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舆情

如何应对政府舆情?要有解决问题的诚意和能力

时间:2016-05-09 11:30

来源:作者:点击:

关注

张小玲(南都记者)

据《南方都市报》报道,2015年舆情应对能力排行榜上榜次数比较高的部门包括:市交警局、市交委、市公安局。这些部门在网络舆情真枪实弹的演练中渐趋成熟。以市交警局为例,其微博、微信已自成有影响力的政府部门话语场,并通过这一传播渠道解决多起交通热点问题。而鲜为人知的是,在早些年,市交警部门曾因政府信息做的不到位而被批评过,而后交警部门发奋而起,这一局面被彻底扭转。

网络改变社会舆论的生态环境,形成崭新的网络舆论场,对政府管理方式正产生一系列冲击和深刻影响。重视网络舆情处理,是新形势下对地方政府职能的基本要求,也是政府服务职能的集中体现。但不能否认,体制内的思维和能力,有其局限性。有时网络舆情一旦爆发,有的政府部门往往首选“堵”,尽量使信息扩散的范围越小越好,使事件的影响降低。或者回应和调查结果迟迟出不来,这也容易使人对政府部门处事能力、应对能力产生怀疑。有时打破这种惯性思维和体制的僵化,需要不少外力的推进,包括压力的倒逼。正如市交委的宜停车刚开始投入市场使用时,由于使用极不便利,而且很容易被罚款,且罚款数额不低时。矛盾在积累一段时期后,网络民意汹涌爆发,连篇的网络檄文直指有关政府部门,媒体报道也随之跟上。在初期的应对中,政府部门更多是解释,而没有采取积极的措施调整宜停车收费的时段及系统,这些不满并没有得到平息。直至后来,在“马上就办”的大背景下,有关部门采取措施调整了收费时段和处罚规则,才使宜停车爆发的舆情事件平息下来。

可见,处理好舆情事件,光回应快是不够的,还要拿出解决问题的诚意和能力,真正倾听老百姓的问题和需求。深圳某网站每月都会进行舆情应对能力的排行榜,哪些热点事件引发舆情指数是多少,应对表现如何。这种总结点评,实际上也在给政府部门造成压力的同时,不断督促政府部门总结提高应对水准。

从数据看,深圳舆情排行榜2015年的12期共125个案件排行中,能够在事件发生之后有所回应的超过95%。重要的是能多次回应(大于等于两次回应)的数据超过73%,说明深圳舆情治理体制逐渐从被动性变为主动性回应,这样的成长也是看得到的。在笔者印象中,早些年莲花山要修建一座水幕墙,由于工程没有公示而被诟病,当时有关部门回应称这么小的一项工程不用公示。如此回应引起强烈反弹,这一回应也被上级主管部门批评。而后,政府回应显得有章法多了。

2015年的统计数据中,87%的舆情数据中有微博的介入,2013年的舆情点评数据中,这个数据仅为60%。2015年、2014年开始,微信开始更多地介入舆情中,也更多地体现出相关的舆情发酵。实际上,不管是什么样的网络产品成为主要的传播渠道,但政府网络舆情处理始终有其根本的规律,那就是及时准确的应对,有效的解决问题。

(此文不代表本网站观点,仅代表作者言论,由此文引发的各种争议,本网站声明免责,也不承担连带责任。)

【责任编辑:admin】
热图 更多>>
热门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