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舆情

校内秩序,以法为先,“师德”只是运气

时间:2018-04-10 23:11

来源:作者:点击:

  心系教育,关注校园的,不得不承认,某种层面讲,最近算是不折不扣,多事之秋。

  先有上月的武汉理工研究生陶崇园坠亡事件;紧接着,不过一周多时间,清明期间,一篇纪念亡友的文章,却成战斗檄文举报信,将20年前“沈阳性侵事件”,突然引爆,迅速刷屏;一波未平,几乎同时间同性质另一起恶劣事件,又闯入公众视野——湖南衡东回应“小学教师被指性侵多名女生”:非校长,已刑拘(4月8日澎湃新闻)。

  对此类极度恶劣坏消息,如果没有训练出一定的接受力,连续几周,频密读到此类消息,真的足够致郁了。出离愤怒,是最本能的反应吧。虽然,同为受害者,简单类别都会显得残忍,但是眼下正在发生的小学内的“罗某初步招供睡了20多名小学女生”等侵害消息,显然比20年前高校旧案更令人崩溃。

  如果只看极端个案,似乎20年过去,校园内相关安全漏洞并未根本杜绝,制度性防范也未见长足进步。受害者从大学生到小学生,这简直是可怕退步。

  保护不了孩子,让未成年人屡屡置身险境——本该最安全的校园,竟成性侵犯罪魔爪狂舞之地——频频受辱的社会是可耻的。离当年激起公愤的所谓“嫖宿幼女”和“书包妹待客”,又已过去多年,时至今日,何以还有如此多小学生生活在面临侵害的恐惧之下?

  衡东县当地官方称,涉事者系小学负责人,非校长,目前已被刑拘。“属于性侵还是猥亵,有待警方调查。”如果说是危机公关,这个回应可能不能及格。"负责人"非"校长","性侵"还是"猥亵"待定”,这种时候还有心思抠字眼,特别是在性犯罪恶劣程度上玩文字游戏,不啻二次伤害。

  这让人想起今日甫一上网就引来非议不断的20年前北大方面对沈阳的处分决定。从中只能读出,沈教授对女学生的“殷殷关爱之情,拳拳呵护之意”。似只是一个中年离异精英男的自由恋爱风波,且全程小心翼翼,因他体贴地感受到受害者“精神状态有问题”。先打标签,最后女生的轻生,就成了精神病患的非理智之举。

  不说死者为大,至少别太不体面,这种单方面甩锅,“死无对证”,确实令人齿冷。无怪乎,媒体专访“北大教授性侵事件”举报人,人家表示“欢迎沈阳告我们诽谤”(4月8日《中国新闻周刊》)。其实此事掀起风波,只因之前陈小武等性侵丑闻在前,“民意铺垫”太过充分。一碰就燃,一点就炸,遇到这种憋屈事儿,全民都已压不住火。

  本还未正式举报,只是清明祭奠,撰文悼亡,纪念故友。若沈老师真有胆,对薄公堂,当面质证,相信应诉一方,作为死者的闺蜜,当年的同班同学,亲历者见证人,总比20年前语焉不详,且涉嫌包庇偏袒,那一纸内部行政处分公告更能道出原委,接近真相吧?这不是舆论看热闹,反正从目前披露资料看,沈教授确实难博好感。真能司法流程鉴明事实,也是还一个迟到的清白。

  不管是对死者,还是漩涡中的教授,都需要定纷止争的权威调查结论。这早已超出几家学校“家丑家事”范畴。而若坐实当年确实存在性侵犯罪,这可不是所谓师德失范,作风不端、小节有亏了,因性犯罪而致受害者精神崩溃,逼得其走投无路,轻生自杀,这若还不涉及刑责,就是对司法信仰的侮辱了。

  亡羊补牢,“北大将出防治校园性骚扰规则: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4月8日《新京报》)。再大的事儿,都能扔进“师德”这个万能筐。任何问题泛道德化,似乎都能软化模糊化锐利焦点,某种意义上,或可短暂转移注意。但德永远是自律,而法为强制,是根本。导师德行修养和学生选择导师是靠运气,导师必须守法依规,不敢越雷池滥私情,则是雷霆铁律,才是保证校内一切秩序的关键。

  不管是之前“寒门博士”被导师杂役驱使、精神虐待而轻生的悲剧;还是短短几月后武汉理工硕士生前与导师“父子相称,精神控制”直至彻底崩溃后跳楼坠亡,都是师生关系无标准化制度规则,异化为旧时学徒制的人身依附、情感操控老路,业务、利益、工作、情感搅杂一起,无公私之分,无界限之明所引起的极端混乱。

  这里以情感人,以情缚人,让学生甘愿被驱使榨取和奴役,如不是前述两起坠亡案,这种情感牌杀伤似都还算轻的;而如上侵害案中,某些甚至在死者身后,教师还单方面冠以“恋爱”之名,混淆视听,继续逍遥,甚至丝毫不妨碍履职升迁,这类定义不明含混不清的所谓“师生恋”,才是校园性侵犯罪屡禁不止的症结所在。

  以制度规范,明晰导师和学生关系;以司法重拳,真正对校园性侵犯罪零容忍。让所有从业者不知是背负道德污点,而是只要敢伸魔爪,必然陷身囹圄,这才是校园安全最牢靠的保障。所谓嘴上来纸上去,轻飘飘的更像舆情灭火的“师德保平安”大法,还是算了吧,跟“禽兽教师”讲德治,不是笑话么?

(责任编辑:何一华 HN110)

(此文不代表本网站观点,仅代表作者言论,由此文引发的各种争议,本网站声明免责,也不承担连带责任。)

【责任编辑:admin】
热图 更多>>
热门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