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作者:点击:
3年前,中国的“纳斯达克”、中国资本市场改革的试验田,让新三板一度成为资本的宠儿。
谁也没有想到,短短3年后,挂牌企业集体打起了退堂鼓、券商的新三板业务成为鸡肋、机构投资者深陷套牢的困局中。
曾经的宠儿在如此短的时间里,沦落为一个没有赢家的资本市场,说起来令人唏嘘。
挂牌企业:从蜂拥而至到集体告别
新三板起源于中关村科技园区非上市股份有限公司进入代办股份系统。2013年1月16日,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正式揭牌运营,“新三板”至此诞生,它也成为继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之后的第三家全国性证券交易场所。
定位解决之后,新三板迎来3年的黄金发展期,挂牌企业呈现爆发式增长。2014年1572家,2015年5129家,2016年10163家。
为啥中小企业会蜂拥而至?无外乎是想融资、套现。
但现实不是绝大多数企业想象的那样。据挖贝新三板研究院数据显示,自2013年1月16日以来,新三板还有6336家没有融过资,占总挂牌企业的54.59%。
更让人担忧的是,新三板融资活跃度正在缓慢衰退。挖贝新三板研究院数据显示,2017年2424家挂牌企业成功实现增发融资,占挂牌公司总数的20.84%。相比2016年,融资企业数量减少7.94%;2017年总融资金额1153.49亿元,比2016年的1348.33亿元下滑14.45%。
融资不易,套现更不易。
截止到2018年2月1日,新三板共有11601家挂牌企业,其中,5063家企业自挂牌以来从未有过股票交易,占比达到43.62%。成交方面活跃也不理想,2017年新三板总成交总金额为2271.8亿元,按照年平均250个交易日计算,日成交额只有8亿元。1.1万多家企业只有8亿元成交额,想要套现何其难。
融资不易、套现不易,挂牌企业每年还要付出不菲成本。打退堂鼓,就成为挂牌企业选择之一。
据不完全统计,2017年共计有709家企业告别新三板,其中主动申请摘牌的企业数量超过600家。部分企业给出的摘牌理由就是节省成本。
另外,少数优质的企业找到另外的出路,去A股。特别是在2017年IPO开闸后,不少优质企业身在新三板,心在主板。截至2018年2月1日,进入上市辅导期的新三板公司共有574家,IPO排队公司有146家。
进入到2018年,摘牌潮大有愈演愈烈的趋势,1月份超过100家企业发布摘牌公告。
是什么原因导致当时蜂拥而至呢?预期过高是主因。预期过高是如何产生的呢?各方力量都有,谁也说不清楚。
又是什么导致集体摘牌的呢?一位已经摘牌的企业人士称,谁会愿意摘牌?还不是因为失望,失望,再失望。
挂牌新三板,就这样莫名其妙地成为不少企业的伤心之旅。
券商:新三板业务成为鸡肋
在新三板市场中,券商作用至关重要,企业的挂牌、督导、做市等,券商一手操办。2017年,随着市场的降温,挂牌企业数量骤降和做市交易的冷淡,新三板业务很快成为券商的鸡肋业务。
Choice数据显示,2015年、2016年新三板市仇爆期,分别有84家、87家券商各推荐3590家、5138家企业挂牌,可以说赚得盆满钵满,累并快乐着。
进入2017年,新三板市场开始变冷,企业挂牌热情减弱,加之存量快速消耗、挂牌门槛隐性提高等各方面原因,券商推荐挂牌业务急剧萎缩,2017年90家券商推荐2351家企业挂牌。企业挂牌业务收入自然也随着下滑。
2018年,挂牌业务更不容乐观。今年截止2月2日新三板新增挂牌企业85家,参与主办券商执业质量评价的101家券商平均推荐不到一家。未来这部分业务只是更差,数据显示,目前待挂牌企业总数只有168家,申报中总家数170家。
挂牌最差也就是绝收。做市交易可能让券商更为难堪。
做市交易,就是券商以某一个价格从企业买进股票,然后加点价格在市场上卖出股票。流年不利的是,做市指数自去年3月29日涨到遇冷后的最高点1162.54点,就一路下跌,2018年2月1日收盘为946.85点。
跌幅18.6%,相对A股可能就是2个涨停板。但新三板做市指数自打下跌,就没有出现反弹,用股民的话,就是飞流直下三千尺。谁也跑不掉。
更为坑人的是,有主办券商被自己辅导的企业“坑”了。如森东电力,挂牌不到一年即上演前董事长、董事、高管、员工轮番“失联”的大戏。结果,其主办券商西部证券就成为事件中最大受害者:森东电力风险爆发前的2016年1月,西部证券以4.5元/股的价格认购森东电力150万股作为做市库存股,耗资675万元,占比2.44%,成为森东电力第三大股东。最终,在新三板未产生一笔交易、连2016年半年报也发不出来的森东电力被全国股转公司强制摘牌。
本来还想做个差价,赚点零花钱,结果真成为股东了。
挂牌业务绝收,做市交易亏的底儿掉。新三板投研团队也没有好到哪里去。
2017年,在新三板市场较为活跃,研究质量也名列行业前茅的中信证券,其新三板研究团队多位成员陆续转投光大证券。
对于券商来说,他们现在唯一的收入,就是督导费。按照目前11601家挂牌企业,每家一年15万元的督导费,收入不到16亿元,近百家券商去分。
对券商来说,这不是苦逼的活啥是苦逼活?
机构投资者:即将被割韭菜
新三板市场一蹶不振,一众新三板基金就亏成熊。
2015年,新三板曾经出现过短暂的牛市,大量新三板资产管理计划应势而生,多数续存期为2-3年。如今,三年期限将至,大批新三板基金即将迎来到期日。
挖贝新三板研究院数据显示,目前续存的767只相关基金中,可查到到期信息的有105只,其中71只将在2018年到期,资金规模共计约41亿元。4月份,30只基金将集中于4月份到期,占比42%。
那么这些基金收益率如何?在披露净值的49只基金中,已经有32只跌破净值,占比65%。其中,跌幅超过50%的有3只,跌幅在10%-50%之间有15只,跌幅在0-10%的有14只。
这次被割韭菜的不是散户,而是专业机构投资者。
不过,比2/3新三板基金跌破净值更让人头痛的是,在日前日均交易额萎缩到5亿以下的新三板市场,即使亏着卖,也没有人接盘。
贾跃亭的乐视网复牌后预计会有13个跌停,被股市当做笑话。
但乐视网跌停上还有人接盘。新三板呢?你就是跌停卖,也找不到接盘人。人家连嘲讽新三板的兴趣都没有,这才是新三板可悲之处。
声音:尽快完善退出通道
三板市场起源于2001年 “股权代办转让系统”,最早承接两网公司和退市公司,称为“旧三板”。当时企业不多,没有设计退出通道。去A股上市是当时出路之一。
粤传媒,2007年11月16日在中小板上市,是第一家从“老三板”成功转到“中小板”的。早在2001年,粤传媒已经在代办股份转让系统(即原来的“老三板”)挂牌6年,其前身是曾在原NET系统上市流通的清远建北。
当“旧三板”变成“新三板”之后,全国股转公司在制度建设上快马加鞭,协议转让、做市交易、创新层、竞价交易、涨跌幅、差别化信披制度等纷纷出台,为新三板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矗
唯独没有提到退出通道的设置。
一位新三板从业人士对挖贝网称,新三板现在市场声音很多,一会儿是三类股东、一会儿是降投资者低门槛,最近又出现一个对新三板投资者收税的问题,这些当然都是问题。但,在一个有着1.1万多家挂牌企业的资本市场上,每年通过定增进来的资金将近1400亿元,这么一个大市场上,没有一个合理的退出通道,本身就是一个问题。
但需要注意的是,建立退出通道是系统性工作,而不是简单理解成降低投资者门槛。
2017年2月10日,证监会主席刘士余在监管工作会议上谈及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时指出,对于新三板挂牌企业还需优化分层的制度和办法,新三板既要有苗圃功能,又要发挥土壤功能。让一批创新能力强、诚实守信、市场前景好的企业,“能够转板的就转板,不愿意转板的就在新三板里面绽放”,这是未来中国资本市场又一道风景线。
现在能转板的都在转板,不能转和不想转都期待绽放的那一天早点到来。相信,这道风景线出现的时候,一定会很迷人。
(此文不代表本网站观点,仅代表作者言论,由此文引发的各种争议,本网站声明免责,也不承担连带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