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际

4年后的大合肥更有“国际范儿”

时间:2016-05-06 15:53

来源:作者:点击:

  《合肥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获国务院批复,将建成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副中心

  2016年05月04日 新安晚报

  4月22日,国务院正式批复合肥市城市总体规划,“原则同意《合肥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意味着,至2020年,指导合肥城市建设、城市管理方方面面依据的大框架正式确定。就让本报记者带您领略一下未来大合肥发展的基本脉络吧。

  关键词:发展目标区域性特大城市

  此次批复的合肥城市总体规划的期限为2011-2020年。也就是说所描绘的是合肥在2020年前发展的总体图集。

  同时对于合肥的城市性质进行了定位,即安徽省省会,全国重要的科研教育基地、现代制造业基地和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长三角城市群副中心城市。

  这10年间,合肥城市发展目标是“建设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副中心,全国有影响力的区域性特大城市。”

  关键词:空间规模组团式空间形态

  此轮总体规划中,城市空间分为市域和中心城区两个规划层次。市域包括合肥市域行政区域范围,面积11433平方公里;中心城区范围北至长丰县行政边界,南至巢湖风景名胜区保护边界,西至肥西县及南岗镇行政边界,东至大圩镇、淝河镇、大兴镇等行政边界,总面积约486平方公里。城市规划区为合肥市域范围,面积11433平方公里。

  486平方公里的中心城区空间布局则体现“老城提升,三面整合,两向拓展,两带控制”。以老城为中心,完善城市东、北、西、西南部城市功能,形成组团式空间形态。

  那么到2020年,合肥的城市规模究竟有多大呢?规划预测2020年中心城区常住人口规模为360万人,城市建设用地控制在360平方公里以内,人均建设用地100平方米。

  关键词:市域格局一核一区加五轴

  市域城镇体系规划:构建1个中心城市、6个区级综合服务型城镇、27个三级城镇、51个重点镇四级市域城镇体系,形成“一核”(合肥中心城区)、“一区”(城镇协调区)、“五轴”(东、北、西、南、东南五条城镇发展轴)的市域发展格局。

  关键词:公共服务建四个市级中心

  公共服务中心体系:规划形成市级中心、片区中心、社区中心三级体系。

  规划4个市级中心,8个片区中心,若干个社区中心。其中,市级中心分别为老城中心、滨湖中心、政务文化新区中心和合肥南站中心。

  老城中心位于老城区,以长江路为轴,呈带状分布。具有金融、办公、商业商务、文化娱乐、信息、旅游等功能。

  滨湖中心位于巢湖之滨,具有行政办公、金融、商务、文化、旅游、会展等现代服务业功能。

  政务文化新区中心为政务文化新区生态绿轴周边地区,具有市级行政办公、商务、文化、体育等功能。合肥南站中心以南站为核心的周边地区,具有综合交通、商贸、商务等功能。

  关键词:绿地系统城乡一体搞绿化

  钢筋混凝土建设的同时,城市绿地也显得越来越珍

  □链接

  贵。此轮城市总规划中对于绿地系统布局结构规划为以巢湖和紫蓬山风景名胜区为背景,以自然河流水系、交通走廊防护绿地为纽带,以大型公园为节点,形成点、线、面相结合的城乡一体化的绿地系统。

  规划形成“三环四脉四楔多园”空间格局。

  “三环”:环城公园绿环,二环路防护绿地和高压线走廊形成的一条环状绿带,外围铁路、高速公路、防护绿地等人工和自然要素形成的环状绿化隔离带。

  “四脉”:贯穿城市的四条水系,包括南淝河及其支流,十五里河及其支流、派河及其支流、二十埠河及其支流。

  “四楔”:城市外围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四个方向的楔形绿地。

  “多园”:指逍遥津公园、杏花公园、花冲公园、瑶海公园等多个城市公园。

  另据了解,按照《城市规划编制办法》规定的城市总体规划内容和深度要求,总体规划的内容还包括城市综合交通、环境保护、市政基础设施、综合防灾、历史文化保护等专项规划,以及实施规划的保障措施等。武家林本报记者伍静

  城市总体规划是指城市人民政府依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以及当地的自然环境、资源条件、历史情况、现状特点,统筹兼顾、综合部署,为确定城市的规模和发展方向,实现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合理利用城市土地,协调城市空间布局等所做的一定期限内的综合部署和具体安排。城市总体规划是城市规划编制工作的第一阶段,也是城市建设和管理的依据。

(此文不代表本网站观点,仅代表作者言论,由此文引发的各种争议,本网站声明免责,也不承担连带责任。)

【责任编辑:admin】
热图 更多>>
热门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