疗期,配备心理疏导等康复治疗,使患者摆脱对毒品的生理和心理依赖。该区启动“2016年戒毒扶贫救助工程”,选出16名自愿戒毒人员入院接受治疗,通过“政府救助+医院救助”模式,最大限度减轻戒毒人员的经济负担,帮助吸毒人员早日戒除毒瘾,回归社会。目前,已有10余名吸毒人员成功脱离毒瘾。

  该区积极探索社区戒毒新路子,以创建无毒社区为抓手,对已实施强制戒毒人员回社区实施亲情邻里监管戒毒工程,做到对涉毒人员的后续监督有人管,提升净化拓宽其人际关系网。

  健全多元化纠纷化解机制

  前移政法服务关口

  近日,东区人民调委会成功调处了某钒钛公司涉案金额达到1000余万元的合同纠纷案,调解结果得到了当事双方肯定。

  近年来,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增大、社会形势复杂多变、新旧矛盾相互交织的新形势,东区进一步巩固“三大调解”工作体系,积极搭建“三联两进”网络平台,及时把社会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消除在萌芽状态,有力促进了辖区社会和谐稳定。

  该区逐步建立起了以人民调解为基础、司法调解为主导、行政调解为重点的多元化纠纷化解机制,在全区构筑起了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快速化、综合化的调解网络格局。目前,全区共设立调委会183个,共有调解员1375名。同时,以“三联两进”机制为基础,综合运用“三大调解”,选派22名检察官、36名法官、20名律师、150名警察组成一支高水平的法律服务团队,组建各类调解委员会239个,共有调解员4012人,实现了法律服务关口的进一步前移。2015年,该区受理人民调解案件2140件,调解成功2118件,调解成功率达到99%;司法调解案件1773件,调解成功1117件,调解成功率63%;行政调解案件295件,调解成功283件,调解成功率96%。

  社区警务综合联动

  “小网格”托起“大平安”

  该区以“专群结合”为切入点,全面推行网格化布警,将社区警务与基层网格有机融合,进行互动式警格联动、资源整合,形成了紧密合作的多元化社会治理服务链条,实现了“小公安”构建“大平安”、“小网格”托起“大和谐”。

  根据发案情况对居民区实行风险评估机制,划分94个治安整治重点小区,实施重点型、加强型、常态型分类管理,建立起以巡警和社区民警为骨干、以社区居委会为依托、以网格员为基础的社区防控网。在社区(村)加强综治工作站和警务室“一站一室”建设,按1名警察+4名综治协管员+10名志愿者+50名信息员的“1+4+10+50”模式,集治保、调解、普法、帮教、巡逻“五位一体”的运行机制,组建起了一支有5555名群众参与的“红袖标”义务巡防队伍、一支人数达2426名的信息员队伍、一支人数达1.3万人的专(兼)职应急队伍、61支700余人的基层义务治保巡逻队、93个治保会、76支护厂护校队等。

  以网格党建先锋为抓手

  推进基层精细化治理

  谈起“丁爱谱工作室”,在攀枝花家喻户晓,甚至在全省、全国都小有名气。党的十八大代表丁爱谱充分发挥共产党员和劳动模范的示范引领作用,创建了以其名字命名的工作室,2014年“爱谱连锁”党代表工作室被列入攀枝花市“五彩花城”党建品牌重点项目之一,现在全市共建成站点179个。

  近年来,东区通过“1+R+S”模式,充分发挥基层网格党组织、党员领军人物的作用,突破“就党建抓党建”的“小党建”局限,构建基层党建先锋引领基层社会治理的“大党建”格局。

  该区充分发挥区域化党建“龙头”驱动力,构建“网格+党建”联系服务群众自治新模式,不断孕育孵化社会组织,先后组建了“夕阳红女子服务队”、“五老志愿者服务队”、“爱心服务队”等112个社会组织加入到社会治理和平安建设中来,形成了一个代表引领一个群体、一个榜样聚集一个团队、一个组织推动一个网格小区发展的良好局面。

  深化法治东区建设

  “法治政府”引领平安东区

  2015年,东区大渡口街道光明社区被评为全省依法治村(社区)示范社区。该社区积极探索了以党委为核心、创新社区居民监督机制、居委会为自治主体、社区便民工作站为支撑的社区治理结构,实施“和谐、幸福、光明”三项工程,以网格化管理为依托,以“居民说事日”为平台,不断完善“三委一站”管理模式的基层民主管理机制,构建社区党委、居委、监委、工作站多元主体的治理体系,及时解决了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目前,东区共有31个社区如火如荼地开展“法治构建平安建设工程”试点工作。

  党的十八大以来,该区以创建“法治东区”为抓手,坚持普法用法、依法治理,遵循法治思维,加强法治保障,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化解社会矛盾,把社会治理纳入法治化轨道,推进社会治理法治化和制度化。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市委各项精神和工作部署,以‘保平安,争长安’为目标,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为主线,以促进民生改善为根本,开拓创新,攻坚克难,进一步巩固深化‘全国平安建设先进区’,为打造‘五个东区’、率先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坚强的法治保障和平安稳定的社会环境。”东区区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张华凯表示。

(此文不代表本网站观点,仅代表作者言论,由此文引发的各种争议,本网站声明免责,也不承担连带责任。)

【责任编辑:admin】
热图 更多>>
热门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