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作者:点击:
原标题:中国教育能否 从传统文化中突围?
第三届“全球华人国学大典”的首场高峰论坛“中国教育:从传统文化寻找突围之道”近日在北京师范大学京师学堂举行。
龚鹏程 重新认识中国教育传统
在主旨演讲环节中,著名学者龚鹏程围绕“重新认识中国教育传统”的主题,澄清了百年来人们对古典教育传统可能存在的认识误区,并从世界教育史的坐标出发,客观评述了中国教育传统的意义及其独特之处。
龚鹏程表示,古代教育是以经典为核心的通识教育,而不是如今职业、分科产生的教育。“孔子说‘君子不器’,但现在每个君子都是‘器’,没有通识人才,现在大学的通识教育也不是学古代,而是学西方,比如美国、日本。在现实条件中,科系划分导致每个科系不可能投入最精锐的教师队伍去教授通识教育。教育传统的失落,有社会、国家、体制的问题,也有我们自己的问题。”
杨东平 教育远离人就成为“失魂落魄”的教育
在之后的圆桌论坛环节中,大家围绕“教育传统有何值得重视之处”“传统文化与现代教育体制之间的关系”等系列话题展开谈论。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杨东平表示:“把学生培养成考试机器,把同学变成竞争敌人,人从教育中消失了,只有技术,只有考试,没有人,这是今天中国教育乱象的核心问题。当教育远离了人,就成为‘失魂落魄’的教育。”
湖南大学岳麓书院国学研究院院长朱汉民提出:“所谓教育,是要培养人完善的人格,有内在的德行,有兼具天下的情怀。如果将教育变成工具理性的科学主义,中国传统人文主义的教育精华就没有得到充分的继承。”
朱翔非 目前中小学无专职国学老师
提到现在青少年的国学教育话题,北京师范大学客座教授朱翔非认为,我们现在的中小学没有专职的国学老师,比如说教《论语》的老师,很多原来都是教历史、政治的,临时转来教国学,而真正高校毕业的专业学生到中小学里面去当国学教师的很少,“这是一个问题,也是当务之急。”
国学青年最喜欢诗人杜甫
那么在如今数字阅读高度发达、移动互联网产品琳琅满目的年代,又有多少青年人还在关注国学?年轻一代对传统文化的兴趣何在?又呈现出怎样的特点?来自一点资讯的甘露现场公布了《国学青年阅读大数据报告》,这份报告是以时年18至36岁的青年为统计对象,根据一点资讯全网平台用户大数据形成。据报告显示,关注“国学”领域的男性用户接近八成,而女性用户仅有两成。在国学青年的地域分布中,广州、成都、北京、杭州、南京成为最集中的五大城市。在国学青年最喜欢的古诗词作者中,有10位唐宋诗人上榜,其中杜甫、李白和白居易位居前三。
据介绍,两年一届的“全球华人国学大典”坚守“致敬国学、亲近国学、重建斯文”的理念,旨在推动海内外华人共同关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守护全球华人的文化血脉与精神家园。在接下来的6个月里,国学大典将组织评选全球华人国学奖,包括国学终身成就奖、国学成果奖、国学传播奖等三大重奖,并举办百场人文讲座和平行论坛以及国学进校园、国学创意游戏、游学体验等活动,以更时尚、更多元的方式探索国学传播与文化创新的路径,颁奖盛典将于10月在北京举行。 文/本报记者 崔巍
(此文不代表本网站观点,仅代表作者言论,由此文引发的各种争议,本网站声明免责,也不承担连带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