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作者:点击:
摘要
每个学生背后都链接着一个家庭,这也赋予了涉校园舆情复杂敏感的一面。随着媒体持续报道,各种建校审批、环评等细节真相浮出水面,责任划分已逐渐清晰。然而,从常州市政府新闻办的回应来看,尽管相关部门回应迅速,但在实质内容上还显得不够诚意。
4 月17日,央视新闻频道《新闻直播间》栏目播出“不该建的学校”报道称,自2015年年底开始,常州外国语学校很多在校学生不断出现不良反应和疾病。先后有641名学生被送到医院进行检查。有493人出现皮炎、湿疹、支气管炎、血液指标异常、白细胞减少等异常症状,个别的还被查出了淋巴癌、白血病等恶性疾病。经检测,该校区地下水、空气均检出污染物。消息一出,立即引发舆论热议。
舆论压力之下,相关部门连夜做出回应:
@北京青年报 4月17日晚消息称,有关江苏常州外国语学校周边环境污染严重的问题,环境保护部、江苏省政府高度重视,立即召开专题会议进行研究,并成立联合调查组,将尽快赶赴常州进行现场调查。调查结束后,将及时向社会公布相关情况。
18 日凌晨,常州市政府新闻办通过官方微博发表“对环境污染‘零容忍’”的回应称,“2015年12月下旬以来,常州外国语学校北侧原常隆、华达、常宇化工地块土壤修复过程中散发异味,给周边学校学生、老师的正常学习和教学带来一定影响。”“今年2月15日,相关地块土壤修复调整工程通过验收,专家组作出结论:工程已达到预期环保治理效果,空气质量监测完全达标。”“3月下旬,学校、家长分别委托专业检测机构,对常州外国语学校校区室内空气、土壤、地下水进行了检测。检测结果显示,检测指标均符合国家标准及相关要求。”
另据网民透露,该事件早在今年1月就有媒体曝光过,不过随后遭当地媒体“辟谣”。18日上午,新浪微博网民“@开水族馆的生物男”称,早在今年1月,澎湃新闻就曾报道:常州修复“毒地”,导致一墙之隔的常州外国语学校的学生出现皮肤过敏、咳嗽、流鼻血等不良症状。随后当地报纸“常州日报”对此辟谣,说那里根本没有化工厂;2月底,财新网对此事报道;3月,常州环保局在学校周边执法,认为没有臭味。但随着网民挖掘的深入,事件发展趋于复杂。
此外,新华网、人民网、环球时报、参考消息等主流媒体均对事件做了报道。在新浪微博,@罗昌平、@何兵、@袁宝国、@五岳散人等不少网络大V,还有@佟大为等演艺圈明星也表达了对事件的关注,痛斥事件存在的监管漏洞。截至18日下午15时,事件相关新闻报道约2,481条,微信约为1,000条,#常州学生身体异常#成为新浪微博热搜词,热搜指数近17万条。从建校立项、环评、监管,到官方表态、网民诉求、事件影响等,媒体及网民从各个角度对事件予以全方位解剖、分析,试图还公众以真相、给受害者以交待。梳理事件舆情脉络发现,舆论对事件的争议主要集中在以下几点:
是否存在未批先建,监管失职?
在该事件中,监管失职是舆论关注的焦点。一则,根据网民爆料,该事件早在此前已有澎湃新闻、财新网等多家媒体予以报道,学生家长也数次质疑校区污染,相关问题为一直没有得到正面解决?对此,公众不解,舆论不满。二则,作为建校依据的这份环评报告批复时间是2012年3月31日,然而学校奠基施工的时间却是 2011年8月21日。有网民认为,这非但不是巧合,而是有意为之,事件背后是相关部门对化工企业排污行为的监管失职。
环评报告是否存在瑕疵?
针对公众对建校环评的质疑,当地教育部门表示,学校建设已做过相应环评,“符合规范”。然而,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刘阳生指出,这份环评报告中只考虑了氨氮、重金属、pH值等常规的污染物指标,却没有考虑到农药的成分。不但如此,在相关环评报告也提到项目北侧场地“土壤和地下水已受到污染,存在人体健康风险和生态风险”,而校方却“选择性失忆”,对此重要信息视而不见。
“空气质量监测完全达标”的说法不可接受
事件中,公众感到诧异的是,当常州外国语学校493名学生身体出现异样后,当地教育部门的领导却解释说“这个地块的土壤,包括检测都是达标的,就是因为选址的评估报告中,它也是符合规范的,是符合学校用地的。”此种说法让人不解,事故已出,还在说检测达标,显然是在“打脸”。
谁该对受害学生负责
在普遍质疑监管的同时,也有不少网民表达了对受害者的关注和同情。一方面,数百名学生受污染毒害,校方在选址失当、环评走过场、初发现问题后不够重视等方面存在重大过失,对该事件难辞其咎。另一方面,由于在城市规划、卖地、批地等环节,地方政府都是掌握信息最全面的一方,且负有直接的监管责任,事件追责的板子“不能只打在学校和化工企业身上”。
舆情处置点评:
一方面,环境污染舆情事件往往具有对象不特定、涉及范围广、持续时间长等特征。另一方面,每个学生背后都链接着一个家庭,这也赋予了涉校园舆情复杂敏感的一面。双重因素叠加使得常州校园污染事件舆情处置复杂棘手。
然而,随着媒体持续报道,各种建校审批、环评等细节浮出水面,责任划分已逐渐清晰,这就为相关部门依法、依规进行舆情处置提供了参考。
从当地相关部门的回应来看,尽管回应迅速,但在实质内容上显得不够有诚意。譬如,对受害者人数、受害情况、后续如何处理等网民急切关注的问题只字未提,仅仅提到“给周边学校学生、老师的正常学习和教学带来一定影响”;对造成部分学生身体异常的成因只字未提,而强调“检测指标均符合国家标准及相关要求”;对网民呼声较高的追责要求未有回应,而是从维稳的角度,强调“学校教学秩序正常”。
目前来讲,做好信息公开,回应好网民关切,避免衍生舆情发生,尤为迫切。(新华网舆情分析师 徐延吉)
来源:新华网
责任编辑:程金玉
(此文不代表本网站观点,仅代表作者言论,由此文引发的各种争议,本网站声明免责,也不承担连带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