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舆情

环球时报:回应“严书记”舆情 别再磨磨唧唧了

时间:2018-06-09 20:11

来源:作者:点击:

环球时报:回应“严书记”舆情 别再磨磨唧唧了

因为“妻子”在微信群里的嚣张跋扈被网络披露,连日来无数网民都在喊“严书记出来走两步”。尽管“严书记”究竟是谁甚至是否存在、“严夫人”是前妻还是现任等都仍是未解之谜,但舆论已经“兴奋”起来。

从5月11日舆情被爆出,到15日差不多已经过去上百小时。在涉事地方回应缺位、事实不明的背景下,官威、豪宅、公司、离婚、招生等诸多要素结合在一起,已经构成了一幅官员贪腐、家人跋扈、官商勾结、教育不公的图景。虽然14日四川省纪委监委宣布的介入令人期待,但实际上“严书记”是谁已经没有那么重要。舆论关注的重点是,又一位可能涉嫌贪腐的“书记”要现形了。当地党委政府的公信力已经受损。

这是国内不少部门舆情处置的典型表现,磨磨唧唧,扭扭捏捏,回避再回避,沉默再沉默,直到躲不过。虽然最后还是回应了,但最佳窗口期已过,效果大打折扣,甚至适得其反。

必须认识到,网民要求“严书记出来走两步”的吁求是正当的,要求有关部门及时回应、答疑释惑也是有法律支持的,国务院相关细则甚至将特定舆情的回应时间限定为5小时以内。道理很简单,及时回应舆情,不仅关系到公民的知情权和监督权,更涉及以全心全意为人服务为宗旨的党和政府的根本要求。走群众路线、对人民坦诚、回应人民关切、及时处置舆情,是党和国家实现长治久安的重要支柱。

但受限于态度必须谨慎、程序必须规范,以及规则尚不完善,并且情况敏感,拿捏处置往往都需主要领导拍板,使得政务舆情回应一般都会“慢半拍”。实事求是地说,这种审慎对公权力机关来讲是必要的。但问题的关键在于,相关部门的“稳重”碰上了互联网舆论的“猴急”,就会出现“时代错位”。

在自媒体时代,政府可能还在拿捏分寸,但网络已经高歌猛进,“上穷碧落下黄泉,动手动脚挖消息”。“严书记”的故事之所以成为事故,就是因为网民已经快把他扒个底掉了,而相关部门可能仍在矜持地“研究”。这也许是出于对领导干部的保护,担心委屈甚至冤枉他们,或者泄露他们的隐私。然而,事实证明,对于领导干部最大的保护就是及时、准确、权威、全面的信息发布。

可以说,自媒体时代的政务舆情回应,迟到就是缺席,含混就是认账。因此,相关部门和领导干部不仅要走好网上群众路线,认真倾听百姓呼声,诚恳回应人民关切,更要从根本上明白,保护的可能是一个“严书记”,但“背锅”的却一定是整个党。

(此文不代表本网站观点,仅代表作者言论,由此文引发的各种争议,本网站声明免责,也不承担连带责任。)

【责任编辑:admin】
热图 更多>>
热门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