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

3座全国“最美公厕”出自他手

时间:2018-03-19 08:20

来源:作者:点击:

3座全国“最美公厕”出自他手

    三月七日,在渝中区九坑子港口小区公厕,陈鸿带着同事正在做改造前的勘查工作。记者 张锦辉 摄

    3月7日上午,小雨笼罩主城。雨水尚未完全停歇,陈鸿就催着同事来到渝中区九坑子,对即将改造的港湾小区公厕旁进行现场勘查。

    陈鸿是中渝市政环卫有限责任公司工程部部长。自2001年大学毕业,他笔下的图纸、手稿几乎全部与厕所有关。渝中区大大小小上百座公厕,他都能说出位置。

    参加工作仅6天就设计公厕改造图纸

    30多岁的陈鸿至今记忆犹新:2001年7月14日,他到渝中区环境卫生管理局一所(后来和其他环卫部门一起改制为中渝环卫公司)报到。仅仅6天后,领导就交给他一个任务:为王家坡厕所改造设计图纸。

    “我大学学的是房屋建筑,单位公招时考的是轻轨建设。本来想在市政基础设施领域一展抱负,没想到工作后接触的第一个工程竟然是厕所。”陈鸿说,当时自己是既惊讶又激动。

    王家坡公厕建于上世纪80年代,是砖木结构的梭槽式厕所。这种由廉价的瓜米石打造而成的通槽厕所既没有单独蹲位,也没有隐私可言,又脏又臭。

    把王家坡公厕的砖木结构变为砖混结构,并在50来平方米的厕所中设置6个蹲位,这对毫无工作经验的陈鸿来说是个挑战。陈鸿为此开启了“疯狂工作”模式:白天向大学老师、熟悉的工程设计人员请教公厕知识,晚上则加班加点验算力学数据。“那段时间,我闭上眼睛,脑子里闪过的都是数字。”

    十多年后,陈鸿已经成为渝中区公厕设计的专家。在近17年的工作生涯中,他设计了40余座公厕。2017年中国城市环境卫生协会举办的“最美公厕”评选中,他参与设计的八一路公厕、朝天门广场2号公厕、滨江茶园公厕分别荣获“最美公厕管理奖”“最美公厕综合奖”和“最美公厕文化奖”。

    提议在公厕建设中注入“软文化”

    “在城市管理领域,公厕建设就是为市民创造高品质生活的一个重要抓手。”陈鸿说,从“尴尬之地”变身“方便之所”,主城的公厕结构主要经历了三个变化:

    上世纪80年代的公厕多是砖木结构,在火灾、地震等灾害面前非常脆弱。

    2010年起新建公厕要求框架结构。这种公厕内部布置灵活,大开间、大进深,高度达到3.5米以上,有利于异味排放。

    2016年后,重庆新建厕所严格按照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颁布的《城市公共厕所设计标准》设计,进深达1.2米至1.4米,宽度增加至1.2米,市民如厕舒适感得以提升。

    随着重庆“厕所革命”的深入推进,如今渝中区公厕大多交由专业设计院设计。陈鸿也从公厕设计者变为公厕设计、建设、管理方面的全能型人才。为跟上公厕升级换代的步伐,陈鸿努力学习行业法规、专业知识和业务技能,自学了建造师一、二级,工程造价师(员)等专业知识。

    “厕所不仅在人的生活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位置,它也反映着一个人、一个集体甚至一个地方的风貌。”陈鸿透露,2015年渝中区提出了打造旅游城区的口号,他借机建议,在公厕建设中注入“软文化”,围绕历史风貌文化、健康养身知识和精神文明劝导三个主题,向市民和游客全面展示渝中区厚重的历史。如此一来,群众如厕环境不再枯燥,小厕所也成为宣传渝中文明的“大舞台”。

    创新保洁模式

    渝中区的公厕越修越“高级”,勤学敏思的陈鸿开始思考公厕打理的问题。

    传统的厕所保洁不外乎“冲、洗、拖、抹”四个步骤。2016年,陈鸿细心观察各种保洁工具和保洁方式,总结出“除菌、翻新、消毒、除臭”的深度保洁流程,在与斯高博清洁服务公司沟通优化后,将这种公厕保洁新模式在全公司推行。

    陈鸿对环卫工作情有独钟。“不少人觉得环卫工作既脏又累。我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为同事们工作提供更多便利。”

    为改善环卫工人的工作条件,渝中区市政园林局(现为渝中区城市管理局)在公厕修建过程中积极推进环卫“爱心驿站”建设,将电扇、微波炉、手机充电、医疗急救等设施布置于厕所旁的“爱心驿站”,方便环卫工人及过往市民使用。陈鸿还先后参与了大坪、菜园坝、上清寺等地环卫“爱心驿站”建设。

    不仅如此,陈鸿还参与了落叶吹风机、大型家具破碎机等新型环卫工具研发。如今,落叶吹风机已推出第三代。以前环卫工人几个小时都扫不干净的落叶用这种“扫街神器”一吹,几分钟就能搞定。

    陈鸿参与过渝中区300多个市政环卫工程建设,他说:“是我所在的团队培养了我‘善于观察的眼睛’和‘勤思敢想的行为’。今后我要继续加大创新力度,让更多市民感受到城市品质提升带来的实惠。”

(此文不代表本网站观点,仅代表作者言论,由此文引发的各种争议,本网站声明免责,也不承担连带责任。)

【责任编辑:admin】
热图 更多>>
热门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