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作者:点击:
封面观点 听取一位医疗安全办主任的建议 2016年5月30日
一个人离现场越近,才越有发言权,也才能更清晰地看到问题与办法。站在这样的角度,或许才能真正读懂一位医疗安全办主任的故事,以及他给下一任的建议,“法治环境越好,纠纷就会越少,越后面上任的越幸运。”所谓医疗纠纷,最终仍然要靠法治的手段来解决,这样的常识值得听取。 出于常识,无论是患者还是医生,医疗纠纷都是他们所不愿看到的事情。医疗纠纷的发生,或许有着种种复杂的缘由,但医疗纠纷的持续,与不可解决的状态,带来的后果却往往难以想象。打闹、争吵,甚至是不可调和的矛盾,既会让双方筋疲力尽,也会给现实医疗环境带来或多或少的影响。 把医疗纠纷置于法治的框架之内,也是要用法治的公正来为医疗纠纷破题。医疗纠纷之中,为什么不少患者都会产生对医院方面的强烈不信任感,一个主要的缘由就在于医疗本身的高度专业化,患者因此会习惯性地感觉“弱势”。要让此种“弱势心理”消失,最公正的方式,只能是借助于合乎法治的处理方式。 把医疗纠纷置于法治的框架之内,也是要求医患双方都理性维权。面对患者方面的要求,一些医院为减少“负面的影响”,会采取和稀泥的态度,只问赔偿不问其他。一些患者为了达到自身目的,甚至采取医闹等手段,它们其实都是不可接受的选择,从最终效果来看,也不真正利于双方维权。 法治社会里,一切依旧需要靠法治的手段来解决。无论是患者,还是医院方面,如此建议与感言,不妨再次听取。当然,比听取更重要的,还是对解决医疗纠纷的法治环境的继续构建。譬如,尽快完善第三方调解机制,以第三方来保证医疗纠纷处理的不偏不倚。本报评论员王聃
上一篇 下一篇
(此文不代表本网站观点,仅代表作者言论,由此文引发的各种争议,本网站声明免责,也不承担连带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