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作者:点击:
要化解学校与家长之间的矛盾,应该明确禁止学校教师向家长布置不应该布置的批改作业任务,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各司其职,才能让家庭教育回归到做人教育的本位。
家庭作业不仅让孩子喘不过气来,也成为老师与家长之间的“战争”:一边是家长质疑家庭作业为何非要家长批改签字,另一边则是老师回应,让家长帮忙“不是偷懒”。那么,究竟如何化解家长和老师之间的矛盾?
对此,有专家“支招”称,最重要的方法是“互换角色”。当老师和家长能够互相理解,那么作业问题的矛盾冲突自然就会减少。在我看来,这一方法并不能化解矛盾,因为制造教师和家长之间“战争”的,恰恰是角色混乱,即老师让家长担任教师的教学“助手”,把家长变为作业批改员和监督员,由此让家庭教育变为学校教育的附庸。要化解矛盾,应该明确禁止学校教师向家长布置不应该布置的批改作业任务,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各司其职,才能让家庭教育回归到做人教育的本位,促进学生人格、身心健康成长。
学校老师让家长批改作业,据称是为了“家校合一”。在培养孩子过程中,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都应该发挥作用,这无可厚非,但是,良性的“家校合一”,应该是学校教育更多关注知识教育,家庭教育的核心是做人教育。而现在的“家校合一”,却演变为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都围着孩子的学习转,本应该关注孩子人格、身心健康成长的家庭教育,变为学校知识教育的延伸、附庸。这不但增加父母的焦虑、负担,也把学生置于密不透风的学习包围之中。而且,还不利于培养孩子的独立性、自主性和责任心。
这样的“家校合一”能推进,根源在于基础教育的应试教育,为追求提高学生的分数,一些与升学知识教育无关的教育被边缘化。面对家长质疑,学校的回应总是“为学生好”,但由于没有给学生在知识教育之外的其他重要教育,包括生活教育、生命教育、心理教育等,即便他们能在升学考试中考出不错的分数,但是随着升学目标的完成,有可能产生厌学情绪,同时由于没有自己的兴趣、目标而陷入迷茫。也就是说,学校和家庭“一体化”辛苦付出的结果,是制造只会考试、做题的学习工具,而没有关注学生的个性、兴趣发展。
针对异化的“家校合一”现象,有一些地方教育部门和学校没有清醒的认识,这就需要进一步改革我国的升学评价制度,打破目前的单一分数评价体系。只有建立多元评价体系,才能把学校、老师、家长和学生,从应试教育学业负担中解放出来。(熊丙奇)
(此文不代表本网站观点,仅代表作者言论,由此文引发的各种争议,本网站声明免责,也不承担连带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