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法治

创新法治形式 看雅安各县(区)有绝招

时间:2018-02-03 14:01

来源:作者:点击:

法治帮扶助力精准扶贫

“在相关部门的帮助下,现在我有了一份固定工作,我将改掉懒散的毛病,努力脱贫致富。”丁光宽是名山区廖场乡观音村的贫困户,因依赖性较强,不愿吃苦,迟迟未能脱贫。

名山区司法局得知丁光宽的情况后,当即为他制定了帮扶方案,并下派帮扶人员经常到他家,与他谈心,增强其自力更生、勤劳致富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同时,联合结对帮扶部门,帮助制定切实可行的帮扶措施,为丁光宽争取公益性岗位,解决了他的就业问题。

如今,经过“扶志”后的丁光宽逐渐改掉了懒惰的毛病,正通过自己的劳动努力实现脱贫。

“结合精准扶贫工作,我们建立了‘政法部门向贫困村派驻法治帮扶员’工作制度,开展‘法治帮扶助力精准扶贫’活动,组建法治帮扶队伍,向全区42个贫困村派驻法治帮扶员,协助村党支部,进村入户开展‘扶法、扶志、扶安’三扶工作。”名山区依法治区领导小组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名山区42个贫困村完善了人民调解组织,配齐配强了人民调解员,做深做细人民调解工作,协同当地干部及时化解纠纷,维护了社会和谐稳定。

同时,积极发挥法律服务职能,科学整合法律服务资源,在全区20个乡镇、192个村、17个社区实现了法律顾问全覆盖,重点加强对42个贫困村法律顾问工作的督促指导,推进法律顾问在贫困村积极为脱贫攻坚服务。

依法治区成为常态

在推进依法治区工作中,名山区总是在不断探索和创新。尤其在依法治村(社区)示范创建工作中,名山区围绕“13332”工作模式,强力推进依法治村(社区),即:做到1个坚持,找好3个切入点,做好3项服务,打造2个亮点,着力将城东乡官田村、茅河乡临溪村、新店镇阳坪村、蒙阳镇贯坪村创建成法治示范村,示范带动各领域法治进程。

名山区还立足茶产业的转型升级,依托全区19个茶业协会、商会,创新建立了覆盖区、乡镇、村三级的茶产业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组建由茶商代表、茶叶市场管理员、基层茶业合作社代表、茶企代表和全区优秀调解人才50人组成的蒙顶山茶产业矛盾纠纷人民调解委会员(茶调委),整合基层派出所、司法所、劳动保障所、农业服务中心等基层站所职能作用,依法分类化解各类矛盾纠纷。

今年以来,“茶调委”调解茶产业矛盾纠纷102件,调解成功率98%,有力维护了茶叶生产经营的正常秩序,促进了茶产业健康发展和转型升级。此项工作去年还被省委政法委列为2016年省级推进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工作的创新项目。

如今,在名山区,依法治区已成为全区发展的常态。以勇于创新建设法治名山的生动实践继续谱写公平正义,传递法治精神,未来的名山必将更加和谐美丽。

经开区:打造法治园区 助推经济腾飞

创新法治形式 看雅安各县(区)有绝招

经开区开展法治宣传活动,给群众发放法治宣传资料。

今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芦天宝飞地产业园区(雅安经开区)(以下简称:园区)积极打造法治园区,为打造经开区发展升级提供了强大的动力。良好的法治环境,让企业安心谋发展;良好的政务环境,让企业轻装上阵,做大做强,产业迅速崛起;良好的治安环境,让群众安居乐业……

“菜单式”法治服务

普法工作成效显著

怎样把“纸面上的法”落实为“行动中的法”?

从精心“备菜”,到按需“点菜”,再到爱心“送菜”,这一清晰完整的链条,正是园区创新社会治理、积极探索推出的“菜单式”法治服务。

所谓“菜单式”法治服务,就是按照群众的法律需求编制普法“菜单”,发放到群众手中,根据群众“点单”,开展有针对性的法治宣传教育活动。具体说,就是组织精干人员,定期收集整理群众生产生活中遇到的法律问题、典型案例,根据不同层次、不同对象、不同人群对法律的不同需求,编制出内容丰富、分门别类的普法“菜单”,供群众“点单”选择。在此基础上,根据群众“口味”需求,及时、精心烹调“菜肴”——编印宣传资料、开展法律咨询、法治文艺活动、法律讲座等,实现有的放矢、按需普法。

今年3月,市司法局和园区依法治理办联合在辖区永兴镇场镇开展了法治宣传活动。工作人员向过往群众发放了法治宣传资料和依法治理宣传手袋,并耐心向群众解答生活中遇到的法律问题,开展法律咨询服务。

“我们常常会不定时地开展这样的法治宣传活动。”园区党政办主任石志明说,园区在打造法治文化阵地时,还充分结合当地征地搬迁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向群众宣传拆迁方面的法律法规,引导群众依法维护个人权益。此外,园区还通过全面激发“普法细胞”活力,有力度、有温度地实施普法依法治理工作,从广撒网到精聚焦,从灌输到互动,从治标到治本,再到“订单式普法”按需“上菜”,让法治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成为群众的一种生活方式、一种行为习惯。

法律服务全覆盖

助推企业健康发展

把防控风险、服务发展放在突出位置,深入推进法治企业创建,让法治护航企业创新发展,帮助企业振翅腾飞。园区在推进法治企业创建过程中,以深入开展“法律服务进企业”为契机,扎实有效推进法治企业创建,倾力服务企业,促进企业加快发展。

走进园区,到处散发着勃勃生机。这里有特别优惠的政策、一站式的优质服务。只要在这里投资,从项目的立项、注册、规划选址、环保审批、土地出让合同签订到工程报建、安全施工、招工融资……所有环节均有专人专职跟踪代办,直到企业建成投产。

据石志明介绍,基于“亲企”的理念,律师走进企业为其提供专项法律服务,在园区已成为常态。通过培训,能有效预防和减少企业法律纠纷的发生,同时增强企业管理人员、职工的法治观念,在企业中营造学法用法的良好氛围。

石志明表示,在依法治理工作中,园区深入推进“法律进企业”活动,以创建“诚信守法示范企业”为载体,通过广泛深入宣传,健全体制机制,企业法治建设水平明显提升,有力促进了园区经济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

雨城区:实施“微权清单五十条” 基层民主自治更有力

创新法治形式 看雅安各县(区)有绝招

雨城区严桥镇新桥村以“微权清单五十条”打造阳光村务。

针对村干部权力界定模糊、决策随意、监管薄弱等问题,雨城区对村级权力运行的依据、范围进行界定,梳理形成《雨城区“阳光村务”微权清单五十条》等规章制度,并于2015年在全区范围内实施。今年,《雅安市新村聚居点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实施以后,《雨城区“阳光村务”微权清单五十条》根据《条例》进一步完善,将村级组织和村干部的权力设置、权力运行程序绘制成运行流程图,强化了关键环节的监督,构建以规范和制约权力运行为核心的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机制,推进基层民主自治。

村里事村民说了算

“接到村上开会通知,想方设法都要参加,等着我们做决定呢。”雨城区严桥镇新和村村民任桂琼高兴地说着村民参与村级事务积极性的提高,而这样的改变正是依托了“微权清单五十条”。

随着雨城区饮水工程的推进,标准化自来水管道安装覆盖新和村家家户户。在安装过程中,热合机是一件常用的工具。考虑到工程效率和村民的需求,村“两委”提出购买一台热合机。

“放在以往,村里的事务村干部说了算,现在必须要经过村民民主协商才能办。”任桂琼说。

对于购买热合机一事,首先由村“两委”对该事件进行商议;然后召开党员会议进行审议,对热合机的价格进行核实;接着组织全村25名村民代表进行投票,最终获得了三分之二以上的票数;最后,村“两委”再进行投票,热合机的价格在村务公开栏公示10天,确保群众没意见,最终才完成了购买。

在新和村活动广场,村务公开栏按照“微权清单五十条”要求,事无巨细地公示着村务;每一个小项都做成了抽屉形式,村民可按时间轴取阅,随时了解村里发生的事。

把工作亮到明处

把权力关进笼子

新和村村委会主任王述慧当了7年的村干部,她感言自2015年《雨城区“阳光村务”微权清单五十条》实施以来,村里的大小事务运转得井井有条,改善了以往村务实施过程中,“群众有怨气,干部很委屈”的状况,更因“涉农信息零保留”,杜绝了微腐败的发生,获得群众认可。

“微权清单五十条”针对农村“微权腐败”特点,从人、财、物方面着手,对村级重大事项决策、项目管理、集体资产资源处置及财务管理、党务村务财务公开、工作人员任用等21项村级公共权力事项进行了固化,每一条都是一项制度,能执行,有监督。通过构建群众监督、村监会和村纪检小组监督、上级部门监督有机统一的三级监督体系,以及全过程公开公示,将村级组织及党员干部手中的权力晒在了“阳光”下、关进了“笼子”里。

执行阳光村务,更引导了村干部实施廉洁高效服务。

雨城区党委、政府组织人社、农业、林业、民政、国土资源、计生等20余个职能部门和涉农单位,通过专题研究,依照法律法规规定,对村民建房申请、村民救助救灾款项申请和社会保障参保、村民用章管理、计划生育服务等29项便民服务权力事项一一制定流程图,规范了办理程序,明确了办理时限,确定了办理责任,为农村群众办事树立了“路线牌”,让群众明白自己要办的事找谁办、怎么办,提高了服务效率。

如今“微权清单五十条”已在雨城全区191个村(社区)运行,并在全市推广。

荥经县:法治教育进校园 培养合格社会公民

创新法治形式 看雅安各县(区)有绝招

荥经严道二小深入推进法治教育

走进荥经县严道二小,干净整洁的校园、文明礼貌的学生、感恩氛围浓厚的课堂、认真负责的教职工,让人印象深刻。校长杨德华介绍,学校展现出的和谐向上的人文环境,与“依法治校”密不可分。

对于一所小学而言,“法治教育”不仅是教会学生做守规矩、懂纪律的人,更是将它作为德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以爱的教育浸润每一颗生命的种子。

以爱普法

课堂形式多样

“启蒙礼”、“成长礼”、“毕业礼”是严道二小学生心中铭记的仪式。学校通过爱的仪式,在学生成长的道路上打下法的烙印。

每年9月开学,“启蒙礼”成为一年级孩子们的第一课,而这一课便是从讲规矩、守法律说开来。对于一年级的孩子们,守法教育是结合日常行为规范展开的,学校以“启蒙礼”为契机,首先教孩子们会坐、会站、会走路、会吃饭、会服务。

看似平常的习惯,当孩子们走进社会,将和法律息息相关,“五会”的背后意味着孩子们学会遵守交通规则,在公共场合不发生影响他人的行为,学会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礼貌待人等,启蒙的第一课便引领孩子们走进了德育的课堂。

当孩子们升入四年级,学校将会为他们举行成人礼。今年5月,成人礼上,当孩子们用规范的动作给家长和教师行拱手感恩礼并说出感恩的话语时,很多家长和老师哭了。大家真切地感受到孩子们已经从儿童迈入了少年的门槛,孩子们明确了责任,懂得了规矩。

毕业典礼上,老师、校长将遵纪守法作为毕业礼物,赠予六年级的小学毕业生。

严道二小依法治校,远不止如此。学校每学期都会组织教师、学生进行相适应的普法考试;在宣传橱窗以及班级黑板报开辟校园安全法治教育园地;结合12月4日全国“法制教育宣传日”,开展国旗下讲话,对学生进行法治教育;通过办手抄报,对学生进行法治宣传及法治教育;开展读书教育活动,组织学生阅读法治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书刊,开展了各种形式的读书教育活动,既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又增强了学生法律法规意识。

法常驻学生心中

得到社会点赞

严道二小依法治校,结出了累累硕果。

近年来,学校先后被表彰为“全国和谐校园”“全国优秀家长学校”“四川省卫生单位”“雅安市文明单位”“雅安市依法治校示范校”“雅安市校风示范校”等。

比起厚厚的证书,在杨德华眼中,最感动的奖励,还是社会对学生们日常行为习惯的赞许。

“排队走上公交车,车内从不高声喧哗,主动为老人、小孩让座。”这是县城2路公交车司机反馈给学校的信息。

“主动礼貌地向我们问好,爱护公物,果皮纸屑自觉地扔进路边的果皮箱。”这是来自学校周边的环卫工人温情的赞扬。

“对长辈有礼貌,对幼小有爱心,自觉完成作业,自觉吃饭睡觉。”这是家长们感叹孩子接受学校教育后,一天天的成长。

杨德华坦言,教育的根本目的是教会学生做社会人,而学校以爱普法,就是让学生能牢牢握住通往社会的通行证。

严道二小只是一个缩影,在如今的荥经县,依法治校已蔚然成风。

芦山县:实现法治与社会自我调节 群众自治的良性互动

创新法治形式 看雅安各县(区)有绝招

芦山县广泛持续开展依法治县科普宣传

“和谐是安居发展根本,法治是奔康致富保障。”若不是现场耳闻,很难相信一位普通农村妇女能说出这样的话。而说出此话的,正是芦山县宝盛乡中坝村飞水山组村民余春香。

在余春香的记忆中,过去的飞水山组,村民间的矛盾多,经常为一点小事互不相让。

但最近几年,随着灾后重建搬进新家,以及芦山县立足发展再建,对法治建设的持续深入推进,余春香感受到了法治带来的好处:不仅与曾和自己有很深矛盾的村民化解了矛盾,实现了邻里关系的改善,就连整个新村的精气神,也有了更多新模样。

今年,随着《雅安市新村聚居点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的落实,更多立足法治的新村发展实效在这里得到展现:以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活动为契机,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为载体,更多村民参与到了新村发展建设中,不仅实现了自身主责意识的提升,更实现了新村居民文明素质的全面提升。

与此同时,新村管理各项制度也在村民积极参与下相继制定、推出、落地,为新村后续发展提供了可靠的制度保障。

“《条例》的实施,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法,依法加强了对新村聚居点的管理,加快了建设‘四好’新村,加快了实现‘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目标的进程。”宝盛乡相关负责人说。

在芦山县,与法治建设相融的实招和举措还有很多。

结合《条例》的实施落地,在全县所有新村聚居点开展“推动移风易俗树立文明乡风”工作,营造“崇德向善、勤俭节约、文明和谐”的浓厚氛围。在全县深入开展思想道德教育“六个融入”主题宣传活动,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志愿服务、诚信教育、绿色环保等主题,在全县形成“做文明人·办文明事”的良好社会风尚,形成牢固的思想道德基础。为管好用好新村聚居点财政补助资金,让有限资金发挥最大民生作用,专门出台了《芦山县新村聚居点财政补助资金使用管理办法》……

如今,坚持依法治理、道德教育、民主管理相结合,推进法治、德治、自治“三治一体”,已成为芦山创新依法治理的抓手。今后一段时期,该县将通过以下三个方面实现这一目标。一是以卫生城市、文明城市创建为契机,大力倡导、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二是以深入实施“七五”普法,继续加大法治宣教力度,引导树立法治意识;进一步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普法宣传全过程。三是以村民自治、协同共治、厉行法治为主要抓手,把《条例》与村规民约相结合,把法治示范创建与基层党组织建设、“四好”村创建、道德文明等结合起来,逐步实现法治、德治、自治三者共融。

宝兴县:强化矛盾纠纷化解机制 推进法治建设再上台阶

创新法治形式 看雅安各县(区)有绝招

宣传人员在宝兴街头向群众发放法治宣传资料,并现场讲解。

17日,宝兴县永富乡若笔村5组,天气晴朗,正值放养圈养畜禽的好日子。

“老杨,你家的羊群好像又多了几只哦?”当日下午3点,正入村走访的乡人大副主席李智宽与该村山羊养殖户杨忠军相遇,相互热情地打起了招呼。攀谈中,两人不约而同提到了今年4月发生的一件事。

1年多前,因调压井施工中滚落下的石块,杨忠军家损失了一头小公羊,并间接影响了他扩大羊群的计划。为此,心有怨气的杨忠军多次找到施工方要求赔偿,双方多次协商无果。

协商中,初次接手这件纠纷的李智宽,采用摆“龙门阵”的方式,一面耐心听养殖户发牢骚,一面用简单易懂的农家话,讲法治、明事理。通过4次入户走访,最终成功化解了这场纠纷。

“事情虽小,但也是对践行法治精神的又一次实践,不仅保护了农户和企业的合法权益,也让双方明白了依法办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永富乡乡长邱超表示,该乡根据实际,进一步加大了法律进企业、进农户的宣传力度,加大了依法开展重点水电工程建设协调、依法化解工程建设遗留问题工作力度,并取得了显著成效。

小事不出村,化解在基层。这只是宝兴以群众为出发点,法治建设的一个缩影。

不断强化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建设,是宝兴在法治建设中,用探索和实践精神总结提炼出的一项实招。根据宝兴县委政法委提供的信息显示,在今年已开展的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攻坚破难”行动中,已排查、调解矛盾纠纷466件,调解成功436件。在近期省综治办通报的全省平安建设群众满意度测评中,宝兴更是在全省排名第8位。

看硗碛藏族乡紧紧围绕基层司法所建设,不断夯实人民调解基础,通过强化人民调解职能,化解矛盾纠纷,广泛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深入推进法律援助服务,认真开展社区矫正和安置帮教工作,有力维护了辖区社会安定,并为当地经济建康快速发展,提供了坚实法治保障。2016年,该乡司法所被评为全国先进司法所。

再看亮点纷呈的大溪乡。开通“田园大溪”微信公众号,定期向群众和党员推送普法信息。建立法律服务小分队,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法律服务、法律援助等活动,已在全乡基本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新常态。结合实际建立的“群众张嘴、村官跑腿”的村官代办制度,不仅涵盖了民政和社会保障、计生服务、矛盾纠纷调处等7个方面、30条内容,更是让服务效率和群众满意度大幅提升。

宝兴县委政法委相关负责人表示,该县将继续牢固树立“四个意识”,提高思想认识和政治自觉,深入贯彻落实省委“治蜀兴川重在厉行法治”战略部署,切实抓好依法治县各项工作落地落实,奋力推进法治宝兴建设再上新台阶。

天全县:抓实网格化服务管理 助推社会依法治理

创新法治形式 看雅安各县(区)有绝招

天全县街头,网格员向群众讲解法律知识。

近年来,天全县准确把握信息化时代社会治理的发展趋势,把网格化服务管理纳入“一把手”工程和民生工程。全县以网格化服务管理为抓手,以信息化为支撑,建立健全了“网格——村(社区)——乡镇——县”四级管理体系,有效整合维稳、综治、信访、公安、司法、卫计等各部门资源,扎实推进平安天全、法治天全建设,为天全县绿色发展、特色发展、转型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坚持网格巡查

消除安全隐患

近日,城区向阳社区网格员柯贤琴像往常一样到自己的网格走访巡查。当她巡查至城区广建北路61号楼下时,突然看到6楼窗户处飘出大量浓烟。她迅速意识到,应该是住户家中着火了。柯贤琴迅速切掉了整栋楼的天然气总阀门和电源开关,随后立即拨打了119报警电话,同时在网格系统上找到住户黄某的电话,通知他立马回家。

“幸好发现得及时,没有人员受伤。这也提醒我,还要加强对辖区内治安隐患的排查。”经过此次安全事故后,柯贤琴表示,以后更要进一步加大工作宣传力度。

一直以来,社区工作繁重复杂,社区工作人员有限,一个社区干部同时兼管两三个甚至更多的工作业务口,形成了服务“供不应求”的尴尬局面,但实施网格化服务管理工作后,网格员成为社区力量的有力补充,社区的一部分工作分解出来由网格员去完成,这样既缓解了社区干部的工作压力,又增加网格员与民接触、为民服务的机会,使网格工作与社区工作得到了有机整合。

“四个突出”

推进网格工作再上台阶

“全县划分成178个网格,配备211名网格员,依托网格工作信息化平台,进一步将信息源触角延伸到大街小巷、村、组,收集各类涉稳信息,实施‘四个突出’推进网格化和特殊人群服务管理。”天全县依法治县领导小组办公室工作人员周梦琴表示,开展网格化服务管理工作以来,社区由原来的被动等居民到社区办事,转变成网格员主动上门服务,有效减少了居民办事走弯路、费时长的问题,大大提高了社区工作效率。

周梦琴说,每一个网格员都会进行岗前培训,以提升网格员业务水平和法治意识,全县网格员也纳入了普法宣传队,通过开展入户走访、送法上门,网格员与乡镇、村(社区)干部走上街头宣传普法知识。

在网格化管理工作中,天全县突出部门联动,形成工作合力。将“三项重点工作”作为网格化管理工作的重点,协助县公安局开展好网格内流动人口申报登记工作,确保“一标三实”数据真实鲜活。

同时,突出自身职能,抓好民生服务。以村(社区)网格为单元,以网格员为主体,督促网格员履行好信息情报员、便民服务员、矛盾调处员、治安巡逻员、政策宣传员“五大员”职能,及时收集社情民意,受理群众诉求,即时上传信息,办理处置解决各类矛盾问题,让网格员成为党委政府与群众的“连心桥”、政策宣传的“扬声器”、群众事项办理的“管家婆”。

汉源县:创建“一二三四五”工作模式打造法治汉源

创新法治形式 看雅安各县(区)有绝招

汉源县小堡藏族彝族乡丁家社区新村聚居点的法治文化一角

19日,走进汉源县小堡藏族彝族乡丁家社区新村聚居点的文化院坝内,法治、和谐的文化气息扑面而来。新村以宣传牌等为载体,依托广场的秀美风景,将法治元素、文化元素、休闲元素有机融为一体,成为新村里一道亮丽的风景。

丁家社区新村聚居点的法治文化广场,只是汉源县依法治县工作中,创新基层治理的一个缩影。

自依法治县工作启动以来,汉源县从实际出发,以村(社区)自治为切入点,创新基层治理,形成了“一二三四五”的工作模式。

一直以来,汉源县围绕打造法治汉源的“一个总目标”,指导党员干部和全社会法治实践的行动方向。汉源县委、县政府一直高度重视依法治县工作和法治示范县创建活动,坚持把创建工作纳入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与全县中心工作同部署、同检查、同落实。从汉源县委、县政府到乡镇党委政府,甚至是村(社区)都有相关责任人,全县法治创建工作有序推进,逐渐形成了“党委领导、政府实施、人大政协监督、各部门齐抓共管、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良好氛围。

目前,汉源县的村民公约和法律工作者联系村(社区)工作已达到“两个全覆盖”。今年以来,汉源县完善了210个村(社区)的《村民公约》等规章制度,形成了“村民公约+议事制度+公示公开”的基层自治格局。同时,汉源县各单位选派了192名政法干警、律师、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进村(社区)担任法律顾问,充分发挥工作指导、法律咨询、法治宣传等方面的法律顾问作用。

在基层管理工作中,汉源县一直坚持村民自治、依法自治和以德自治的“三个自治”原则,还权于民,让广大群众直接行使民主权利,依法办理自己的事情,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全面推进村级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防止在自治过程中出现霸权主义、恶霸行为;定期开展“守法示范村”、“守法示范户”等评选活动,坚持用群众身边典型事例感化引导群众,积极传播正能量,营造良好和谐的社会氛围。

同时,汉源县在基层管理工作中,探索依靠村民委员会、依靠地方带头人、依靠回村老干部、依靠法律工作者等“四个依靠”治村。各村根据实际,不定期组织召开自管委员会、调解委员会、社员大会、听证会等会议,坚持实行村民公约、议事会议、公示制度,推进村民委员会自治;各村团结农村技术能手、发家致富带头人、新村建设带头人、农田水利建设带头人、新型农村经营主体大户等地方带头人,充分发挥在各领域的带头引领作用,引导村民依法办事;各村建好机关单位、部队、国有企业等退休回村老干部台账,发挥老干部德高望重的影响力,日常向村民宣传教育,以德治村、以德自治,遇突发事件时进村调解;各村整合法官、检察官、司法助理员、律师等法律资源,将法律工作者划分到六大片区,确保每个村至少配备1名法律工作者,并公布工作电话,承担村委会和村民的法律顾问职责。

另外,汉源县结合走基层活动的台账工作法,建好村民委员会工作台账、地方带头人工作台账、回村老干部工作台账、法律工作者工作台账“五本台账”,将“四个依靠”工作法取得的成效,变为看得见、摸得着、可推广的经验。

石棉县:实行一乡一站“三级预防”助推全县绿色发展

创新法治形式 看雅安各县(区)有绝招

石棉县开展各种形式的生态环境保护宣传工作

“石棉县境内的栗子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我国大熊猫野化培训放归基地,保护野外生存的大熊猫以及它们的生存环境,是我们共同的责任……”

近日,石棉县委政法委、石棉县人民检察院等相关部门,走进栗子坪彝族乡孟获新村等乡村,用藏语或彝语,向村民宣传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法律知识;在乡一级建立联络站,主动开展生态环境资源保护和职务犯罪预防宣传工作……

实际上,这只是石棉县开展依法治县相关宣传工作的一个缩影。

今年3月以来,石棉县检察院等相关部门通过总结和调研,综合近年来办理的生态资源案件,从实践中提炼依法治县工作的创新点和发展方向,形成了生态环境与检察工作相结合,发挥检察职能,实行一乡一站“三级联防”,真正达到了护航“美丽石棉、生态强县”,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目的。

石棉县检察院对于破坏生态资源类犯罪案件,实现案件办理“捕、诉、监、防”一体化,全力打击破坏生态环境资源犯罪,在追究被告人刑事责任的同时,依法追究被告人的民事责任,实施“补植复续”“恢复原样”“示诺”“赔偿损失”等具体惩罚处理形式,努力挽回生态损失。

为强化犯罪预防工作,石棉县还实行一乡一站“三级联防”制度。以石棉县检察院检察长为组长,3个副检察长为副组长,侦监、公诉、控中、民行、预防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结合该县民族特色,在少数民族乡镇设立“检察联络站”,联系1至2个自然村进行宣传预防工作,利用汉语、彝语或藏语双语宣传的模式,形成乡、村、组三级生态环境保护和职务犯罪工作预防格局。

目前,石棉县检察院已在10个民族乡选择适当村落,进行了检察联络站的挂牌仪式。在每个乡的授牌仪式上,都进行了以预防职务犯罪为切入点,服务石棉县生态发展的专题宣讲。

石棉县检察院等相关部门还主动开展了石棉县生态环境资源保护和职务犯罪预防“菜单式”精准预防工作,丰富了一乡一站“三级预防”内容。

石棉县检察院会同林业、环保等部门,及相关乡镇进行生态环境保护专题预防讲座,并派出精通彝语、藏语的检察干警到10个少数民族乡镇,深入生态建设重点村组,同检察联络员一起开展为期一周的“依靠群众惩治职务犯罪”、保护生态环境法治宣传活动。

在工业园区内,召集相关企业负责人,作“守护绿水青山,护航生态石棉”等为主题的报告讲座,并通过微博进行了同步直播。

石棉县还结合红色文化、民族特色等,在生态保护区、旅游景区内开展生态环境保护政策法规宣讲,并采用双语宣传的模式,使当地群众明了、知晓破坏自然生态环境的危害性和严重后果。

自今年3月以来,石棉县组织检察干警等相关部门工作人员深入5个乡村开展法律宣传,检察机关保障县城绿色发展的作用不断凸显。

此外,石棉县还以“法治扶贫”为引领,围绕产业发展提供“一站式”服务,努力解决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平衡问题。

下一步,石棉县将继续探索创新工作方法,坚持打击与修复并重,打好生态环境保护“硬仗”,为守护青山绿水再立新功。(文/图由雅安市依法治市办提供)

(此文不代表本网站观点,仅代表作者言论,由此文引发的各种争议,本网站声明免责,也不承担连带责任。)

【责任编辑:admin】
热图 更多>>
热门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