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际

两大建材央企重组背后:推动水泥行业主动去产能

时间:2016-08-28 15:00

来源:作者:点击:

两大建材央企重组背后:推动水泥行业主动去产能   时间:2016年08月28日 00:01:58 中财网    
  通过合并重组,新成立的中国建材集团,成为中国最大的综合性建材产业集团和世界建材领域的领军企业,中国水泥行业的去产能步伐将大大加快。

  8月26日,中国建筑材料集团有限公司与中国中材集团有限公司在京召开重组大会,中国建材集团有限公司正式宣布成立。

  国资委《关于中国建筑材料集团有限公司和中国中材集团有限公司重组的通知》明确,中国建筑材料集团有限公司更名为中国建材集团有限公司,作为重组后的母公司,中国中材集团有限公司无偿划转进入中国建材集团有限公司。宋志平为新公司董事长。

  国务院国资委主任肖亚庆在会上表示,中国建材集团将成为央企兼并重组试点。两家企业重组有利于解决企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资源分散、重复建设等问题,减少同质化发展和重复投入。有利于全力推动建材去产能,提升行业集中度,整合优势资源和创新成果,迈向高端发展,打造我国建材产能和装备“走出去”的国家新名片。

  中国企业研究院首席研究员李锦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从微观上看,两者在水泥、玻璃纤维等多个业务板块具有重合之处,通过跨集团的业务重组可以有效减少同质化的竞争,规范市场秩序;从宏观上看,两大集团的战略重组意味着中国水泥行业的去产能步伐将大大加快,重组后成为世界建材领域的领军企业,符合国企做大做强做优的战略,也有利于提升国际竞争力。

  中国建材董事长宋志平撰文指出,新常态下水泥行业进入平台过渡期,一方面市场需求已越过峰值,另一方面产能严重过剩,供需矛盾更加凸显。通过联合重组,推动我国水泥行业集中度从2006年的12%提升到现在的58%,但相较于发达国家的70%到80%的集中度,仍有差距。现在水泥行业已经到了大型企业间重组的新阶段。

  数据显示,目前我国水泥产能高达35亿吨,过剩超过30%。今年上半年水泥产量11.1亿吨,产能利用率仅为65%,下半年多条新线产能释放,产能利用率会更低。水泥行业利润从前几年每年七八百亿元下滑到2015年的300多亿元,而今年上半年只有96亿元,同比下降27%,为“十二五”以来同期最低水平。

  李锦认为,去产能的真正解决之道,就是大范围兼并重组。当前,钢铁、煤炭、有色、建材行业产能过剩最大的问题就是产能过于分散,导致一系列的恶性竞争和产能分布不合理。

  李锦表示,本轮央企联合重组呈现出鲜明的特点:去产能成为重组重要动力,压缩过剩产能,低效无效资产处置问题将成为国企重组重要任务;“巩固加强一批”成为重组新内容;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将成为国企整合调整重要平台,并成为国企兼并重组的重要载体;形成一批具有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世界一流跨国公司成为重要目标。李锦认为,此次合并重组,基本符合上述特点。

  据介绍,重组后的中国建材集团资产总额超过5500亿元,成为中国最大的综合性建材产业集团,也是世界建材领域的领军企业。重组后,中国建材集团将进一步提升在国际市场上的综合竞争力。

  在产业方面,中国建材集团水泥熟料产能达5.3亿吨、商品混凝土产能达4.3亿立方米、石膏板产能近20亿平方米、玻璃纤维产能178万吨、风电叶片产能16GW,均位居世界第一;在国际水泥工程市场和余热发电国际市场领域也将进一步巩固全球行业第一地位。

  宋志平表示,新集团将按照优化资源配置、整合同类业务资源的基本方法,以优势企业为主体,以打造大上市公司为目标,以避免同业竞争、规范关联交易为原则,实施专业化重组。

  李锦表示,此次重组采取中国中材集团无偿划转进入中国建材集团的方式,简化了重组的程序,减少阻力,提高效率。而且主要是产业链条的重组,相对来说,比其他央企重组难度要小一些。

  李锦预测,在“大企业时代”发展背景下,今后一段时期,以强强联合为领头,兼并重组、专业化整合、拆分重组、内部资源整合、并购重组、混合参股、关停并转、托管与混合经济等多种方式的组合案例将持续涌现。按照适应国内外市场激烈竞争与央企内在瘦身健体的需求,中央企业在2020年将组合成80家左右有创新能力、有国际竞争力的“国家公司”,局面极有可能出现。(一.财.网)

  中财网

(此文不代表本网站观点,仅代表作者言论,由此文引发的各种争议,本网站声明免责,也不承担连带责任。)

【责任编辑:admin】
热图 更多>>
热门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