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作者:点击:
“从上个世纪60年代计算机出现的时候我们就已经在讲计算机+教育。互联网诞生后,教育也在变,但是变化非常小。”全国政协副秘书长、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朱永新近日在第四届“未来之星”教育CEO创业营开营仪式上表示,互联网已经在改变世界,可以颠覆很多商业模式,但在教育领域只能在技术层面上提高效率。
朱永新认为,教育最重要的使命是以人为本,让人(受教育者)成为他自己。但我们当前的教育不是以人为中心的,是以分数、考试为中心,包括很多在线教育机构也都是为了提高学生们的考试成绩,以应试能力为中心。“全世界几乎没有一个国家的人民对自己国家的教育是满意的。虽然教育的变革需求是最强烈的,但是变革的难度最大,速度最慢。”朱永新认为,互联网很难改变教育行业,教育结构变革很难,教育基础科学发育也不成熟。
互联网难改教育结构
美国联邦教育部部长邓肯曾经在教育领域提出著名的“乔布斯之问”:为什么在教育领域信息技术的投入很大,却没有产生像生产和流通领域那样的效果?世界上所有的政府加起来对教育信息化的投入,是所有行业中无人能匹敌的,但是为什么没有生产和流通那样的效率?投入与产出不成比例?邓肯认为,原因在于教育没有发生结构性的改变。
朱永新解释说,互联网等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一般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工具和技术的变革,第二阶段教学模式的改变,第三阶段是学校形态的改变。他举例说,PPT等多媒体的使用是教育工具和技术的变革,慕课是教育模式的改变,但这些是没有办法真正颠覆的教育。
朱永新说,互联网要真正颠覆教育行业,必须进行教育形态的变革。从上个世纪60年代开始,西方就出现了所谓的学校消亡。从最早的机器教学或者程序教学,学校的名词长期存在,大家都认为学校好像没有多大作用,想要改造它、颠覆它,但始终颠覆不了。
基础科学发展不成熟
朱永新认为,教育的基础科学发育不成熟,是不能把互联网对教育的影响与商业以及其他行业相比较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教育有两个最重要的基础:一个是心理学基础,一个是社会学基础,而这两个基础科学发展都不成熟。
朱永新说:“从心理学基础来说,我们才刚刚进入生物学的时期,就是关注一个生命的时期,距离关注人类本身还非常远。教育要想解决人的问题,我觉得还有漫长的一段路要走。不要指望通过信息技术的革命就把教育问题解决了,这是一个漫长的历程。从社会学基础角度来说,教育不仅仅是纯粹的个人问题,还涉及到社会和民族,它的形态性很强。”
腾讯投资管理合伙人、投资并购部总经理李朝晖也认为,在教育行业,互联网的力量没有那么大。作为腾讯很多O2O并购项目的操盘手,李朝晖感慨最难投的两个行业是教育和医疗。教育高度非标准化的产品和服务,决定了供需双方匹配性不强,老师的水平对教学效果影响很大。
朱永新设想,未来的学校将会变成一个个的学习中心,每个学校都可以办出特色,提供某个方面的优秀课程资源。一个学生可以在若干学习中心同时学习,把各种社会培训机构变成一个学习中心,让大家有更多选择。好未来也好、新东方也好,白天教室里是空着的,可以把这些资源用起来。
(此文不代表本网站观点,仅代表作者言论,由此文引发的各种争议,本网站声明免责,也不承担连带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