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法治

山西省2017年法治政府建设情况报告

时间:2018-04-25 15:52

来源:作者:点击:

  2017年,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省各级政府和部门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重要讲话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按照省委“一个指引,两手硬”思路和要求,深入贯彻实施《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15-2020年)》《山西省贯彻落实〈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152020年)〉的实施方案》(以下分别简称《纲要》和《实施方案》),积极推进法治政府建设不断取得新进展新成效,为引领、推动和规范、保障我省转型综改、创新驱动发挥了积极作用 

  一、加强组织领导,强化督促检查,法治政府建设迈出新步伐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法治建设,坚持把党的领导贯穿到法治建设的各方面各环节,坚持把法治建设摆上全局工作重要位置,坚持抓住“关键少数”,以上率下,层层传导压力。党政主要负责人积极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省委、省政府专题研究部署年度法治工作,经省委常委会讨论通过,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山西省贯彻〈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规定〉实施办法》,以省委法治建设领导小组文件印发了《2017年法治山西建设工作要点》。市县政府和省政府部门通过召开法治政府建设工作推进会,制定印发年度法治政府建设任务清单,加大督促指导和监督检查力度,进一步增强条块结合推动法治政府建设的合力。省、市、县三级政府将法治政府建设均纳入年度目标责任考核体系,通过年中督查、年底评议考核对法治政府建设发挥激励和推动作用。坚持以学习强意识,以活动促行动,通过采取举办领导干部法治建设专题培训班,组织召开依法行政经验交流工作座谈会,开展“依法行政宣传月”活动,年底组织“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督促检查等举措,以组合拳方式综合引领、推动法治政府建设,形成长效机制。全省法治政府建设扎实推进。 

  二、大力推进“放管服效”改革,着力打造“六最”营商环境,政府职能加快转变 

  坚持“能取尽取、能放尽放、能授尽授”原则,持续加大取消下放行政审批事项力度,做好简政放权的“减法”;切实加强行政审批事中事后监管,做好监管的“加法”;努力打造“审批最少、流程最优、体制最顺、机制最活、效率最高、服务最好”的“六最”营商环境,做好优质服务的乘法。先行先试蹄急步稳,深化改革拓展延伸 

  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2017年分3批取消中央指定地方实施行政许可事项50项,清理规范行政审批中介服务事项7项,取消下放62项省级行政职权事项。率先开展减证便民专项行动,大幅精简行政审批事项前置申请材料和相关证照年审年检事项,省级精简率分别达27%50%。省级单项行政审批事项办理需要提供前置申请材料平均数由原来的7.1个压缩到5.2个,走在全国前列。率先实施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改革试点,在转型综改示范区落地落实,同时赋予转型综改示范区管委会33项省级行政管理权。确定山西转型综改示范区和高平市为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试点,试行“一颗印章管审批”的新型政务服务模式。以省国土资源厅窗口审批为试点,加快推进行政许可标准化建设。 

  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在全省积极推进“多证合一、一证一码”改革,复制自贸区经验,在省内5个国家级开发区推进“证照分离”改革试点。推进企业登记全程电子化和电子营业执照,个体工商户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登记全程电子化成为全国首批5个改革试点省份之一。推进“先照后证”改革,对工商前置审批、后置审批事项实行清单化管理。简化市场主体住所登记,实行住所承诺制。大幅降低市场准入门槛,有效提升办照办证便利化程度,减轻了企业负担,激发了市场活力。2017年底,企业数量达到52.5万户,比改革前的2013年增长87.1%    

  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积极推进市场监管体制改革,总结省内先行改革县(市)实践经验,对标兄弟省市先进做法,省委、省政府研究确定在吕梁、临汾两个设区市先行试点市场监管领域体制改革,整合工商、质监、食药监管机构,实行“三合一”市场监管模式取得积极进展。全面建成并广泛应用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山西),探索构建以信用监管为核心的事中事后监管体制。全面实施“双随机一公开”、“双公示”监管方式。覆盖省市县乡四级政府的“13710”信息督办系统建成运行,构建起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抓落实体系,工作效率明显提升。   

  三、加强政府立法工作,严格规范性文件管理,制度建设的引领规范作用进一步发挥 

  提高政府立法质量。政府立法主动适应改革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坚持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坚持立改废释并举,坚持制度建设有效管用。全年省政府提请省人大常委会审议地方性法规草案10件,制定出台省政府规章5件。11个设区市政府提请市人大常委会审议地方性法规草案24件,出台16件。,为引领推动促进科技创新,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审查制订了《山西省科技创新促进条例(草案)》;为落实好扶贫攻坚战略建立农村扶贫开发激励约束长效机制,将扶贫工作纳入法制轨道,促进农村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健康稳定发展,审查制订了《山西省农村扶贫开发条例(草案)》;为促进我省旅游业繁荣发展,坚持与时俱进,审查修订了《山西省旅游条例(修订草案)》;为有效预防和妥善处理医疗纠纷,针对医患矛盾,审查制订了《山西省医疗纠纷预防与处理办法(草案)》。根据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在年度立法计划外,审查制订了《山西省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条例(草案)》《关于山西省大气污染物和水污染物环境保护税适用税额的决定(草案)》《关于山西转型综合改革示范区行政管理事项的决定(草案)》等草案,组织起草了《重大行政决策后评估办法(草案)》,以上条例和办法的出台,将为我省转型综改、精准扶贫、加大环境保护力度、促进政府科学决策提供有力制度支撑。 

  加强规范性文件监督管理。各级政府和部门认真落实规范性文件“三统一”制度,严格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查,不断提高审查效能和质量,为促进全省转型升级、创新驱动构建合法、统一、有效的制度保障,营造良好政务和营商环境。省本级全年组织审核省政府及省政府办公厅规范性文件草案64件,前置审查省政府部门规范性文件草案545件,审查设区市政府报备的规范性文件86件,办理省政府领导批办或涉法事务40多件。 

  加强规章和规范性文件清理工作。为清理制约、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有关制度,推进“放管服效”改革,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在全省组织开展了大规模的规章、规范性文件集中清理工作。第一批,于20172月公布废止省政府规章19件、修订2件,7月公布失效废止省政府文件1119件。第二批,拟废止省政府规章9件、集中修改9件,省政府及其组成部门共废止文件2259件,拟修订129件;各市、县政府及其部门共废止文件10752件、拟修订304件。 

  四、完善制度,优化机制,依法科学民主决策水平不断提高   

  认真贯彻落实《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健全重大行政决策机制的意见》。省、市、县政府及其部门普遍健全完善了本地本部门重大行政决策办法和程序,把决策动议、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决定、执行与评估作为重大行政决策程序。依托政府网站、微信、微博等构筑重大行政决策公众参与平台,完善重大行政决策听取意见制度。充分发挥政府法制机构的审核把关作用。政府法制机构列席政府常务会议成为常态,参与研究讨论重大行政决策和涉法事务,法制审查和把关作用突显。加强督促指导,积极推动落实政府法律顾问制度,充分发挥法律顾问在行政决策中的研究、咨询和论证作用,为政府决策提供法律保障。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在全省推行政府法律顾问制度的意见》,举行了省政府法律顾问聘任仪式,省长亲自出席讲话并为省政府法律顾问颁发聘书,省、市、县三级政府和部门实现了法律顾问全覆盖。起草并即将出台《山西省重大行政决策后评估办法》,有力促进政府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法制化。 

  五、推进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加强行政执法管理,行政执法规范化建设深入发展 

  一是扎实推进综合执法。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的决策和部署,加强调查研究,制定指导意见和实施方案,坚持试点先行,从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关系密切、多头重复交叉执法等问题比较突出的市场监管、卫生计生、文化旅游、商务流通、城市管理等十大领域,省、市、县三级全面推进综合执法,迈出坚实步伐。二是积极推行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做好工作部署,加强引领指导,借鉴先进经验,组织召开执法“三项制度”推介会,推动督促行政执法部门建立和落实执法“三项制度”。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山西省重大行政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办法》。三是持续推进执法规范化建设。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规范行政执法工作的意见》。督促指导行政执法部门夯实基础工作,推进执法信息化、标准化建设,完善行政处罚裁量基准制度,做好重大行政执法决定法制审核,严格重大行政处罚决定备案审查及情况通报工作。加强执法资格管理,对18354名拟申领执法证件人员进行了资格审查,对符合条件的15479人审核发放了山西省行政执法证。 

  六、加强行政监督,形成监督合力,有效规范和约束权力运行 

  自觉接受人大、政协监督,及时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自觉接受司法监督,严格履行生效裁判。坚持以行政执法专项监督检查、行政执法案卷评查为抓手,强化政府内部层级监督,促进行政机关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围绕落实“三去一降一补”、转型综改、国企改革、脱贫攻坚、生态建设等方面加强审计监督,对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情况实行任中和离任审计相结合。加强权责清单动态管理和严格管控,构建起“权责两清单、职权运行流程和风险防控两张图、动态管理和监督管理两办法、省政府部门权责清单动态管理一系统”的权力运行制约监督体系。深入推进政务公开,积极推行“互联网+政务服务”,省市两级政务服务平台和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政务服务网建成运行。 

  七、加强行政复议与应诉工作,依法化解行政争议和纠纷,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依法受理办理行政复议案件,积极做好行政应诉工作,努力把行政争议和纠纷化解在初始阶段。2017年省本级新收行政复议申请111件,受理111件,本年度共办结行政复议案件102,答复国务院行政裁决案件17;办理行政应诉案件55件,人民法院已审结49件。全省各级行政复议机关新收行政复议申请2093件,受理1990 件,本年度共审结行政复议案件1828件;共办理行政应诉案件3200,法院审结2782 件。加强对全省行政复议与应诉工作指导,组织开展了《山西省行政机关行政应诉办法》落实情况督促检查;与省委组织部联合在太行干部学院举办了行政复议与应诉工作专题培训班。跟踪指导太原市、晋城市深化行政复议委员会试点工作。行政复议与应诉工作能力进一步提高。 

  加强对全省仲裁委员会的联系与指导,指导大同市仲裁委员会完成换届工作。全省共受理仲裁案件2722件,标的额达71.16亿元,为维护市场经济秩序、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保障。 

  深化信访制度改革,推进信访法治化建设。坚持依法分类处理信访诉求,坚持诉访分离,引导群众依法逐级走访。大力发展网上信访,创办《民生大接访》电视节目,推进领导干部接访下访,建立信访统筹督查督办、联合接访、律师和社会力量参与、联包联调等工作机制,完善解决信访问题考核通报、限期办结等工作制度。着力打造阳光信访、责任信访、法治信访,信访总量持续下降,信访形势平稳可控,呈现良好态势。 

  八、加强法治宣传,抓好法治培训,着力培育和强化法治意识 

  创新普法形式,增强法治宣传实效。各级政府和部门认真落实“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充分运用电视、电台、报刊、网络等多种媒体平台,采取新闻图片展、印制发放宣传材料、设置网页展板、接受群众咨询、循环播放宣传广告等多种方式和途径,开展了全方位、立体化的法治宣传活动。坚持与时俱进,改进普法形式。一些地方和部门运用微电影形式普法,收到良好效果。微电影《逃》在第五届亚洲微电影艺术节上获得金海棠奖。临汾市翼城县运用普法短剧开展法治宣传教育的做法,被央视《法治中国》称为“中国普法的缩影”。在全省推进网络在线学法和无纸化考试,形成良好机制。坚持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着力培育和强化依法行政意识和能力。各级政府和部门通过举办法治讲座、依法行政报告会、法治培训等多种方式,加强对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的法治教育,取得良好效果。 

  法治政府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力度有自上而下逐级减弱现象,进展不平衡。二是一些领导干部对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的重要性认识不够高,抓法治力度不够。三是基层法制机构和队伍建设与建设法治政府形势任务要求不适应,特别是市县一级,力量薄弱,协助政府推进法治建设的作用有限。四是法治政府建设绩效考核作用需要进一步发挥。以上问题需要今后认真研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2018年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施“十三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省各级政府和部门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重要讲话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按照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始终坚持党对法治建设的领导,认真落实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把建设法治政府摆在全局工作的重要位置。要深入学习宪法、严格尊崇宪法、坚决维护宪法,大力弘扬宪法精神。要依法全面履行政府职能,抓好《纲要》和我省《实施方案》的贯彻落实,加快法治政府建设步伐,为建设“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示范区”、打造“全国能源革命排头兵”、构建“内陆地区对外开放新高地”三大目标和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为引领、推动我省转型综改和创新驱动,营造良好法治环境,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此文不代表本网站观点,仅代表作者言论,由此文引发的各种争议,本网站声明免责,也不承担连带责任。)

【责任编辑:admin】
热图 更多>>
热门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