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作者:点击:
习近平总书记有关“要继续推动城镇化建设”的重要讲话精神在我市引起热议
城园互动增活力拒绝城镇化“尴尬”
遇一人白首,择一城终老。河源,这座依山傍水的城市,在新型城镇化的建设大潮中,牢牢抓住融入粤港澳大湾区的战略 机遇,全力推进中心城区扩容提质工作。3 月7 日,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广东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继 续推动城镇化建设”,这在我市城乡上下引起热烈反响。连日来,记者采访了市住建局、市区居民以及教师等,他们提出,要实 现新型城镇化,首先要做到科学规划,发挥好规划对城镇化发展的指导、引领作用;要围绕居民衣食住行、生老病死、安居乐 业,坚持“城园互动”,不“摊大饼”,把工业园区建成产城人融合的新城区,大力提升基础设施建设质量,拒绝城镇化“尴尬”。
城市规划不能“墙上挂画”
有道是,欲建城市,首先是“纸 上城市”,这就是要规划先行。一 座有特色、有魅力、有活力的城镇, 首先是规划出来的。这不,广东省 政府官网日前公布了《广东省人口 发展规划(2017-2030年)》,对河 源的城市大小、人口规模进行了重 新定位,根据“全省城镇等级结构 (2020年)表格”显示,河源为中等 城市,人口规模等级50 万-100 万,今后还将深度融入珠江三角 洲,形成“深莞惠+汕尾、河源”新型 都市区。
这一规划无疑振奋人心。然 而城市规划不能变成“墙上挂画”, 落不了地,一定要具有可操作性和 指导性,对城市发展建设真正起到 指导作用。尤其是要围绕做强中 心城区、做优县城、做特乡镇、做美 乡村目标,邀“高手”、请“能人”编 制规划,提高城市设计水平,建立 城市设计与城市规划相衔接的管 理机制,突出河源特色。家住市区 长安街居委会的市民杨丽认为,要 注重城市文化建设,在城市建设管 理中注重“形”“色”“神”相结合,把 客家文化元素更多更好地融入城 乡设计、建筑设计和规划方案中, 创造良好的城乡人文环境,塑造 具有时代气息、体现地域特色和 传承历史文化的城镇风貌,建设 一批彰显客家文化特色的现代精 品建筑。
“1+6”都市经济发展战略
发展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 之路。对此,市住建局党组成员、 总规划师杨志认为,在推进城镇 化建设中,我市要主动对接粤港 澳大湾区规划,在科技创新、产 业升级、空间载体、市场资源等 各个领域,实现功能互补、互利 共赢、共同发展,提升自身在大 湾区的战略功能,努力把河源建 设成为粤港澳大湾区东北部核 心城市。
杨志表示,首先要坚持基础设 施建设先行,加快打通以高速公 路、高速铁路、航空运输、港口航运 为主的外联“动脉血管”,拓展以 中心城区与各县城间快速通道、中 心城区各功能板块间连接通道为 主的内联“静脉血管”,疏通以农 村公路为主的循环“毛细血管”, 建设通达珠三角、连通周边、覆盖 全市的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 系。其次是加强城市规划编制工 作,围绕中心城区扩容提质,实现 一盘棋对城市六大片区进行差异 化定位,形成“1+6”的都市经济发 展战略。“1”就是要以“三江六岸” 为抓手,重点打造“三江六岸”生 态景观城市功能廊道,构建“三大 功能圈、六大主题段”的高端绿色 产业集聚带,统筹中心城区六大 片区的发展,形成城市建设的 魂。“6”是指中心城区的六大片 区,将按照“优化老城区、强化新 市区、借助东源县城、利用江东新 区、挖掘西部资源、提升高新区” 的思路,通过优化城市布局、强化 城市功能,实现区域优势互补、协 调发展。
以人为本不“摊大饼”
就我市当前而言,城乡发展不 够均衡,新型城镇化制约因素也较 多。要围绕居民衣食住行、生老病 死、安居乐业,坚持把工业园区建 成产城人融合的新城区,大力提升 基础设施建设质量,加快完善公共 服务设施,提高人民群众的生产生 活质量,使城镇更加宜居宜业。尤 其是新开发建设的城镇公共建筑 和住宅小区,需严格按照规划和标 准建设配套设施,特别是学校、医 院必须按要求配套建设。
对此,德爱学校教师刘珍琴认 为,以人为本推进城镇化。从她读 小学起,就在课本上学习到了城镇 化建设,当时生活在农村,对城镇 化建设这个概念并没有很深刻的 体会。随着年龄的增长,刘珍琴离 开了小村落,住到了城市,从一个 城镇化建设的旁观者转变成了参 与城镇化建设的劳动者。刘珍琴 说,在河源市区工作的几年,见证 了河源城市的发展,道路越来越 宽,学校越来越多,基础设施越来 越完善,市民的生活越来越便利, 人们正在共享城镇化建设带来的 福利。她认为,继续推进城镇化建 设,应该以人为本,解决农村劳动 力就业,城市的环境保护、交通建 设、教育等与人密切相关的问题, 同时也要兼顾乡镇的建设,比如乡 镇的垃圾处理、资源不平衡等急需 解决的问题。为此,必须做到以人 为本,统筹、科学地规划城镇化,合 理、节约地利用资源,保护和珍惜 生态环境,才能继续推进城镇化建 设的目标顺利实现。
当然,加快新型城镇化步伐, 最重要的是要增强城镇的辐射带 动能力。连平县城居民童宗河认 为,要推进城市管理精细化、法治 化、智慧化、社会化,抓住城市管理 和服务这个重点,彻底改变粗放型 管理方式,让群众在城镇生活得更 加方便、更加舒心、更加美好。最 近,连平县大力鼓励周边六镇以融 入产业新城发展为方向,因地制宜 发展镇域经济,提升城乡管理水 平,持续推进城市“六乱”整治,着 力提升“五个水平”,巩固提升“创 文”成果,努力让城乡环境更洁、更 绿、更美、更宜居。
本报记者 张涛 刘曦
(此文不代表本网站观点,仅代表作者言论,由此文引发的各种争议,本网站声明免责,也不承担连带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