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作者:点击:
编者按:进一步扩大国内消费特别是新兴服务消费,着力增加高品质产品和服务有效供给,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是促进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迈向中高端水平的必然选择。党中央、国务院一直高度重视扩大消费这项工作。今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等中央领导同志多次就这项工作做出重要指示批示。2016年11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扩大旅游文化体育健康养老教育培训等领域消费的意见》。为进一步加大扩消费宣传力度,加强舆论引导,我委联合有关单位撰写了系列宣传解读文章,现推送供交流借鉴。
“进一步扩大旅游文化体育健康养老教育培训等领域消费”系列报道之七
升级教育培训 释放消费需求
“终身教育理念深入人心,在教育方面的支出我们花得心甘情愿。”北京市市民王先生的话代表了很多人的心声。在教育培训上花的钱逐年增多,这是很多人的普遍感觉。
在国家公共教育服务体系日趋健全、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的背景下,群众对多样化个性化教育需求也在日益增长。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扩大旅游文化体育健康养老教育培训等领域消费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特别提出引导社会资本加大投入力度,通过提升服务品质、增加服务供给,不断释放教育培训潜在消费需求。这无疑为升级教育培训、扩大消费增添了新动力。
强化职业培训:用活优质资源
12月9日上午,北京、天津、上海、河北、宁夏等5省区市在石家庄共同签署《京津沪冀宁交通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联盟章程》,正式成立京津沪冀宁交通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联盟。宁夏交通职教集团的加入使联盟由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服务扩展到为“一带一路”建设服务,从而为交通运输强国建设和交通运输企业、交通装备制造企业走出去,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持。
据中国改革报、改革网记者了解,除了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投资大幅增加,职场人士对教育培训的需求也是一块“大蛋糕”。愈来愈多已经工作或即将工作的人群更加注重职业教育培训,工作专业知识的培训越来越受青睐。
2015年教育部出台的《关于深入推进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意见》特别提出,拟建设一批由中央企业、行业龙头企业牵头组建的职业教育集团,促进产教融合;到2020年,建成300个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的骨干职业教育集团。
此次《意见》更是明确提出,深化国有企业所办教育机构改革,完善经费筹集制度,避免因企业经营困难导致优质职业培训机构和资源流失,并加强相关领域人才培养。
有效衔接“双创”:提供人才支撑
今年10月,第二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举行,“翱翔系列微小卫星”“越疆DOBOT桌面机械臂”“ofo共享单车”等惠及民生的创新项目引爆了公众视线,也为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搭建了与社会投资对接的平台。
教育部部长陈宝生表示,“双创大赛加快了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由‘两张皮’向有机融合转变,由注重知识传授向注重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转变。”
“就人才培养体系来说,高校与政府、产业、科研院所等其他创新主体之间的体制壁垒没有打破,各种资源分散于各学院和学科,很难形成培养创业创新人才的完整链条。”全国政协常委、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葛剑平今年年初曾表示,为推动“双创”,政府的政策准备相当充裕,但目前还缺乏创业创新的外部支持体系。
葛剑平列举的一组调查数据显示,62%有创业意向的学生会选择启动资金少、风险小、易开业、易操作的项目进行初次创业,例如餐饮、咨询、零售业等,模仿型和复制型占其中绝大部分。大学生创业项目存在总体层次偏低,创新“含金量”不高,反映出高校创业创新教育目标定位不清,创业创新教育存在尚未真正融入学校整体的人才培养体系,相对应的师资力量、课程设置、创业实践等创业教育资源还比较缺乏等问题。
“在‘双创’中,高校除了要当好‘红娘’,还要当好‘伴娘’。”葛剑平建议,在“双创”人才培养上,高校亟须克服就业导向的成才思维惯性,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校人才培养过程中,主动与政府、企业跨界合作、资源共享、多元融合,让协同创新真正成为创新创业教育的引擎。
令人振奋的是,《意见》明确指出,将加强教育培育与“双创”的有效衔接,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教育实践,为“双创”提供更多的人才支撑。
中外合作办学:提高办学质量
比起在异国他乡独自求学的艰辛,在国内就可接受与之等同的教育令人眼前一亮。近年来,中外合作办学因为资源优质、国际化等原因,成了众多考生和家长眼中的“香饽饽”。
“孩子在数学上很有天分,参加过多次奥数竞赛,但是在高考报志愿时,又表现出了对计算机方面的兴趣,当交叉学科出现在视野中时,一家人都很兴奋,而且有的还是中外合作办学的,感觉在教学上更具优势。但很多都是针对研究生的,给本科生的选项太少了。”北京市的张先生对记者表示。
此次出台的《意见》要求,重点围绕理工农医、国家急需的交叉前沿学科、薄弱空白学科等领域,开展高水平、示范性的中外合作办学。
数据显示,截至目前,经过教育部审批、复核及地方审批备案的机构和项目共计2469个,中外合作办学覆盖各个教学层次和类型,涉及理工农医人文社科等11个学科门类200多个专业。从办学规模来看,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各级各类中外合作办学在校生总数约55万人,其中高等教育阶段在校生约45万人,占全日制高等学校在校生规模的1.4%,高等教育阶段中外合作办学毕业生超过150万人。
记者了解到,教育部将以提升合作办学质量为主线,做好“加减法”:优质教育资源引进和质量监管做“加法”,鼓励开展高质量合作办学;低层次、不合格的合作办学做“减法”,并进一步完善退出机制。
“中外合作办学未来的发展新趋势将呈现4个特征,即更加注重质量,更加注重吸纳和输出并重,更加注重创新驱动,更加注重有序自律。”教育部国际司副司长李奇勇表示,随着诸多政策的出台实施,中外合作办学的开展将更加理性,更具计划性、思考性、指导性。未来摸着石头过河的时代也将过去,更多的是加强顶层设计,做好规范管理。
(中国改革报记者 袁琳 实习记者 刘政)
(此文不代表本网站观点,仅代表作者言论,由此文引发的各种争议,本网站声明免责,也不承担连带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