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作者:点击:
中青在线北京4月27日电(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诸葛亚寒) 设立“荣誉学士学位”、学部内可自由转专业、完成各专业毕业所需最低专业学分要求基础上可开展自主性深度学习……昨天,北京大学在该校校内信息门户网站发布了《关于印发<本科教育综合改革指导意见>的通知》,公布了该校《2016年本科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要点(试行)》。
方案指出,近年来,北大持续推动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在培养模式、课程设置和管理体制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人才。但面对未来世界的挑战,北大目前的本科教育距离 “培养引领未来的人”的目标要求尚存在差距。
例如,学生在自主选择和跨学科学习中受到诸多限制,个性化发展需求未能得到更好地满足;教学方式大多以教师讲授为主,存在师生互动不足,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和素质培养等问题;通选课体系侧重学生知识的拓展,在价值观、批判性思考和人格素质的全方位养成等方面缺乏对学生的引导;学校的资源配置还不尽合理、高效,院系和师生在教育工作中的创造活力和潜力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指导意见认为,本科教育改革的关键在院系,核心是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和学生的内在潜力。要融通识教育理念于培养全过程,促进学生在知识、能力、品格等方面的全面成长;发挥综合性大学多科学优势,完善多样化人才培养体系;将学术研究优势转化为教学优势,鼓励以发现和探索为中心的教学;系统改进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注重学生的学习体验与效果。
从北大今年本科教育改革具体实施方案要点来看,北大将修订完善专业培养方案,凝练专业核心课程体系。
方案提出,修订后的培养方案要加强专业教育和通识教育的融合,在专业教育中贯穿通识教育的理念。要确定各专业学生毕业所需的专业核心课程最低学分要求,学生在完成各专业毕业所需最低专业学分要求的基础上,可以开展自主性深度学习,建立个性化知识体系和能力素养结构。设立学生自主选修学分,鼓励学生进行个性化学习和跨学科学习。
值得一提的是,对于条件成熟的院系,方案指出可通过设立“荣誉学士学位”和相应的制度,激励学生选修更具挑战性的荣誉课程并积极参与实践创新。
在修订完善专业培养方案的同时,北大将设立多层次的跨学科本科教育项目,培养跨学科人才。学校将通过鼓励学部、院系、研究中心及教师团队建设多层次、有特色的跨学科本科人才培养项目,包括跨学科专业、双学位、辅修专业、微专业、跨学科系列课程或课程模块等,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选择空间。
方案提出,今年,北大仍按院系和学科大类招生,新生进校后将按新的培养方案学习。元培学院学生将继续按现有模式培养。
值得关注的是,从2017年春季学期开始,除教育部规定和北大招生录取时明确不能调整专业的情况外,北大在校本科生可以在第一学年末或第二学年末自主申请转专业。方案明确,原则上,学部内可以自由转专业。并且,从2016年秋季学期开始,各院系本科必修和限选课程在教学资源许可的前提下,向全校所有本科生开放。
此外,方案提出,要构建科学合理的评价激励体系,推动教学方式改革,实现卓越教学。北大将鼓励院系通过开设平行班、滚动开课等措施,减小班级规模,加强教师对学生的针对性指导;鼓励教师在教学各个环节创造性地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翻转课堂等混合式教学模式;将批判性思考、阅读、写作、表达能力的训练作为课堂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增强学生的交流与沟通能力。
学校还将进一步加大教学经费投入,设立“北京大学卓越教学奖”作为学校教学领域最高荣誉,以表彰为北大本科教育积极奉献、教学水平优异的教师,分享推广优秀的教学实践经验,形成追求卓越的教学氛围。
据悉,该指导意见已于4月5日由第891次校长办公会审议通过。对于改革实施方案和时间节点,方案提出,今年5月底之前,各院系完成对专业培养方案的修订、明确专业必修核心课程的最低学分要求等措施;学校相关部门在7月底前完成有关教学管理、学籍管理等系统的改造和研发工作;9月开始,今年入学新生实施新的教学计划;2017年6月底之前,各院系按照相关规定完成转专业工作,并协助学生做好后续学习安排。
(此文不代表本网站观点,仅代表作者言论,由此文引发的各种争议,本网站声明免责,也不承担连带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