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法治

从全面依法治国到无人驾驶上路 2018年法治展望都在这里

时间:2019-01-29 16:00

来源:作者:点击:

  2018年3月22日,“法治蓝皮书《中国法治发展报告No.16(2018)》(《法治蓝皮书》)发布暨2018年中国法治发展研讨会”在北京举行。发布会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主办。

  《法治蓝皮书》指出,2017年中国在立法、法治政府、司法改革、廉政法治、民商经济法治、社会法治等方面取得较大进展。

  对于2018年的法治发展展望,《法治蓝皮书》指出,在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国家监察体制改革、环保法治、民法典编纂、人工智能的法律空间5个方面,指出了需要进一步理顺的体制机制。

  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与地方各级依法治省(市)领导小组的协调

  新华社3月21日发布的《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指出,组建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负责全面依法治国的顶层设计、总体布局、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督促落实,作为党中央决策议事协调机构。

  《法治蓝皮书》指出,从全面依法治国的任务要求来看,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需要强有力的统筹协调。否则,依法治国的各项工作就会缺乏有机融合。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的建立正是为了应对该问题。

  委员会(领导小组)是中国推进多部门、多地区、多系统协同联动的创新制度。在过往的实践中,该项制度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但是,依法治国委员会此前已经在全国各省份有类似机构存在,如依法治省领导小组、依法治市领导小组,如何协调新的中央机构与地方现存机构的关系,是未来领导小组机制建设必须解决的问题。

  纪委与监察委员会合署办公如何避免“党政合一”弊端

  2018年国家监察体制改革进入全面试行阶段。但是,如何有机衔接国家司法机关与国家监察机关之间的工作,如何建立监察委员会的自身监督机制是未来监察体制改革的重点和难点。

  从三个试点地区已经产生的监察委员会组成人员看,党的纪律检查委员会与监察委员会合署办公,实质上可能导致机构合一,成为党政高度合一的机关,即“一套人马,两块牌子”。

  《法治蓝皮书》指出,在这种体制下如何避免“党政合一”可能引发的弊端是未来监察体制设计的难点。

  国家监察委员会的设立还将突破现有立法,需要启动系统的立法、修法与废法工程,包括修改《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组织法》《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法》《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监督法》《人民检察院组织法》《检察官法》《国务院组织法》《地方组织法》《立法法》《公务员法》《刑法》《刑事诉讼法》《审计法》等法律。

  《法治蓝皮书》指出,由此可见,加快推进反腐败方面立法,将成为2018年立法工作的重要任务。

  环保督查规范依据、专门机构的位阶低、权威性不足

  环境公益诉讼制度是为“美丽中国”建设而新生不久的制度。

  《法治蓝皮书》指出,一方面,由于性质上的不协调,“寄宿”于民事诉讼机制必然不是环境公益诉讼的最终归宿;另一方面,处理环境公益诉讼的实体法律依据依然薄弱。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中国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的完善和预期目标的达成。

  环保督察也在大气、水污染治理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常态化、制度化是下一步发展方向。

  《法治蓝皮书》指出,2016年以来的环保督察是近年来中国生态环境法治的一项重大创新,但作为环保督察规范依据的《环境保护督察方案(试行)》在法律规范体系、党内法规体系中的位阶较低,在表现形式、内容严谨程度、权威性方面难以支持环保督察的法制化、常态化。

  此外,作为环保督察专门机构的“环境保护督察工作领导小组”属于中国行政机构体系中的“议事协调机构”,有别于承担日常职能的常设行政机构,存在设置依据位阶较低、组织权威有所欠缺、职权范围有所偏差、运行机制不尽明确等问题。

  编纂民法典如何“收编”海量存在的司法解释

  《民法总则》制定施行后,按照计划,民法典各分编拟于2018年整体提请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审议,经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分阶段审议后,计划于2020年将民法典各分编一并提请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会议审议通过,从而形成统一的民法典。

  《法治蓝皮书》指出,在各分编的编纂过程中,不仅需要对已颁布的法律进行清理、规范,也需要对相关的司法解释进行清理、编纂。

  在既有的民事规范中,体量最大、规则最细、内容最全面的当数最高人民法院历年来颁行的各种司法解释。尽管细致的司法解释是为了应对初期粗陋的立法而作出的实践应对,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其效果是积极、显著的,但是这些年来司法解释不断出台,导致数量急剧上升。《法治蓝皮书》指出,司法解释条文的数量远远高于法条的数量。更为严重的是,司法解释之间以及先前相关的司法解释与后颁行的法律之间的效力关系不清,法律适用的确定性受到损害的问题非常明显。

  《法治蓝皮书》指出,为防止司法解释僭越法律,充分体现民法典在司法裁判中的规范指引功能,应当高度重视民法典编纂与民事司法解释之间的关系协调问题。司法解释“收编”到民法典是编纂者责无旁贷、必须面对并要尽快解决的难题。

  无人驾驶如何上路测试将验证人工智能的法律空间有多大

  人工智能在未来将服务于社会治理与公共服务。但是目前的法律与新技术之间仍然存在冲突。《法治蓝皮书》指出,信息社会的数据是流动的关键,但目前政府部门之间、社会组织之间并没有形成信息共享,何谈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比如百度的无人驾驶刚上路时遭到了处罚,体现了交管部门的严格执法,但如果法律不为新技术的生长预留足够的空间,那么限制人工智能的不是技术,而将是法律。

  令人欣喜的是,2017年12月,北京市发布了《北京市关于加快推进自动驾驶车辆道路测试有关工作的指导意见(试行)》和《北京市自动驾驶车辆道路测试管理实施细则(试行)》两份指导性文件,以鼓励、支持、规范自动驾驶汽车相关研发,加快商业化落地进程。

  3月22日,北京市交管局公布了首批自动驾驶车辆测试道路。道路位于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顺义区和海淀区,共计33条合105公里。按照规定,测试道路均在五环之外,且均安装了明显的自动驾驶测试路段指示标志,自动驾驶测试车辆上也统一张贴醒目的自动驾驶测试车身标识,便于识别。

  同日,北京市自动驾驶测试管理联席工作小组发放了北京市首批自动驾驶测试试验用临时号牌,百度网讯科技有限公司获得号牌,自动驾驶测试车辆开始正式上路测试。

  2018年,随着法律配套的跟进,科技创新也将步履不停。

(此文不代表本网站观点,仅代表作者言论,由此文引发的各种争议,本网站声明免责,也不承担连带责任。)

【责任编辑:admin】
热图 更多>>
热门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