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

建强大国内市场新动向,重庆西安武汉等多地近期打造消费中心

时间:2019-02-01 09:15

来源:作者:点击:

在我国经济进入到新常态后,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日益凸显。在最近的地方两会和地方商务工作会议中,多个中心城市均提出要打造国际消费中心。

多地申建国际消费中心

1月27日,陕西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在西安开幕,陕西省省长刘国中作政府工作报告提到,要努力扩大消费需求。深入实施消费升级行动计划,培育壮大物流、会展、金融等现代服务业,推进体育、健康、养老等领域服务消费提质扩容。支持西安创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支持西安、渭南、榆林开展供应链体系建设试点。

同一天,重庆市五届人大二次会议召开,市长唐良智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提到,今年将实施消费升级行动计划,推进消费平台转型升级,壮大限额以上商贸企业,创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培育消费新业态新模式,稳定汽车、百货消费,发展服务消费、健康消费、绿色消费、信息消费,完善进口商品分销体系,做大网络零售规模。增加居民收入,落实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等政策,研究制定促进居民收入稳步增长的相关政策,增强市民消费能力。

此前1月24日召开的重庆全市商务工作会提出,今年重庆将以建设内陆开放高地和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为目标,实施内陆开放高地建设、消费升级、营商环境优化三大行动。

今年湖北的政府工作报告亦指出,湖北省市场规模中部靠前,交通流通优势明显,大武汉就是大市场。要尽展优长,奋力把武汉建成内陆消费中心,把湖北打造成区域强大市场。

厦门则提出,为增强经济拉动力,厦门将积极培育定制消费、体验消费、智能消费等消费新热点,争创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试点。

在长沙,去年10月,湖南省商务厅发布《湖南省消费升级行动计划》提出,支持长沙市借鉴国内先进经验和做法,创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增加高端商品和服务供给,打造时尚消费和品质消费地标,发展消费新业态新模式,培育内外贸融合的国际消费新平台,挖掘高端消费潜力。

多地争创国际消费中心的一大背景是,2018年9月20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完善促进消费体制机制 进一步激发居民消费潜力的若干意见》提出,要建设若干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推进海南国际旅游消费中心建设。

在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度越来越大的情况下,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对各大城市、省域的经济发展和区域经济的带动作用都十分明显。

例如,浙江和广东都拥有大量的专业批发市场,这也对区域经济和产业结构产生很大影响。江苏省社科院研究员田伯平对第一财经分析,广东和浙江都是依托各种全国性的市场做后盾,来发展民营经济,这些市场对民营经济发展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这两地的民营经济和创新动力很强。相比之下,江苏在这方面略为逊色。比如苏州市一个生产中心,而不是一个市场中心和批发中心。

中西部核心城市消费崛起

在多个城市申建国际消费中心的情况下,哪些城市的希望更大。广东省体改研究会副会长彭澎对第一财经分析,综合各种因素来看,未来我国的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主要出现在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三大经济圈,比如上海、北京、广州等一线城市,这些地方的国际化程度更高,作为门户型城市,国际产品汇集的程度也更高。

不过,未来除了香港、北上广深这些一线城市、门户型城市外,诸如西安、成都、武汉等城区人口规模大的大区中心城市以及长沙、杭州等强省会城市机会也比较大。目前大的跨国公司、国际品牌正盯紧这些区域中心城市、强二线城市,并以此为中心,进一步开拓中国消费市场。

对这些强二线城市尤其是中西部的核心城市来说,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步伐的加快,中西部的人口迁移,除了到沿海发达地区外,其他大多数是由省内普通地级市向省会城市集聚,尤其是随着高铁、城际轨道的发展,加速了这种集聚的态势。而这些核心城市绝大多数都是人口规模超过5000万的省份,未来,这些核心城市发展成为中心城区人口超过千万的超大城市可能性很大,这也将在某种程度上分担北上广深的部分功能。

在这个过程中,这些核心城市的消费市场也在快速扩大。以“九省通衢”武汉为例,根据当地媒体报道,来自各大超市的数据显示,目前武汉市场上的进口商品超过7000种,来自全球20多个国家和地区。

目前武汉的交通日趋便利。2018年,武汉地铁7号线一期、11号线东段一期、纸坊线开通试运营,通车总里程达305公里。武汉城市圈铁路和高速路网日趋完善,周边城市居民来汉购物消费愈发频繁。来自鄂州的杨先生说,一到周末,大量的鄂州人会跑到武汉来消费,周日下午坐城际列车回去。“这对我们鄂州的商业消费产生了较大的冲击。”

武汉市商务局数据显示,2018年1月至11月,武汉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130.42亿元,预计全年可达到6800亿元左右,同比增幅约10%,稳居中部省会城市第一。

从消费能力来看,目前重庆、成都、武汉消费总量位列全国前十,为中国消费市场必争之地。若以消费占GDP的比重而言,武汉更是以46.2%雄踞十大城市之首,成都、重庆、郑州也超过全国平均水平。中西部核心城市正成为未来消费的中坚。

责编:汪时锋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未经第一财经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将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此文不代表本网站观点,仅代表作者言论,由此文引发的各种争议,本网站声明免责,也不承担连带责任。)

【责任编辑:admin】
热图 更多>>
热门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