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作者:点击:
(原标题:舆情处理要把握“黄金时间”)
崔和平 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专业,后获国立南澳大利亚大学工商管理硕士学位。2006年受清华大学管理学院邀请,参与中国应急管理研究基地《奥运安全》等重要课题研究和学院促进国际合作项目。此后,应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高校邀请讲授自主研发的《中国公共危机管理》系列课程。此外,他还致力于国际救援事业的研究。
在信息化高速发展的今天,政府该如何应对信息化时代所带来的诸多新挑战?昨日,在市委组织部举办的“泉城干部大学堂”第八期专题讲座上,崔和平结合当前信息传播对社会稳定、政权稳定、民心稳定所产生的影响,以详实的事例为依据,分析了公共舆论产生的背景和发展规律,阐述了在公共事件面前政府应如何做好舆情危机公关,引导公共舆论、掌握话语权、提高公信力。
面对突发事件争夺舆论引导先机
有研究表明,突发事件舆情处置讲求“黄金4小时”原则,事件发生4小时内可能被大量转发,24小时内就能成为舆论焦点。如果此时政府部门不及时发布权威信息,争夺舆情引导先机,那么各种谣言、虚假就会在公众质疑声中不断被放大传播,误导社会公众,导致事态扩大,把舆情危机推向高潮。
崔和平认为,现在是全民记者时代,越来越多的人通过网络获知信息,表达诉求,所以政府要积极面对公众舆论,尤其要重视“意见领袖”的声音。当突发事件发生后,政府部门必须第一时间赶到事发现场,了解事件情况,第一时间跟踪研判舆情,设置传播议程,坦诚对待公众,回应社会关切和质疑,与公众展开平等对话互动,及时展开调查,进行问责处理。只有政府部门快速反应,及时行动,坦诚处置,才能稳定公众不满情绪,避免谣言虚假信息流传,控制事件处置的话语权,赢得舆情引导主动权。
“对话比对抗好,温情比冷漠好,面对比回避好,主动比被动好,越早比越迟好,公开比掩盖好,负责比推卸好。”崔和平认为,要把群体性公共事件的预防应对与和谐社会的内涵相结合,政府与公众之间要建立平等、互利、相容、诚信等关系,才能将群体性公共事件的预防和应对工作做得更好。
视“危机”为良机维护政府公信力
当下由于网络的互动性加强,民众可以通过网络发表意见及观点,这无疑给官民之间建立了一座沟通桥梁。而政府在突发事件中,需要利用这座桥梁做好与民众的沟通工作。所以,在多元化传播的今天,如何进一步促进政府信息公开,让官员们可以坦诚和民众进行交流,及时化解社会矛盾,媒体监督是不可或缺的。
崔和平认为,信息博弈是现代组织的成熟标志。要充分掌握公众对事件的知晓、判断、评价以及共鸣,做到先声夺人、启动简捷程序,先入为主,同时还要控制舆论主导权,维护政府公信力,做好信息处置是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重要组成部分。此外,还要视“危机”为良机,危机永远伴随着机会,而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本报记者郭歌)
(此文不代表本网站观点,仅代表作者言论,由此文引发的各种争议,本网站声明免责,也不承担连带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