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舆情

黔南州:综合施策打通农产品产销壁垒

时间:2018-08-30 20:37

来源:作者:点击: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要因地制宜,把培育产业作为推动脱贫攻坚的根本出路。”产业扶贫作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关键举措和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主要抓手,而产销对接则是产业扶贫的最重要一环,也是解决“谷贱伤农”这一历史难题的关键,更是促进农业产业发展积极性的根本所在。

今年以来,我州深入贯彻中央和省委决策部署,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持续深化对农业产业革命“八要素”中产销对接的思考和探索,构建了有力的产销对接体系,走出了一条农业产业革命的新路,推动黔南农业产业发展迈上新台阶。截至8月20日,全州蔬菜、精品水果、辣椒、葡萄等农产品落实订单及市场销售产销比已达到85%以上;刺梨、百香果、火龙果、高钙苹果等农产品产销比达到95%以上。

一、主要做法及成效

(一)建强农产品促销工作专班。一是筑牢专班组织基础。成立了黔南州绿色优质农产品促销工作领导小组,从农委、商务粮食、扶贫、供销、对外经济协作等部门抽调业务骨干组成工作专班,明确专班成员职责及专班制度,全州12个县(市)对照组建促销专班,自上而下形成统一销售专班组织体系。二是创新工作思路。制定出台了《2017年黔南州绿色优质农产品促销工作方案》《2018年黔南州绿色优质农产品促销工作方案》,明确了“以销定产、以销促产、产销结合”的具体路径,各县(市)也相应出台了农产品促销工作方案,确保农产品销售有规划、有计划高效推进。三是强调度推落地。紧盯抓好省内销售市场、打通省外销售渠道、扩大营销推广力度、抓好线上平台营销、加强市场主体培育等五项重点任务,明确各工作专班工作职责。州委州政府定期听取产销对接工作情况汇报,对存在问题及时研究解决;对整改落实不力的,进行重点督查督办,倒查工作责任,严肃责任追究,并计入年度目标考核。

(二)绘实绘准农业产业动态地图。一是全面摸清农业产业底数。开展农产品统计调研,摸清家底,全面掌握全州农产品总量、“三品一标”、品牌、龙头企业生产情况。其中,全州蔬菜种植面积达259[1] 万亩、果园面积达125万亩(挂果面积75.8万亩),中药材种植面积66.7(含刺梨)万亩,茶园面积138.1万亩(投产茶园104万亩)。二是绘制农业产业产销动态地图。通过定期对全州农产品种植和销售大数据跟踪,及时掌握农产品产销情况,绘制州县两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及生产销售情况动态更新底图,提高产销对接的精准度和有效性。三是优化农业产业布局。完成玉米调减面积118.98万亩。以蔬菜、茶叶、食用菌、中药[2] 材、水果、刺梨为主的替代作物种植面积82.49万亩;退耕还林还草36.49万亩。替代作物中蔬菜23.49万亩、食用菌0.20万亩、茶叶5.17万亩、水果17.78万亩、中药材11.26万亩、刺梨13.60万亩、其他10.99万亩,有效解决了不种玉米种什么的问题,进一步调优全州农业产业结构。

(三)建设完善存运冷链物流设施。一是强化资金争取和资金统筹。充分借助龙里、惠水、荔波、独山、贵定、长顺、三都7个县获评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的政策优势,积极争取上级项目资金500万元[3] 。全力统筹整合州、县两级财政扶贫资金700万元,专项用于全州冷链物流平台建设,支持州内冷链物流建设特困县、特困乡镇、特困村建设产地型冷库和购置冷藏车辆。二是加快标准化物流设施建设。根据《贵州省冷链物流助推产业扶贫三年攻坚实施方案(2017—2019年)》要求,结合实际制定了《黔南州冷链物流助推产业扶贫三年攻坚实施方案(2017—2019年)》,其中2017年全州建成冷库共38个,总库容量达11.619万吨;2018年全州在建冷库项目共17个,拟新增冷库库容量112738吨。全州拥有冷藏运输车辆企业22家,总车辆数达145辆。三是完善物流设施运营管理。按照“分级管理、分级负责、用养结合”的原则,明确各级物流部门的设备管理职责和任务分工,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体系,夯实设备管理工作的组织基础和制度基础,促进设备资源的优化配置与合理流动,全州物流系统运转高效。

(四)推动农特产品品牌创建。一是大力推动“三品一标”认证。全州共完成无公害产地认定877个,无公害产品认证273个,有机农产品企业认证70个,地标农产品认证13个;全州获中国驰名商标2个、贵州省名牌产品32个、贵州省著名商标50个。二是推动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创建。指导各县(市)在贵州省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平台录入重点农产品生产企业(合作社)重点农产品,提升全州绿色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覆盖率。目前,全州已有62家企业入驻了省农委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处建立的贵州省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罗甸县获得“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称号,长顺县、龙里县已分别纳入了国家级、省级第二批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县创建项目。三是加强品牌宣传推介。充分挖掘黔南农产品品牌的历史渊源、区域特色、民风民俗等文化特征,策划打造“黔南”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授权民营企业组建黔南农产品开发公司,对品牌进行统一运营,并依托“贵州绿色农产品网”、贵州生态农业品牌展示会等载体,大力开展农产品品牌宣传推介,逐渐形成线上线下共抓品牌创建之势。

(五)培育拓展农产品销售市场。一是建立农特产品直营市场。在贵阳、省外建成农产品销售直营店42个,在北京新发地建成“黔南农特产品展示展销中心”,湖南海吉星市场建成黔南蔬菜专门供销点,在海口市设立“黔南州绿色优质农产品”专柜;北京、上海等城市设都匀毛尖茶专卖店400余个、销售点4200余个[4] 。二是拓展农产品直供销售。引导各县(市)农产品进入沃尔玛、合力等大型超市,确保本地区农产品在辖区内超市销售;罗甸、惠水、龙里等县积极与贵阳市内批发市场、大学、监狱等单位合作;以“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辖内学生营养餐使用当地农产品占比达70%以上。三是推动农产品“线上”销售。今年一季度,实现电子商务“黔货出山”网络零售额1.95亿元。全州通过发展农村电子商务推动农产品上行,目前共扶持贫困农户4506户,人均增收759元,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就业脱贫3518人。

(六)织紧织牢农业产业风险防范网。一是建立农业产业风险防范机制。建立农业、供销、教育、商务等部门联合工作机制,科学分析农产品产销数据,及时开展市场预测预警、应急保障等工作。制定农产品滞销应急预案,提前做好谋划农产品生产、流通和销售工作,确保不发生大规模滞销、质量安全、负面舆情等问题。二是实行订单保底收购。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签订产销订单协议,由企业、合作社、大户负责统一供货、提供技术指导及质量管理,发动农户分散种植,公司约定保底价收购组织全州30余家农产品生产企业与贵阳市地利农产品物流园、贵阳惠民民生农副产品经营有限公司签订产销合作协议,目前州内20家农产品企业已经进入贵阳市场,并与广州市商务部门签订农产品产销对接协议,帮助本地农产品销售,逐步实现农产品订单式保底收购。三是推动农业产业保险全覆盖。按照中央财政保费补贴农险以“共保经营”、地方特色农产品保险以“自主经营”为主要方式,对政策性农业保险经办机构承办我州中央财政保费补贴农险区域进行划分,分别由人保财险公司、平安财险公司、贵定县由太保财险公司、国寿财险公司等保险机构承保。同时,加大农业保险宣传,引导种植大户、合作社等对自然灾害和最低收购价格保险参保,有效保护农户收益。目前,水稻保险投保面积128.5万亩,赔付面积7.5万亩,赔付支出1435.5万元;森林保险投保面积1329.7万亩,赔付面积1.3万亩,赔付支出622.9万元;开办特色农险险种13种,赔付支出819.2万元。

二、几点启示

(一)抓好农产品产销对接,必须要建立一套保障有力的组织体系。抓好产销对接,组织保障是前提,要实现农产品卖得了、卖得好的目标,首先要建立一支懂农业、懂市场、善营销的促销专班,充分发挥促销专班的市场拓展作用,加强对农产品产销对接的市场情况分析研判,强化对农产品销售风险综合评估,迅速精准推动农产品市场投放,着力破解农产品生产市场与消费市场信息不对称难题。

(二)抓好农产品产销对接,必须要坚持农业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抓好产销对接,农业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根本。调减玉米等低效的农产品种植,因地制宜进行产业选择,增加蔬菜、茶叶、食用菌、中药材、水果、刺梨等替代作物种植,调优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市场有效供给,提升农产品市场竞争力,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农产品滞销问题。

(三)抓好农产品产销对接,必须要推动标准化和品牌化创建。抓好产销对接,农产品标准化和品牌化是基础。要实现农产品规模化、市场化的良性循环销售,必须要强化质量意识和品牌意识,加强“三品一标”认证,标准化生产,推动农产品质量可追溯体系创建。同时,培育地方特色农产品品牌,扩大农产品知名度,最终建成“以质量推动品牌创建、以品牌创建倒逼质量提升”的现代农业发展体系。

(四)抓好农产品产销对接,必须要完善农产品销售风险防控体系。抓好产销对接,农产品销售风险防控是保障。要充分发挥农业保险的保障兜底作用,把农业保险作为支持农业的重要手段,扩大农业保险覆盖面、增加保险品种、提高风险保障水平,最大限度减少突发性市场风险,稳定农户农业产业发展信心。(冉隆贵 吴建)

(此文不代表本网站观点,仅代表作者言论,由此文引发的各种争议,本网站声明免责,也不承担连带责任。)

【责任编辑:admin】
热图 更多>>
热门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