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作者:点击:
(来源:西部学刊)
摘要:从2014年8月“湖南湘潭孕妇惨死手术台”,到2015年“庆安枪击事件”“成都女司机街头被打事件”,这些新闻均在报道过程中出现了“剧情反转”的现象,且新闻背后的网络舆情走势也随之跌宕起伏。新闻反转现象频频发生,不仅增加了公众的质疑声,更使媒体的公信力受到冲击。因此,本文以近期最具代表性的“狗嘴下救女童系谎言”事件为例进行分析,探讨网络“舆论反转”现象频频发生的原因,提出具体的调控策略,以期达到抛砖引玉的效果。
关键词:舆论反转;新闻反转;舆情逆转
新媒体的出现赋予了人们前所未有的话语权,以微博、微信为代表的即时性社交媒体成为人们表达意见形成舆论的新阵地。网络媒体的瞬时性为人们了解信息提供了便利,不仅加速了网络舆论的产生,更加大了事件发生及舆论表达的不可控性,使热点事件的舆情反转几率上升。[1]“舆情反转”是指在新闻报道或舆情扩散的过程中出现的报道倾向、情感态度突然发生逆转的现象。继2013年底“外国小伙扶摔倒大妈反遭讹”事件之后,类似的新闻剧情大逆转现象一直频频上演。从2014年8月“湖南湘潭孕妇惨死手术台”,到2015年5月“庆安枪击事件”和“成都女司机街头被打事件”,这些新闻事件无不在报道过程中出现“剧情逆转”,而新闻背后的网络舆情走势也跌宕起伏,多次发生转向。剧情逆转使网民措手不及,媒体陷入尴尬的境地。近日,“狗嘴下救女童系谎言”的新闻在网站、微博和论坛上吵得沸沸扬扬。从“女子狗嘴下救女童”到“狗嘴下救女童系谎言”,随着新闻的反转,舆论也来了个一百八十度逆转。人们发现,吸引舆论的不是事件本身,而是让人瞠目的剧情大转弯以及公众对此事态度的反转。本文以“狗嘴下救女童系谎言”事件为例,描述事件发生的具体经过,探析“舆论反转”现象频频发生的原因以及提出具体的对策。
一、“狗嘴下救女童系谎言”事件回顾
(一)舆情发生阶段
2015年10月13日,安徽媒体《亳州晚报》发布一篇题为《为救女童 女子被狗咬成重伤》的新闻。文中写到李娟的丈夫张宏宇向记者哭诉,9月1日晚,李娟因救一个10岁左右的小女孩,被两条大狗咬成重伤,四肢被狗啃噬,正在医院治疗。高额的治疗费不仅使他们花光了积蓄还到处借款。随后该事件经全国各大媒体报道后,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反响。10月14日,省外媒体开始报道,该事件引起全国公众的关注。10月16日,安徽卫视公共频道开通了捐款热线,公布了李娟丈夫的银行卡和联系方式。搜狐、新浪等网站除转发了相关视频之外,也发布了为李娟捐款的消息。媒体的报道和呼吁引来了网民的积极回应,不少网民对李娟表示同情,纷纷加入捐款的阵营。10月17日,他们已收到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的捐款70多万元。[2]
在最初的媒体报道中,新闻内容较为单一,大多数媒体是转发安徽媒体对张宏宇的采访视频,统一采用“女子狗嘴下救女童,四肢惨遭两条恶犬啃完”等相似的标题,视频中也多处呈现惨不忍睹的悚人画面。有部分媒体使用煽情的语言对李娟的腿部伤口细节以及救人被狗咬的过程进行描述。在微博上,很多媒体官微在发布这条消息时,还配上爱心和心碎的表情。10月18日,拥有576万粉丝的知名博主@happy张江发微博:“太痛心!女子从狗嘴下救女童,自己四肢被恶犬啃完,每次换药就像死过去一次,目前治病花光了全部积蓄,而恶犬是谁家的到现在也没找到!被救女童和家人也一直没有出现!希望大家扩散,帮帮这个善良的女孩,也希望女童家人能够站出来证明女孩的见义勇为行为,不要让女孩流血还流泪!”。这条微博引起了巨大反响,被转发4250次。表1-1是本文统计的该条微博下方获得赞数排名前五的评论。从统计中可以看出,在舆论初期,网友们对李娟的不幸表示同情,有的网友还在看到新闻后为其捐款。舆论的焦点指向了未出现的小女孩及家长,对没有拴好猎犬的主人进行谴责。
(二)舆情反转阶段
10月20日,当地媒体报道称,李娟是在男友家被自家的狗咬伤的。“狗嘴下救女童系谎言”的新闻报道一经发布,立即被多家媒体转载,舆论再次掀起波澜。网民的舆论也随着剧情的反转由同情和支持转向谴责,负面舆情迅速增多,对张宏宇和李娟的责骂声不绝于耳。
当日09:18时,媒体微博@新安晚报发了一条微博,这条微博成为了网络舆论反转的转折点。微博称:剧情逆转!#狗嘴下救女童系谎言#狗主人家中喂狗被咬!前不久,安徽利辛女子李娟称,下班时看到2条大狗追赶一女童,便上前撵狗,女孩跑开了,可自己四肢遭啃咬。该事引发全国关注,爱心人士共捐款70多万。利辛警方称,经调查,伤者并非救人被咬,而是在狗主人家里喂狗被咬。这条微博获得评论6208条,转发6834次,@新浪四川、@中国之声等媒体微博相继转发,文本统计了这条微博下方排名前五的评论。从表1-2中可以看出,到了舆情反转阶段,网友们开始问责媒体。认为新闻反转的出现是媒体把关不严所导致。媒体没有核实清楚事实真相就发布新闻,转发新闻的媒体也不经核实,都需要对谎言的传播负责。而媒体作为舆论的导向者,一下陷入尴尬的局面。
(三)舆情发酵阶段
截至21日,爱心捐款已超过80万,其中最高一笔有10万元。虽然事情曝光超过已有一天,但舆论热度还在持续。媒体微博@新浪湖北、@新浪陕西、@广州日报、@新浪河北、@TJTV网罗天下等媒体微博持续跟踪报道此事。网友“@周斌”说,才发现自己对社会的信任就是被这种渣渣一点点磨掉的,就当打牌输了吧;微博大V“@我的厕所读物”看完后只想说:希望善心还有一点存活的空间;网友“@三楚废人”发问:为什么,一次又一次挑战公众的良知和信任?“@延参法师”在11:23发微博:就这么来自一场有关记者的有偿策划事情,又让多少爱心网友伤感,本来是一份祝愿伤者早日康复的美好心愿,就这样徒增一种茫然,这份爱心该怎样付出才踏实呢。
对于上述这些言论,媒体迅速采取应对行动。21日,四川新闻网一篇题为《别让“狗嘴救女童谎言”吓跑爱心的胆量》的评论文章说,“我们好不容易构建起来的道德力量,我们好不容易编织起来的爱心情怀,我们好不容易垒砌起来的勇为城堡,不能破碎,不能倒塌,不能消失。我们要知道好人和坏人永远都会存在。但是好人永远是大多数,温暖永远会在身边”。媒体开始引导舆论,呼吁大家不要因为一个“谎言”而让真情望而却步。[3]
21日晚22:53,微博用户“@住303的熊熊”在微博上写道:“我要举报安徽省毫州利辛县张宏宇网络诈骗80万诈骗罪一案,请公安机关予以立案调查。本人捐款1000,要求张宏宇返还,并追究张宏宇刑事责任。我们受害人要求维权者已超过100人,金额超7000,会持续关注此事,绝不让骗子逍遥法外。”并分别@安徽公安在线、@亳州公安在线和@亳州利辛公安在线。同时,还公布了“喂狗谎称护童骗捐维权”QQ群,群里有127人在线,并贴出了网友捐款的具体信息,包括银行转账记录、微信红包等。这一条微博被网友转发了7387次。网络舆论的焦点从谴责媒体转向如何处理这笔捐款上。
(四)舆情平息阶段
10月23日,参与编造谎言的伤者男友张宏宇因涉嫌诈骗,被利辛县公安局依法刑事拘留。利辛县公安局大案队一位办案民警表示,待涉案金额、捐款人数完全统计完后,会进行退款工作。截至23日晚,参与维权讨要善款的捐款者已经超过300人。张宏宇在利辛县狱中接受央视采访时,还原李娟被狗咬的经过,回忆为救女友向人借钱借高利贷,最终走上骗捐的过程,期间他多次落泪表示悔过。至此,事情有了结果,舆情逐渐平息,退款工作还在继续。
该事件引起了舆论的两次小高峰。从19日开始,该事件的关注度呈直线上升状态,并达到第一个小高峰。与之对应的是,各新闻媒体与网络大V纷纷关注该事件,引起了网民的广泛讨论,并掀起了捐款热潮。从20日至21日时,舆论达到另一个高峰。这一天,事件出现了反转,网友们或愤怒或伤心或责骂媒体、当事人,舆论一时哗然。
截至10月25日12时,新浪微博#狗嘴下救女童系谎言#的微话题阅读量超过3529.2万次,百度搜索指数超过1300万次,而安徽公共频道的相关采访视频也被点击了3432万余次。@新安晚报发起话题投票“编造救人情节获爱心捐款,该不该退?”有91.1%认为必须退,亵渎爱心,涉嫌欺诈;仅有8.9%的网民认为“不必退,捐款也是为了救伤者”。从网民的舆情反馈上来看,由于此次事件的反转,让人们的爱心受到了伤害,也让媒体的公信力大打折扣。许多网民将之与当年的“彭宇案”进行对比,认为这次事件如当年的“彭宇案”一样,会是从社会意义上动摇公众善良的又一把凶器。
《北京青年报》在《假新闻的制造者该担何责》一文中承认了媒体应对这起假新闻负主要责任,称“对编造假新闻的媒体和记者也应该严惩”。[5]在此次事件中,媒体不仅是新闻事实的发布者,也作为一个意见主体不断影响舆论。在发布相关事实的同时,及时捕捉舆论焦点,推出相应评论文章,缓和舆论压力。由此可见,媒体与受众的传播关系早已从单向传播变成双向互动。不仅新闻报道影响了公众的舆论,而且公众在表达意见的同时,媒体也在及时“应对”公众的舆论走向。
二、网络“舆论反转”现象频发的原因
随着“狗嘴下救女童”事件的细节和真相不断被发掘,剧情突然发生逆转,而舆论态度也立刻随新闻“剧情”的逆转而转向,原先被同情的受害者瞬间成为人人唾弃的“诈骗犯”,网络舆论在新闻反转的瞬间发生了一百八十度的情绪大反转。本文试着探析“舆论反转”出现的原因。
(一)“标签”决定态度
曹林在《“新闻反转剧”背后的浮躁标签战》一文中对反转新闻的原因进行了探究。他认为,“新闻反转不是事实的自然逐渐呈现,而是标签的变换。因为很多人浮躁,不看事实和是非,只根据事件当事人的身份去站队。人们的情绪很容易被变换的标签牵着鼻子走,而没有去探究事实和是非。一些误导舆论者,都善于借助标签去操纵舆论。知道公众同情弱者,就贴上一个弱者的标签,公众就很容易不去问这个人到底做了什么,而条件反射般站在‘弱者’这一边了”。[6]在“狗嘴下救女童系谎言”事件中,媒体在报道初期,给李娟贴上了“好人未有好报”的象征着弱者的标签,网民众声支持李娟,慷慨相助为其捐款,矛头一致指向未现身的“女童”及其家长。到真相被曝出以后,网民又把李娟和其丈夫贴上了“诈骗犯”标签,舆论出现了对立反转,网友开始谴责夫妻俩不道德的行为。从弱者到诈骗犯,李娟夫妇在新闻中的身份出现了两个极端。当事实变得扑朔迷离,而身处于缺乏独立思考的舆论氛围中的人们又不愿做过多深入的研究时,贴标签的行为便可以取代复杂的思考过程,让人们可以瞬间站好队伍,逐步形成刻板印象,成了随舆论流转的“乌合之众”。“城管”“富二代”“医生”“女司机”都是人们贴标签后的结果。标签免除了人们思考的同时,也在简化后扭曲事实的过程中误导了受众。
(二)直线型新闻生产模式
在以分秒计时发新闻的新媒体时代,信息传播的时效性成为各大媒体竞争的制高点。发现新闻源、写新闻稿、抢发新闻,已经变成一条直线型生产模式,中间缺少了筛选、证实及审查环节。在这种新闻生产模式下,媒体发布平台一味追求秒杀热点、登上热门,采访求证等报道过程则日益缩水,传统的三级审稿机制早已不复存在。[7]借助互联网平台,人们可以随时随地不受时空限制发表言论,而微博的出现又打破了公众被动接受议程设置的状态,每个人都可以发布第一手信息。但是,在纷繁复杂的网络信息中,传统媒体依然以其受众的广泛性、获得信息的及时性和传播平台的权威性保持着不可撼动的地位。然而,在这次事件中,媒体还是在设置议题的过程中缺乏些许耐心:抢发信息、争夺第一手信源、追求高流量高点击率,未等事实澄清就急于发表新闻,把片面的新闻呈现在大众面前,从而影响受众的认知。新闻记者采访时获取的信息不充分是事件发生最直接的原因。从“彭宇案”“湘潭产妇事件”到“成都女司机街头被暴打事件”,反转新闻之所以频频出现,最根本的原因在于记者报道时没有深入了解事情的真相就急于抢发新闻。网络传播的及时瞬间性使得信息得以被媒体第一时间披露,而很多的信息在发布时还未被核实或者信息不够全面。当这些不完整的信息暴露在人们面前,受众很自然地选择相信媒体。但等真相大白于天下后,网友经历了新闻的大反转,舆论也自然跟随着反转。
(三)碎片化阅读和夸张式表达手法
日本学者藤竹晓曾提出“拟态环境的环境化”议题,指出“由于人们是根据媒介提供的信息来认识环境和采取环境适应行动的,这些行动作用于现实环境,使得现实环境越来越带有了‘拟态环境’的特点,以至于人们很难在两者之间做出明确的区分”。[8]大众传播具有形成信息环境的力量,而网络媒体对社会现实进行的拼贴式的构建往往是不完整、不充分的,网络信息呈现的碎片化、浅表化易给网络公众带来误导。在当今快节奏的社会,人们已很难静下心阅读一则新闻,快餐式阅读、情绪化阅读、碎片化阅读易使公众在表意时做出错误的判断。传统媒体一旦上网也容易夹杂在信息的洪流之中,从而难辨真伪。因此,人们在选择阅读时缺乏检验真假的耐心,其解析新闻事件、构建判断框架的能力弱化,易成为被舆论左右的无差异的个体。并且,为了使新闻保持高温而采用模糊化、主观性、选择化的报道手法,进一步影响受众的判断。部分媒体、网络意见领袖在报道、转发或评论时采用了标题党、夸张叙事的方法。在“狗嘴下救女童系谎言”事件开始阶段,新闻记者在报道时带有明显的情感倾向,采用某些夸张式、情绪化的表达。如新浪新闻中心在《女子狗嘴下救女童 四肢惨遭啃完[伤心]》一文中,用到了“四肢惨遭啃完”“痛的像死过去一次”这样带有情绪色彩的表达;央广网在转发@武汉晚报中,使用“女子狗嘴下救女童四肢惨遭啃完现场血腥丈夫直接吓瘫”的表达,“血腥”“吓瘫”等夸张的字眼冲击眼球。大部分媒体门户网站以及媒体微博在报道转发事件时都用夸张、带有主观倾向性的词语吸引受众关注;“图片+文字+视频”的组合方式,更为直观地给网民预设了道德框架,引导其一波三折的舆论走向。[9]靠着耸人听闻的消息和惊悚的图文,再带入个人的主观想象和情绪,以抓取眼球为目标炮制和推送所谓“热点”新闻,已为每一次舆论的颠覆埋下了伏笔。
三、防范“舆论反转”的有效对策
当公众可以通过社交媒体平台公开表达具有影响力的意见时,网络舆论就此诞生。但是,近两年频发的舆论反转现象不但容易引起网络暴力,更损害了主流媒体的公信力。尤其是这次的“狗嘴下救女童系谎言”事件,严重伤害了人们的同情心,是对社会慈善事业的挫伤。因此,提出应对“舆论反转”的对策十分必要。
(一)主流媒体建立层层过滤的用稿机制
通过舆情梳理,我们发现,不仅广大受众在盲目跟风,连主流媒体也不加考证茫然转发报道,导致舆论跌宕起伏。主流媒体的权威性是不言而喻的,当事件发生后,主流媒体对该事件的呈现会使受众形成先入为主的观念,如果首发信息失真,就会产生舆论反转现象。因此,面对复杂的新闻事件,主流媒体应快速做出反应,判断舆情走向,第一时间发布权威报道,掌握舆论主动权。但是,第一时间发布的信息要建立在核实信息来源、揭示事件真相的基础上。在以分秒计时发布新闻的时代,主流媒体相对于网络媒体,其优势不在于第一时效性,而在于它能准确客观报道事件真相、冷静分析问题和发人深省的思索上。所以,主流媒体应该发挥其公信力的优势,建立层层过滤的用稿机制,无论是一手发布还是转发新闻,都做到对每一条新闻从不同渠道核实取证,避免一味抢头条片面设置议程,以此保证新闻的真实性。
(二)媒体营造舆论新格局
近年来,媒体通过“贴标签”的手法,在信息呈现的过程中过度倾向于“弱者”的一方,预设立场,这种新闻选择间接表达了媒体对事件的态度,且隐蔽地主导了公众判断事件的角度,引导舆论走势。这在舆论反转现象中表现的尤为明显,也成为媒体一直被诟病的原因。如在另一起舆论反转案例“成都女司机街头被打”事件中,媒体在报道初始就给当事人贴上了“女司机”这种象征弱者的标签,人们纷纷指责打人的男子。当行车记录仪拍下的视频曝光后,舆论又掉头指向不遵守交通规则的女司机,甚至有人对女司机被打的行为拍手称快。因此,媒体在舆论扩散的过程中要时刻紧密注意舆论走向,掌握公众关注的焦点,积极回应舆论,契合时机地引导舆论走向正确的轨道。同时,媒体应始终坚持新闻专业主义,努力做到客观、公正,避免使用标题党、夸张式的表现手法,把新闻的真实性放在首要位置。重建规范的媒体报道体系,让主流媒体真正承担起过去被信任与仰赖的社会良心价值结构。[9]
(三)新闻热炒中坚持冷思考
在信息渠道多元化的新媒体时代,在人人都是记者的时代,作为专业的新闻媒体,不能把抢发新闻、第一时间发布当做最高目标和唯一目标。面对纷繁庞杂的线索、各执一词的表述、扑朔迷离的真相,拥有专业报道队伍和经验的媒体更应该成为嘈杂舆论声中的定海神针,多方位了解事件真相、多角度报道事件经过、多剖析影响和后果,为受众真正的全面触摸真相提供可能。在网络狂欢中,网络集体非理性现象的存在,使公众成为了不假思索的乌合之众。根据CNNIC发布的《第3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 2015 年 6 月,我国6.68 亿网民中有79.4%为高中及以下学历。[10]从近几年不断发生的网络暴力事件可以看出,新媒体用户的传媒素养不高,在众声喧哗中缺少理性思考的能力,容易受到集体情绪的感染,对已存观点采取盲目跟从的态度。因此,作为社会风向标的媒体,理应在新闻热炒中坚持冷思考,为舆论热潮注入一股清泉,坚守自己的原则,并肩负起培养公众媒介素养的责任。
总结
从“狗嘴下救女童”到“狗嘴下救女童系谎言”,剧情反转的同时,舆论也跟着掉转,同时掉转的还有媒体的公信力。在信息过剩的时代,如何将新闻做“准”是媒体需要思考的问题。或许媒体应该考虑将新闻产品慢下来,避免反转新闻的出现。这不仅尊重了受众的注意力,也能避免受众的善良被欺骗,避免受众被舆论牵着鼻子走。毕竟,“反转舆论” 增加的是公众的质疑,消费的是媒体的公信力。
在中国社会转型期间,积压已久的强弱对峙、贫富分化早已成为社会发展进程中绕不开的议题。当旧有的价值体系遭到瓦解,新的价值体系还处在重新建构时,这一断档期留给了舆论反转更多的可能,也使得当代民主社会既迎来宽松的舆论话语空间,也暗含着社会激荡的不安因素。[11]因此,建构当下舆论秩序至关重要。政府层面的宏观调整与干预,媒介层面的舆论引导,受众层面的传媒素养和道德约束都是重塑社会主流价值体系和建构舆论秩序的重要方式。
生活的真相总是藏匿于纷繁芜杂的生活表象之后,我们总是在渴望真相,但渴望的背后需要媒体人本着对公众负责的态度,坚定自己的职业操守。在快餐化时代,我们追求新闻的脚步应该慢下来,每一条新闻都是构建社会生态的细胞,每一条新闻代表的都是媒体的态度,每一条新闻所传达的价值观都在不自觉地影响着受众的观念与思维,进而影响中国发展的进程。
参考文献:
[1]田卉,柯惠新.网络环境下的舆论形成模式及调控分析[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0(01).
[2]张璐,湛婷.狗嘴下救女童谎言,舆情反转挫伤媒体公信力[EB/OL].
[3]别让“狗嘴救女童谎言”吓跑爱心的胆量[EB/OL].
[4]微博热搜指数:热词《狗嘴下救女童系谎言》[EB/OL].
[5]北京青年报.假新闻的制造者该担何责[EB/OL].
?div=-1.2015-10-21.
[6]曹林.“新闻反转剧”背后的浮躁标签战[EB/OL].
[7]田甜.新媒体时代极速传播的失范与规制——以近期几起新闻反转事件为例[J].新闻窗,2015(4).
[8]郭庆光.传播学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9]王国华.议程设置理论视域下热点事件网民舆论“反转”现象研究——基于“成都女司机变道遭殴打”事件的内容分析[J].情报杂志,2015(9).
[10]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3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
[11]张斌.浅析当下媒介传播过程中的舆论“反转”——以庆安枪击事件为例[J].东南传播,2015(10).
(作者系郑州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研究生)
(此文不代表本网站观点,仅代表作者言论,由此文引发的各种争议,本网站声明免责,也不承担连带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