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作者:点击:
10月19日,云南省旅游景区协会二届一次会员大会在国家5A级景区石林召开,会上人民网舆情监测室旅游大数据中心副主任芦珊就旅游舆情做主题发言,芦珊通过超级黄金周舆情分析、旅游舆情的门道、分析研判、危机处置、全域旅游的宣传变革等方面与参会的各景区代表进行了分享。
当前,游客出行理念的变化致使旅游产品供应加速升级,而旅游目的地的发展水平不一凸显产业发展的矛盾。消费升级促使舆论监督力度加强,行业监管的滞后致使游客部分投诉难以得到圆满解答,旅游监管倍受舆论压力。
我国旅游行业的发展处于快速发展阶段,舆情素养及舆情应对能力亟需加强。旅游目的地要在做好内功的基础上,启动合理的舆情管理战略;做好当地舆论引导,持续扩展格局;积累经验,以国际思维开展外宣成为旅游管理部门应对舆情的管理逻辑。
监测、预警、研判、处置、修复是舆情管理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对于旅游舆情而言,旅游目的地需及时了解舆情的扩散程度、时刻关注传播周期、深入分析舆情内在推动力、正确认识危机的话题敏感性、探究相关群体的诉求,以便做好舆情研判和舆情管理。而在舆情的处置过程中应该把握“时、效、度”的原则,快速有效反映,妥善处置,谨慎表态,提升舆情管理的效率。
旅游舆情的危机之中同样蕴藏转机,而把握时机、掌握舆论导向以事实说话,对不同声音的有效科学引导则是转危为安的关键点。作为旅游舆情的最后阶段,形象的修复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大力度、持续性的正面信息发布,有利于对冲负面舆情的不利影响,对长效管理品牌声誉起到积极作用。
如今,我国旅游目的地舆情生态主要表现在部分目的地品牌形象多元,难以形成核心聚焦点;舆情管理及宣传战略缺少大格局意识;宣传周期较短,品牌塑造力不强;品牌定位同质化现象明显,缺乏竞争力。在面对这些问题时,借势与造势营销,并有效利用新闻整合的方式采取多种形式与视角方能取得不错的效果。(文刀)
(责编:阎梦婕、宽容)
(此文不代表本网站观点,仅代表作者言论,由此文引发的各种争议,本网站声明免责,也不承担连带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