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

“学而思”悖论戳中的教育痛点

时间:2016-11-18 21:30

来源:作者:点击:

  最近,一家叫“学而思”的教育机构火了。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杭州有的民办小学,一年级一个班60%的学生都在上“学而思”。有的公办小学五六年级一个班,上“学而思”的人数达80%以上。这一切仅仅是为了培养孩子的数学兴趣吗?(见11月16日《华西都市报》)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夫子可能也不会料到,他的这句有关学与思的论辩,竟然在几千年后发扬光大,甚至成了课外培训市场的“爆款”品牌。想要上“学而思”的课,并不是舍得花钱就行,报名不仅靠抢,秒杀甚至是常态。如此“爆款”效应,更是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报名者,“学而思”也因此而疯狂生长。

  不过,假如因此便认为“学而思”名副其实,是对思考式学习的努力践行,而独树一帜,才成为爆款卖点,显然是望文生义想多了。真实情形是,“学而思”课程知识密度非常大,教师教学语速极快,一道例题讲完,接着就是四五道练习题跟上。因此,“学而思”要采用家长在教室陪读的模式,学生课上没能接受的,家长回家要接棒继续灌输。不难看出,这一模式实质是补课班的强化与升级版。那些抱着“锻炼思维”想法的家长在成功报名之后,发现根本名不副实,而心生抱怨。只不过,这丝毫无碍于“学而思”的继续火爆。

  正所谓“存在即合理”,课外培训机构的存在与火爆,背后的需求不言而喻。这甚至并不只是国内特色,东亚地区对于子女教育的强烈关注与浓厚的名校情结,注定了学业竞争的白热化。“学而思”的培训强度与模式,尽管未必符合教育规律,甚至有违教育理念,但只要短期“提分见效”足够明显,仍然足以戳中时下的教育焦虑与痛点。

  在“学而思”的名号与牌匾之下,仍然是一种填鸭式教育,甚至将高考的学习强度与模式,直接复制强压到小学生、初中生身上。尤其是当技巧与套路替代了真正意义上的思考,刷题提分成为唯一目标,猜题背题成为进阶门槛,如此“学而不思”的机械式教育背后的负效应,显然令人担忧。

  “学而思”演绎的教育悖论,不能全归咎于一家商业化的教育机构。当教育在单一化路径上渐行渐远,学生学业压力山大,家长也被裹挟其中,教育目标偏离初衷,优质教育资源分配不均,恐怕才是更亟待反思之处。

(此文不代表本网站观点,仅代表作者言论,由此文引发的各种争议,本网站声明免责,也不承担连带责任。)

【责任编辑:admin】
热图 更多>>
热门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