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作者:点击:
吴越
新学说CEO兼创始人
毕业于素有“小联合国”之称的北京语言大学
80后梦想创业教育家,多年来从事国际学校教育工作
09年创办汉通教育,2015年创办新学说传媒
新浪教育国际学校专栏作家,腾讯教育专栏作家
资深国际课程专家
主要著作:
《中国地区A-level/IB/AP课程年度分析报告》
《中国国际学校发展报告》
《中国民办国际化学校投融资趋势分析报告》
《A-level/IB/AP课程手册》
“我是去年11月9日找到这个工位的,今天正好是我来中关村互联网教育创新中心上班一周年。”说这句话的是新学说CEO吴越,她瘦瘦的,个子小小的,齐整利落的短发,穿着一个长毛衣,围着一个简单款的丝巾,跟节目主持人陈鲁豫的气质有一丝的相像,看上去都很瘦弱,但是身躯中却蕴含着大能量。
2015年11月,吴越入驻中关村,2015年12月,北京新学说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完成注册,当时整个公司只有她一个人。新学说的成立,意味着她又在国际学校行业迈出了新的步伐,因为新学说是第一个关于国际学校的行业媒体。
“越”在字典上的解释是跨过(阻碍),好像冥冥之中吴越注定会在“国际范儿”的道路上前进,而这还要从她进入大学的那一刻开始。
一、从何时起,她与国际教育结缘?
最初拿到吴越的嘉宾介绍时,有一句话瞬间抓住了我的眼球——毕业于素有“小联合国”之称的北京语言大学。
北京语言大学必然重视语言的学习无可厚非,但是它何以被称为“小联合国呢”?吴越的一句话给了我答案,“我上学的时候,所有院系一共招生6400多个人,6000个是外国学生,400个是中国学生”。可以想象她走在校园里接触到的超过一半以上的人是外国人。
吴越上学时所学专业是对外汉语,研究生毕业后,她的同学大部分都去了涉外的机构和学校工作,她跟他们一样,去了公立学校的国际部,成为了一名教授外国人的中文老师,然而,她并没有一直在老师的道路上走下去。
2009年,她创立汉通,这是一家致力于国际中小学教育的学校,是一家有关于国际学校择校咨询、课程咨询,以及国际学校课程培训的公司。虽然吴越是中文老师出身,但是它只对某一方面精通,每一科目怎么学,怎么教,怎么考试她并不十分了解。
在运营汉通的同时,她开始了大量的研究和系统的学习。“IB是什么?它是什么样的模式?不同的学校课程有何不同?我们怎么对它进行本土化改造,让学生更好的接受呢?中国的国际学校现状又是如何的呢?”
几年国际学校行业知识的积累,让她几乎吃透了这个行业的方方面面,她带领团队编撰了15本书,这些册子整理了中国的国际学校择校手册以及国际课程,不仅给学校加大了宣传,也给了家长提供可选择学校的参考方向。
2013年7月,新浪教育国际学校频道成立,吴越入驻专栏,她又有了另一个身份——专栏作家。2013年11月份,她发出了一篇名为《IB国际课程中国2013年度分析报告》的报告,在国内反响强烈。南华早报、新民周刊、新民晚报以及路透社等老牌报纸纷纷来采访。也许正是这份130多页的报告出来之后,人们才终于知道了中国国际学校的情况。吴越可以说是第一个系统研究国际学校现况的人。
就在她在新的道路上大步向前时,有一件事情却不得不让她慢下脚步来。2014年,她当了妈妈。对于她来说,慢下来,是暂时的,慢下来,是为了后面的勃发。
二、新学说的成立,吴越开始第二次跨越
2015年,汉通基本已经有了成熟的运营模式,相对比较稳定,吴越有了新的想法:汉通如何做的更大一点?如果要做大是不是要跟市场媒体相连接呢?在跟未来工场的创业导师聊天中,她萌生了一个新想法:独立出来做一个公司,就专门做媒体!
想法快,行动也迅速。2015年11月,孩子刚满一岁,吴越就开始筹备新公司的注册、成立,受“世说新语”四个字的启发,给新公司命名为“新学说”。2015年12月,公司注册号还没下来,她已经开始忙活着筹办2015VIS国际学校发展大会,设置座位260多个,会场不仅座无虚席,而且走廊上也站满了人。
“一个新公司举办这样一个活动,竟然有这么多人参加,不是说我们新公司自己能量有多大,应该说市场需求到了,这就更加印证了我们的决策——做一个关于国际学校的行业媒体。”一个刚刚成立不久的公司,一场庞大且迅速的大会,这是吴越内心小宇宙爆发的起点,也是吴越的第二次跨越。
三、新学说的一次转折
2015VIS国际学校发展大会结束后,新学说于12月18日入驻蓝象营,与其他创业公司开始了为期三个月的孵化期。在跟创业导师商议后,他们确定针对人群是家长,给家长提供一个资讯的平台。
这是新学说的起步阶段,对于吴越来说是最难的日子。她本身不是媒体出身,做研究她擅长,做媒体并不擅长,而且在提高阅读量的同时还要维护几百个甚至几千个家长。
“每天被问有多少阅读量,增长了多少粉丝,那段时间,我觉得我要崩溃了!”干了自己不擅长又不太喜欢的事情,是最痛苦的。此时的吴越,就是这种境地。
2015年3月中旬,在蓝象营孵化期快结束时,她做了一个决定:不做家长媒体了,我要做行业媒体。2015年3月18日,是新学说的一个转折点,从家长媒体转向了行业媒体,也是吴越的一个转折点。从此以后,好像一切都变得顺利了。事实证明,她做了一个正确的决定。
转型之后,新学说瞄准的对象由家长变成了学校,注重的不再是家中需要什么,而是考虑学校的需求,它连接了家长与学校,学校与投资人,学校与培训机构,凭借手中大量的资源,成为了连接国际学校行业方方面面的桥梁。
自2016年1月份成立以来,新学说公众号凭借着大量原创且优质的内容,在三个月之内就拿到了原创保护。新学说有六、七名专门研究国际教育领域的专家,每周都会出至少一篇研究性的论文,这让新学说的含金量大大增加,也让新学说更迅速地得到了行业人士的认可和关注。
四、她心中有一个使命
“是什么支撑你在这条道路上走下去,并且不断超越自己?”
“其实就是想为国际教育行业做些事情,想去服务他人,带来一些社会价值。”
20世纪20年代,陈独秀提出“欲救中国、建共和,首先得进行思想革命。”他创办的《新青年》,成为中国一份具有影响力的革命杂志,在五四运动期间起到重要作用。
21世纪初,时代已变,革命浪潮已过,国际教育的新浪潮涌起,新学说的创办在大趋势下会带来怎样的影响呢?巨大的影响力是媒体的魅力所在,可能也是吴越选择创办一家媒体类公司的原因所在。
因为吴越说过一段话“我宁愿说,我做的事情影响到了更多的人,比如影响到了家长,能够让他更好地选择学校,影响到学校,帮助他们更块的成长,我觉的我做的事情就是有意义的。”
新学说的创办对于吴越来说,是又一次超越。汉通的创办促使他系统的学习国际学校的知识,新学说的创办,让她又往里走深了一步,穿过皮肤,进入了内部组织,去查看它的每一个构造。
2016年,她开始了新的探索。目前,她在研究不同国家对国际学校的评估、做成一个评级系统。她跟我解释了一下,“比如你选学校的时候,你选一个地方,比方北京,你选学校的星级,五星、四星、三星,接下来你去找学费区间,课程体系,然后找到机构的评估报告,系统介绍这个学校的优势和弱势,一系列流程下来,你就可以轻松、快捷、高效的找到你要选择的学校。”
而目前在中国,这种专业、权威的学校评估工具、择校工具是不存在的,她想通过新学说的大数据努力,能够帮助到更多学校了解自己,帮助家长选到适合的学校。
这不禁让我想起了前不久热播的《小别离》中的场景,电视剧中有一个上初中的名叫朵朵的女孩,她的爸妈有想让孩子出国的打算,就大冷天跑各个培训机构咨询,把各个学校的传单摆满了整张桌子,却不知该如何选择。如果这套系统出来之后,鼠标轻松点击一下便可查看学校的全部信息。
吴越说,新学说的最终目的是服务几十万家长,服务学校,服务国际教育的整个行业。这是新学说的目的所在,也是吴越人生中一个无形的使命。
在国际领域前进的道路上,吴越是否还会开始新的跨越,我们拭目以待。
新学说(CEO兼创始人:吴越)
新学说是由国际学校资深专家共同打造的国际学校服务平台。专注于国际学校行业信息挖掘、行业研究、资讯传递、平台搭建,是国内首家从事国际学校行业的服务平台,为国际学校以及整个国际教育行业提供多层次的专业服务。
主要业务:
服务行业:建立国际学校数据库,挖掘整合中国国际教育行业数据,进行深度分析报道,建立行业平台。
服务学校:为国际学校之间提供交流平台,对接国际学校所需各类资源;提供专业的运营管理咨询,市场拓展和品牌管理等咨询服务。
服务机构:提供全方位的行业资讯,行业研究/市场研究数据,投资建校咨询。
作者:王雪丹珺
版权声明
本文系微信公号“中关村互联网教育创新中心(ID:zgc-mtb)”原创文章,编辑后增加的部分图片来自互联网。原创文章及原创图片版权归属本公号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转载请公号后台留言联系授权,并在转载文中注明作者及简介、来源公号“中关村互联网教育创新中心(ID:zgc-mtb)”、原文链接,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此文不代表本网站观点,仅代表作者言论,由此文引发的各种争议,本网站声明免责,也不承担连带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