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作者:点击: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完善国家安全制度体系,加强国家安全能力建设,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和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根据全面依法治国的总体要求,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必须高度重视国家安全法治保障问题,推进国家安全领域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为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走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奠定法治基础。
要加快国家安全重点领域立法,完善中国特色国家安全法律体系。我国目前已经制定包括国家安全法、反间谍法、反恐怖主义法、保守国家秘密法、反分裂国家法、集会游行示威法、戒严法、国防法、突发事件应对法、网络安全法等190多部相关法律法规,基本形成国家安全法律体系,总体能够满足维护国家安全需要。观察世界各国国家安全立法,无不注重适应各国政治文化、法治传统,构建从宪法到基本法律再到单行立法、附属立法,覆盖国家安全体制机制、机构职权、运作程序、运作规则等内容的法律体系。对比而言,我国国家安全领域法治化水平仍有进一步提升空间:若干重点领域如生物安全、太空安全、深海安全和保护我国海外利益安全等方面立法欠缺;国家安全立法位阶不高、体系化程度不足;不少立法需要根据维护国家安全和全面深化改革的需要加以修改。亟待加强国家安全法律法规的立法研究工作,完善国家安全法律体系,为加强国家安全领域法治保障奠定基础。
要坚持以总体国家安全观指导平安中国建设实践,依法严厉打击国家安全领域违法犯罪。要严厉防范和坚决打击渗透颠覆破坏活动、暴力恐怖活动、民族分裂活动和宗教极端活动,特别是对危害我国政权安全、制度安全的犯罪要加强防范和打击。要加强对危害国家各个领域违法犯罪的预测预警预防,充分聚合国家各专门机关的打击合力,形成并巩固发展对国家安全领域违法犯罪的压倒性态势。要把“平安是老百姓解决温饱后的第一需求,是极重要的民生,也是最基本的发展环境”落实到平安中国建设实践中,下大气力解决好“信访不信法”的问题,处理好政府与社会的关系,确保国家长治久安、社会安定有序、人民安居乐业。
要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实现对国家安全问题的依法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是社会治理的发展方向,共建共治共享是社会治理的有效路径。维护国家安全既是人民根本利益所在,也是人民的共同心愿。有效维护国家安全,必须依靠人民群众。要积极拥抱高科技,运用大数据、云计算技术构建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为健全国家安全体系奠定基础。要依法果断妥善处理涉及国家安全的敏感问题事件,加强国家安全法治保障,提高防范和抵御安全风险能力。要坚持专门机关与群防群治相结合,总结运用“脚板加键盘”的经验,依法做好线上线下群众工作。要加强国家安全教育,增强全体人民的国家安全意识、法治意识,提高全社会形成依法维护国家安全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要加强国际安全合作,为全球安全治理提供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中国发展的奇迹举世瞩目,特别是十八大以来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推进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的发展转型;中国治理也是奇迹,成功实现了对超大规模面积、人口和经济总量国家的有效治理,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面对安全问题跨国性、联动性和多样性更加突出的挑战,没有一个国家能独善其身、独自应对,加强国际安全合作、谋求共同安全是必然选择。要树立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理念,尊重各方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坚决反对强权政治和霸权主义,大力加强覆盖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的全方位安全合作,共同应对安全威胁与挑战。要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两类规则,把握国际安全局势,积极推动国际安全执法合作,参与全球安全治理,充分运用联合国、国际刑警组织以及双边多边安全协议,推动新的稳定的全球安全秩序构建。中国的发展与治理奇迹是实践智慧与理论探索的成果,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为发展中国家的发展与治理提供了一条迥异于西方的不同道路。要更多参与安全治理议程,提升国际话语权,让世界各国更多倾听关于发展和治理的中国方案与中国智慧,共商共建共享普遍安全的人类命运共同体。
(作者系人民公安报社副总编辑、研究员)
(责任编辑:胡思思)
返回
(此文不代表本网站观点,仅代表作者言论,由此文引发的各种争议,本网站声明免责,也不承担连带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