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未知作者:admin点击:
习近平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五次全会上讲话
2016年伊始,反腐话题再次成为世人瞩目的焦点。近日,由中央纪委、中央文献研究室编辑的《习近平关于严明党的纪律和规矩论述摘编》(以下简称《论述摘编》)出版发行,其中有很多习近平总书记的言论、观点还是首次公开发表。
《论述摘编》这本书收录了习近平有关反腐的200段论述,这些论述摘自2012年11月16日至2015年10月29日期间习近平的重要讲话、文章等。据了解,这本书包含七个专题内容:加强纪律建设是全面从严治党的治本之策;严明党的纪律,首要的就是严明政治纪律;严明党的组织纪律,增强组织纪律性;创新党内法规制度,把各项纪律和规矩立起来;使纪律真正成为带电的高压线;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落实管党治党责任,强化监督执纪问责。
“海运仓内参”发现,在这些公开发表的论述中,有些名词、提法尚为首次公开,而有些则颇耐人寻味。
从书中记录来看,去年2月2日,习近平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的专题研讨班上曾警告,党纪国法不能成为“橡皮泥”、“稻草人”。他当时也说:“法治之下,任何人都不能心存侥幸,都不能指望法外施恩,没有免罪的‘丹书铁券’,也没有‘铁帽子王’”。
“铁帽子王”这个词再度成为反腐“热词”。到底什么是“铁帽子王”?不少朋友第一次听到这个词,可能还是去年两会的时候。
当时,有人问到2015年会不会有类似周永康一样的“大老虎”落马,政协新闻发言人吕新华回复称,“反腐没有铁帽子王”。或许因为“铁帽子王”并不是生活中常用的词,以至于身旁的翻译差点“卡壳”,最后译为“No one has impunity” (没人可以免罚)。事实上,“铁帽子王”绝不是吕新华原创的词汇,早在两个月前,2015年1月15日,《人民日报》头版的评论员文章称,“反腐没有‘铁帽子王’,反腐败绝不封顶设限”。其后,中纪委网站在2月3日刊发的文章《不得罪腐败分子 就要得罪13亿人民》中,也提到“在贪腐问题上,没有人能当‘铁帽子王’”。而根据最新出版的这本《论述摘编》来看,习近平用到”铁帽子王”这个概念,正是在中纪委刊文前一天。
此后,坊间流传出了一些言论,纷纷猜测官方所称“铁帽子王”到底指谁。从历史上看,“铁帽子王”一般指的是清朝王公贵族中可以世袭特权的个别人物、家族,一些拥有功勋的亲王、郡王可以不受法律的约束,甚至触犯法律后依然能获得“免死金牌”,比如历史上著名的多尔衮、多铎、“庆亲王”奕劻等人物,都算是“铁帽子王”。不过,据“学习小组”后来解释,这样说并非特指哪个“大老虎”即将落马,而是释放习近平等中央领导层誓与寻租护租等利益集团做斗争,坚定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信号。
吕新华的发言让“铁帽子王”一词迅速传播
如果说“铁帽子王”已是坊间热议的话题,《论述摘编》里还有一些提法则是首次公开出现。
2015年6月26日,习近平在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巡视工作条例修订稿时曾说道:“人在做、天在看”,也就是说,“天”便是党和人民,“党内监督和人民群众的监督起作用了,制度不是稻草人,效果就出来了”。在此前,1月13日的第十八届中纪委五次全会上,习近平还指出,“在一些干部中,乱评乱议、口无遮拦现象比较突出”、“任人唯亲、卖官鬻爵在一些地方、部门、单位还十分严重”、“当领导干部就要有强烈的责任感,节假日尤其要自觉坚守岗位”等问题,并且严厉批评周永康、薄熙来、徐才厚、令计划、苏荣等人“肆无忌惮、胆大包天”。
“海运仓内参”发现,这些反腐言论的发布往往也伴随着中纪委“打虎”节奏同步进行。在习近平多次强调官员不得“搞团团伙伙”后,2015年10月,修订后的《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发布,严令禁止“妄议中央大政方针,破坏党的集中统一”,“在党内搞团团伙伙、结党营私、拉帮结派、培植私人势力或者通过搞利益交换、为自己营造声势等活动捞取政治资本”。该条例被称为“史上最严党纪”。
杨卫泽曾担任南京市委书记,在2015年1月初被查
而在2015年1月13日,习近平曾说道:领导干部违纪违法问题大多发生在担任一把手期间。有的践踏民主集中制,搞家长制、一言堂,居高临下、当“太上皇”,手伸得老长,个人说了算,顺我者昌、逆我者亡,处心积虑树立所谓“绝对权威”,大有独霸一方之势。而在此前不久,1月4日,原南京市委书记杨卫泽落马。就在习近平厉声斥责官员里的“家长制”、“太上皇”、“绝对权威”后三天,1月16日,原国家安全部副部长马建被宣布调查。
文/黄帅
(此文不代表本网站观点,仅代表作者言论,由此文引发的各种争议,本网站声明免责,也不承担连带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