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法治

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

时间:2018-09-17 12:52

来源:作者:点击:

  不久前,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对全面依法治国作出新的重大部署。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新时代推进改革开放再出发,必须正确把握全面深化改革与全面依法治国的关系,确保在法治轨道上推进改革,从而更好统筹社会力量、平衡社会利益、调节社会关系、规范社会行为。各级领导干部要不断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的能力和水平,在新起点上将改革推向前进。

  改革和法治如鸟之两翼、车之双轮

  改革需要法治保障,法治需要改革推进。一方面,应当以法治凝聚改革共识,引领改革方向,框定改革方式,规范改革程序,确保改革成果;另一方面,要实现立法和改革决策相衔接,做到重大改革于法有据、立法主动适应改革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通过立改废释等多种途径,让改革与法治实现良性互动,形成合力。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要让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如鸟之两翼、车之双轮,推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如期实现。

  将改革进行到底,必须更多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是经济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市场经济应该是法治经济。从一定意义上说,市场越是发展、社会越是进步,所形成的规范就越丰富。这既是社会发展本身的产物,也是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发展的需要。解决制约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种种问题需要法治进行保障,也需要法治加以推进,应当以法治的形式维护市场秩序和公平正义,克服部门和地方保护主义。

  法治思维就是以法治的理念和法律的精神为导向,运用法律原则、法律规则思考和处理问题的观念和意识。法治方式则是运用法治思维从事法律活动及其他社会活动的途径和方法。人类政治文明表明,法律调整具有权威性、普遍性、平等性、公正性、稳定性、可预期性等优势,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将法律作为社会资源配置的中心环节和主要调整手段。因此,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是新时代治国理政的基本要求。

  如果一个社会的法治观念淡漠、法治思维缺失,就会滋生特权思想,膨胀权力意识,导致违法施政、执法不公等问题,改革就会偏离科学轨道;如果法治方式不彰、法治手段软弱,就会导致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等现象蔓延,使改革失去动力和保障。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不仅为改革提供着规则和规范,使改革能够按程序有序展开,而且为改革提供了合法性保证,使改革成果可以固化和复制,产生久远的正效应。

  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必须更加重视发挥法治的引领和规范作用,在法治轨道上推进改革,创造公平公正的法治环境,提供稳定的社会预期,把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运用到改革发展的全过程和各方面,保障改革措施的贯彻实施。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凡属重大改革都要于法有据。改革开放以来的实践证明,改革措施的落地生根离不开法治的保驾护航。要使立法工作和改革决策相衔接,做到重大改革于法有据、立法主动适应改革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让各项改革沿着法治轨道推进,提高改革的公信度和参与度,使改革获得广大人民的支持。

  鸟之两翼、车之双轮,生动揭示了全面深化改革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逻辑关系。全面深化改革需要法治保障,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也需要改革推进。从这个意义上说,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既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必然要求,也是有效推进改革的重要手段。新时代将改革进行到底,必须充分发挥法治对改革的引领、推动和保障作用,善于用法治眼光审视改革问题,用法治思维谋划改革路径,用法治手段破解改革难题,用法治方式优化改革环境。

(此文不代表本网站观点,仅代表作者言论,由此文引发的各种争议,本网站声明免责,也不承担连带责任。)

【责任编辑:admin】
热图 更多>>
热门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