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作者:点击:
前沿:2017年是中国网络舆论江湖“归零翻篇”的一年。“归零翻篇”在这里具有特指含义,指的是摒弃舆论斗争孰是孰非、好坏对错概念,专指因为空间治理、舆论斗争、利益博弈等种种原因,导致一些活跃在以微博为主的网络意见领袖群体性“覆灭”,进而让对手方或其他边缘网络群体“崛起”,形成舆论博弈的“跷跷板”效应,一边高一边低,变成一种不平衡状态。在这种情况下,一旦发生重大舆情,舆论发展方向容易被一种论调“牵着鼻子走”。但这种“不平衡”状态往往是暂时性的,造成的后果要么是“覆灭”方从新的渠道、以新的方式强势反弹,要么造成“崛起”方内部因为格局、情绪、利益等问题产生分歧,进而分裂,最终形生一种新的平衡。
2017年10月18日,中国共产党胜利召开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习近平总书记作重要报告,其中8次提到互联网相关内容,25处提到网信相关内容,指出了互联网建设管理在过去五年取得的历史成就,强调了互联网在未来我国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等各个方面将发挥的更大重要作用。综合论述,即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代,将不断加强互联网建设,加快推进“网络强国”战略,让互联网更好造福国家和人民。
“得人者兴,失人者崩。”应对处置网络舆情,是检验中国7.51亿网民人心向背、网络空间清朗程度和互联网治理成果的一把尺子。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有力的领导下,中国互联网治理、建设和发展的成绩有目共睹,及时妥善处置了一大批重大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军事、外交等各领域的舆情,成效显著、意义深远。深度研究五年来中国300余个典型舆情样本,可以发现,党和政府在应对舆情工作方面,在宏观上形成了始终以服务党的各项事业为核心的根本原则,在中观上形成了以法治为底线、以民意为引领、以问题为导向的基本原则,在微观上形成了以快速冷却舆情为目的的工作原则,这三层思想原则构成了大舆情观的重要方略。经过一波又一波的舆情历练,现在的各级党委政府已不再视舆情“猛如虎”,不再视网络“恶如仇”,应对舆情更加自信坦荡,面对舆论更加耐心坦然。这一系列的变化,在2017年的舆情大盘上体现得尤为明显。
研究2017全年互联网大势,可以发现,2017年是中国网络舆论江湖“归零翻篇”的一年,热衷炒作舆情的主要网络群体都发生了显著变化,这成为了今后数年中国网络江湖在新的平衡点上再发展的基础。对舆情研究者来说,2017年是特别值得研究的一年。
一、总体形势
总的来看,2017年中国互联网舆情大盘走势稳定,既没有发生影响国计民生的极重大舆情,也没有出现舆情波峰骤升骤降的突变状况,虽然出现了一些新的舆情炒作手段和安全隐患,但并没有发生重大舆情危机事件,更没有对全年总的舆情大盘造成大的影响。
稳是总态势。盘点2017年舆情大盘,社会类舆情所占比例之高、覆盖面之广、影响力之大,可谓“一枝独秀”,其中的“红黄蓝”事件、泸县事件、“蓝色钱江”案、榆林产妇坠楼事件等,都成为了经典案例。从宏观面上分析,社会类舆情可以有效消解政治类舆情和经济、文化、军事等专业领域舆情的关注度,从而减缓更加敏感和危机舆情的扩散。从中观面上分析,社会类舆情的深度破坏力有限,且热度一般不超过一周,等下一个舆情“爆点”出现后,舆情会自然冷却。与“长江沉船”、“天津爆炸”等重大舆情相比,2017年重大社会类舆情的持续力和深度破坏力有限。从微观面上分析,2017年的主要社会舆情多被涉事政府、企业、机构组织有效应对,个别不能在第一时间处置妥当的舆情,在事后不久也启动了追责等程序,平复舆论效果较好。一般来说,社会类舆情再大,也只是阶段性舆情,难以对网络大势造成根本性破坏。总的来说,2017年作为典型的中国政治年,舆情大盘稳定,波澜不惊。
变是新常态。在“稳”的同时,2017年的中国舆情大盘依旧发生了很多新变化,给舆情承受者、应对者、研究者都带来了全新挑战。首先是舆情炒作群体变化。曾经“独领风骚”的网络公知群体、水军群体已明显呈现弱势,高级营销群体、段子手、“自干五”群体的影响力“原地踏步”,活跃在网络上为数不多的专家群体、伪专家群体也未能更进一步。需要特别指出的是,网络群体并没有好坏之分,更多是观点和利益之争,网络公知也并未退出历史舞台,而是处在蛰伏和转型期。其次是舆情炒作方式变化。网络“黑手”制造、炒作、发酵舆情热点的方式更趋多样,“午夜发贴清晨删”“点穴式循环发帖”“黑头像马甲隐射”“高级黑营销”“波浪式诱导热点”“歪漫画攻击”“暗讽式攻击”等新手段频出。反之,利用谣言、诋毁、谩骂传播负面舆情的手段愈加趋冷。最后是舆情发酵渠道变化。除了文字、图文短讯等传统传播渠道外,音频、直播、微视、弹幕等显性平台和微信圈、VR、收费互动、宗教互动等隐性平台等小众化隐性平台,正在扮演“戏份”更重的舆情传播角色。与之相应的是,贴吧和QQ空间在青少年的追捧下呈现逆袭之势,分答、知乎、花瓣、B站、云音乐、“悟空问答”,以及头条号、网易号、大鱼号、百家号等新平台成为舆论博弈和争夺的重要阵地。
斗是观百态。观点对抗或者说是舆论斗争,始终是中国互联网舆论场的一种主要形态,这既和中国文化本质有关,也和互联网在中国发挥的作用、扮演的角色有关。舆情,正是舆论斗争的最佳载体。涉舆论斗争的主要群体,表现出三个显著特点:“不是真相引导,而是情绪引导”。以朋友圈、粉丝圈为代表的网络情绪主导式传播越来越凸显,尤其是在负面舆论裂变式发酵过程中,情绪诱导已经成为一大痛点。舆情一旦失控,网络情绪就会像“猫扑毛线球”一样,没有限制、没有边界地“乱滚”,朝各个方向无序发酵,形成网络情绪打架、舆论乱斗,最后解不开也理不清。这种情况下,舆情将脱离真相引导,谁能率先发明一种新的伪主流情绪,谁就能成为舆情的牵引者,进而导致情绪引导成为主要,真相引导反而变成次要。“不是为了冷却舆情,而是地位之争”。活跃在中国网络江湖上的群体至少可以分成30多种类型。很多时候,一些群体表面上是引导情绪或是为舆情“灭火”,实则是为了个人江湖地位自我炒作,甚至为了自我利益进行营销,近年的“穹顶之下”“优衣库门”“加多宝炒作”“逃离江西”“逃离东北农村”“罗一笑事件”“盛世蝼蚁”“江歌案”等都是夹杂自我营销的典型案例。“不是理性思辨,而是‘为了斗而斗’”。“专家不上网”“网上缺专家”的状况依旧没有好转。各专业领域的核心、骨干勤于工作、业务繁忙,难以在各热点舆情中保证持续发声辩论的精力和时间。与之相对是,活跃在网上频频发声的大部分人士更多是“为了说而说”“为了转而转”“为了斗而斗”。保持活跃度、提升影响力、增长粉丝数,是这些大中小V、网络“喷子”参与舆论争斗的主因,这也是网络舆论场始终低于传统舆论场平均水平的主因。
二、全视角观察
“舆情”早已不是一个独立、冷门的名词,而是渗透到经济、政治、法治、科技、文化、教育、民生、民族、宗教、社会、生态文明、国家安全、国防和军队、国家制度、统一战线、外交、党的建设等方方面面,是各领域“症状”的放大式表现。2017年,中国网络舆论江湖处在了一个转折点,即“旧的秩序已经打破,新的平衡仍在建立中”。本段从10个角度来分析2017年中国互联网舆情格局和特性。
1.政治角度,网络意识形态的极端重要性愈发凸显。作为政治年,开好党的十九大会议,是全年的工作核心。2017年上半年,互联网上出现了一些针对炒作中国政治体制的重大危害苗头,“泸县事件”“义乌穆斯林事件”等在舆情初期隐患很大。针对“香港占中”等重大舆情,网络上出现了针对关键事件、在关键节点把微信头像集中“变黑”的新型舆论攻击;针对党的重大会议,在小众化平台突然出现一批具有强烈隐射含义的“异变音”“异变词”“异变账号”;针对党的领导干部,利用word文本、excel文本、PDF文件等通用载体传播谣言;针对非法宗教问题和国家领土问题,利用午夜时间在新闻跟评互动等网民常见的平台发布诋毁信息,凌晨瞬间删除,等等。上述一系列的变化,都表明做好网络意识形态工作任重而道远。
2.国际角度,对外议题设置能力再次提升。利用互联网对旧的国际规则加以修改与完善,并提出新议题、增加新规则,是推进国家战略的一项重要手段。这几年,通过做热网络议题,借以配合“一带一路”工程、亚投行建设,以及高铁外交、航母战略、火星探测、南海工程、量子通信等重大国家项目顺利推进,舆论利用度、展现度高效明显。更可喜的是,在“南海争端”、“香港占中”、“钓鱼岛问题”“台湾问题”等涉及国家领土安全的重大议题中,中国通过主动设置话题有效推热主流舆论,在国际舆论场上占据了更加积极、主动和有利的地位。
3.国内角度,“左”右博弈呈现弱化之势。自微博元年以来,中国互联网上“左”右观点纷争始终占据着重要位置。2017是互联网舆论场博弈的关键年和转折年,基于政府对互联网的有效治理,全年未发生重大政治类舆情事件,同时,因为前几年的网络治理,网上“左”右力量呈现出不对等状态,这在2017年的舆论场上表现得尤为明显。2017年底,不少早期因立场问题、言论问题被销号的账号“复活”,一度引发网上派系“小圈子”自我狂欢。但通过对舆情的深度跟踪观察,这批“复活”账号的活跃度、兴奋度和影响力已明显下降。
4.青年角度,把握好网络意识形态引导“时度效”更显紧迫。以团中央为引领的爱国青年网民逐渐成为引导网络意识形态的主力军,特别是联合TFboys、韩庚、鹿晗、杨洋等青年明星策划的一系列正能量议题令人印象深刻,同时,团系统从两微平台扩大到知乎、B站、QQ空间、网易云音乐,对公共热点开展多元化、立体型的发声,网上舆论引导作用积极明显。但从更严格的角度来说,在网上自发引导的舆论青年群体,普遍出现了文字功底薄弱、理论素养不足、专业水准不高、处事经验不深、辨析能力亟待提升等共性问题,另外,网络“日杂”群体更趋活跃,2017年更是在线下发生了“青年穿日军制服在四行仓库拍照”事件,针对青年群体的网上争议更加频发。经过一年的努力,爱国“小粉红”等被诟病的“黑化”形象有所好转,但若想彻底扭转,关键是要把握好青年对网络意识形态引导的“时、度、效”,提升整个群体的工作艺术和水平。
5.资本角度,影响舆情“大考”的一道影子题。历数中国最知名的互联网企业,腾讯、网易、搜狐、新浪、百度、阿里等,境外资本皆占据不小的股份配比,具有不可忽视的内部话语权,通过资本优势、技术优势、理念优势,潜移默化地影响着这些企业的内部文化。2017年,不少舆情被网民指向资本炒作。其中,“赵薇夫妇收购空壳公司被罚”事件影响最大,被不少网民指向资本之恶。但理性的来说,资本力量再大,也很难超越政府给予的权限范围,网上说的“赵薇控制舆论”甚至“赵薇联合马云控制媒体”等言论明显过激。此外,周杰伦“小仙女”事件、薛之谦和李雨桐“掐架”、“江歌案”文案等舆情也有资本营销的影子。
6.公知角度,呈现出罕见的分层分化迹象。经过数年的治理,以及2017年特朗普上台后削减对他国的民主输出经费投入,公知群体在网上的影响力已大大减弱,参与舆情炒作的热情明显降低。一部分公知账号逐渐向微信号、百家号、头条号、大鱼号,以及知乎、分答等单向互动平台转移。但2017年底,网上出现了一个新的动向,即公知群体愈发分层分化,一部分有理论水平、有经验见识、有社会地位的公知群体,发表的网上言论和文章更加“正能量”,不管其言论内容、情感倾向“亦真亦假”,总体上这对共建网络空间是有益有利的;而另一部分水平较低、经验亦浅的公知群体,依旧“痴迷”于微博平台的谩骂对抗,常将自己陷于舆论暴戾和舆情“漩涡”的泥潭当中。
7.大V角度,“互联网+专家”型意见领袖严重匮乏。“专家不上网、网上无专家”,是互联网治理的老问题。虽然在各大舆情事件中,偶尔会有一些专家发声,但从整体比例来说,专家大V依旧少的可怜,尤其是能够把专业术语“翻译”成网民看得懂、喜欢看、看完“跟着走”的专家,可以说是寥寥无几。2017年的于欢故意伤害案二审、河北辱妻杀人案终审、“中医院艾滋病”事件、高考试点改革风波、宁夏遗产税、哈尔滨“雾霾”污染指数爆表等涉政策法规的相关舆情中,公共舆论常被公知大V、营销账号“牵着鼻子走”,真正能将事情说得清楚、说得让网民都看得懂、听得进的专家寥寥。
8.媒体角度,超级议题设置能力将成为媒体圈大浪淘沙新的课题。从中央到省市县各级媒体纷纷设立新媒体中心,期望利用新媒体策划大的网络议题,以实现传统媒体新发展、新增长。但是,随便开个话题,再由媒体、大V转转,就能刷个几百网、几千万或几亿阅读量的时代已经过去;造个热点,后续让各种网络势力“波浪式”发酵的时代也即将结束。移动互联网正在进入“下半场”,次级入口争夺升温,各种垂直社区、音频、短视频、直播加快崛起。在各种新技术、新应用、新平台的介入下,2018年的媒体竞争将更趋白热化,超级议题设置能力将更显重要。具体是指,将重大舆情、议题或热点的创造、传播、发酵、放大、“议题拐弯”、二次炒热、二次发酵、二次放大、收尾等各环节都提前策划组织好,每一个环节都能确保可控,每一个环节都能掌控在既定的热度,每一个环节都能达到既定的效果,成为一个完全可预计的引爆全网的超级议题。早些年的正能量议题“我和国旗合个影”和负能量议题“穹顶之下”引爆全网,正是超级网络议题的雏形。
9.平台角度,半封闭网络社区的舆情压力不断趋大。微信、网络游戏和更多小众化的半封闭平台,一直是隐蔽敏感信息传播的重要渠道,突发事件中的负面信息常常泛滥。同时,监管盲区使得大量营销号集中转移,半封闭网络社区逐渐沦为谣言集散地。一些网络极端账号和带有意识形态攻击性质的群体使用这些平台传播、发酵非法舆论,诱导网民参与具有破坏力的舆情炒作,进一步成为煽动网络事端、点燃反向情绪的助推器。加大对网络平台监管盲区的有效管理,为网民尤其是老年网民、边疆信教网民、青少年网民树立正确的上网用网观念,是一项重要的艰巨任务。
10.明星角度,舆情是悬在明星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这些年,一大批明星因为各种“门事件”折煞光环。总体来看,因为种种前车之鉴,大多明星多具备了一定的舆情防御能力,尽可能让自己卷入舆情事件,因为一旦卷入,能够全身而退的少之又少。但是,一些名气不够的三四线小明星,依旧利用甚至制造热点故意自我炒作,以博取舆论关注。2017年,跌入的舆论漩涡的周立波、赵薇、林丹、孔令辉、薛之谦、袁立、张国立、黄海波等,都遭受了网络舆论的施压,最终结果多以当事人“冷处理”草草收场,舆情对其造成的压力可想而知。
三、2017年中国20大舆情
在笔者看来,“舆情”有广义舆情和狭义舆情之分。广义舆情,指的是广受社会舆论关注,对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一个或多个方面产生明显影响的事件,这个事件可以是偶发事件,也可以是持续一段时间的事件;狭义舆情,指的是重大突发舆情,一般会对社会产生不良影响,并被广大人民群众关心和传播的事件。本段梳理的2017年中国20大舆情,即指狭义舆情。择选、评判这20大舆情的基本标准,主要包括“非政治性事件”“突发偶发事件”“舆论快速传播”“具有负面意义”“事件具有可复制性”“网上影响大于网下”“舆情冷无效”等几个关键因素。
一号舆情:“红黄蓝”幼儿园虐童事件。标签:击穿底线。11月22日开始,10多名幼儿家长反映北京朝阳区管庄红黄蓝幼儿园(新天地分园)国际小二班的幼儿遭遇老师扎针、喂不明白色药片,并提供相关证据照片,随后,红黄蓝幼儿园被媒体、网民、社会组织、境外群体轮番舆论“讨伐”。事后,2017年11月22日晚开始,有十余名幼儿家长反映朝阳区管庄红黄蓝幼儿园(新天地分园)国际小二班的幼儿遭遇老师扎针、喂不明白色药片,并提供孩子身上多个针眼的照片案件涉事人被刑事拘留,红黄蓝股价连续下跌,最高跌幅一度接近49%,“红黄蓝”最终失人又失财。“孩子的事是天大的事”,从上海携程亲子园教师到广西合浦县廉州镇小红帽幼儿园、玉林市玉州区旺卢村小天鹅腾飞幼儿园,再到北京金色摇篮幼儿园、红黄蓝幼儿园,屡屡发生的极端个案,不断击碎孩子家长绷紧的神经。孩子们的身心伤害、事件引发的负面舆情,哪怕是百分之一千分之一的几率,都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并在源头上予以整改。法律要有牙齿,对伤害孩子的人和机构严惩不贷,才能让网络舆论更具有威慑力。
二号舆情:“4·1”泸县事件。标签:谣言盛宴。“泸县中学生死亡事件”剧情跌宕起伏,舆情不断朝坏的方向发展。原本只是一则常见的基层个体事件,但在多股力量的推波助澜下,该舆情变成了小事变大、大事变坏的典型负面事件。该事件最糟糕的莫过于,虽然泸县政府和警方第一时间介入调查,但网上汹涌的舆论和谣言却早已给案件“定了性”——赵某是被他杀的。这成为了整个舆情不断恶变的主链条。在“泸县事件”中,“武当山中学生被殴打”、“法国华人被枪杀”等暴力视频被移花接木过来,掀起了民众反对政府的第一波高潮。随后,“官二代”、“黑社会”、“强制火化”、“全县断电”、“特警镇压”、“家属被软禁”等各种谣言通过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等多形式涌现,令真相堵塞,令谣言疯狂。面对汹涌舆论和信任危机,当地政府辟谣不够给力,权威通稿也不够给力,没能在第一时间阻断谣言传播链,也没能在第一时间纠正舆论走向。
三号舆情:“蓝色钱江”保姆纵火案。标签:伦理悲剧。炫富贪财、嗜赌如命,一个劣迹斑斑的保姆搭上了善良的雇主。暖心相待,却不想恩将仇报,酿成了6月22日的“蓝色钱江”纵火案重大事故,造成一家四口全亡惨案。这本该是电影里的情节,被生生摆进了现实生活当中,实在让人毛骨悚然、唏嘘不已,痛感人性的罪孽与邪恶。所有人都知道,罪恶的保姆早已穷困潦倒,哪怕对她进行最严厉的惩处,一命也抵不了四命,更拿不出足够的罪金作惩罚,公众谴责到尽头也平衡不了舆论的怒气。保姆买不了单,矛头便指向绿城集团,为了让绿城有足够的交待,受害者亲属做了各种努力,发微博、发文章,做视频、做直播,在线下上访、投诉、抗议,试图利用舆论来试压。“司法是驱散阴霾最好的阳光”。刑事案件不是偷瓜盗锁,对受害者来说,最需要的不是想方设法影响舆论,而是集中精力搜集证据,尽快通过司法途径让愤怒落地、让舆情落地、让理性落地。
四号舆情:北京“低端人口”风波。标签:舆论误读。11月中旬,北京大兴发生火灾,包括8名孩子在内的19条鲜活人命被吞噬。作为后续整改措施,北京在全市范围进行为期40天的安全隐患大整治专项行动,专项行动导致大量租客搬离,一时网上“北京驱赶低端人口”的论调尘嚣甚上,引发网络热议。随后,北京安委会回应“驱逐低端人口”传言,《北京:驱赶“低端人口”一说毫无根据》一文被全网转载,舆论压力逐渐得到控制。北京是中国的中心,世界的焦点,北京的一举一动吸引着全中国人民的目光。作为一起典型的舆论误读事件,“低端人口”这个标签化的词语,在舆情发酵过程中成为了一个新的议题设置,既代表了广大根网民对大城市的调侃,也代表一些人对北京排外难留的怨气。如何破题,具体的说是破解舆论议题,考验着当地政府的舆情处置智慧。
五号舆情:国家“乒协”风波。标签:孰是孰非。国乒历来是中国最为之骄傲,也最令国人放心的队伍。怎么也想不到这支最稳的队伍会闹出这么大动静——队员们和国家队“杠上了”。从2017国际乒联世界巡回赛中国公开赛开始,国乒队员为挺刘国梁集体选择罢赛,随后被国家体育总局严肃处理。一般情况下,队员和教练退赛,多被认为是违背体育精神和职业道德,会遭到媒体和公众的口诛笔伐。但这次却不同寻常,从舆情表现看,大多数网民选择站到了队员和教练这边。这次事件的缘起国乒改革。但国乒男队明显是对改革持不同意见的,其中的一个原因不难猜测:国乒虐了世界20年,战绩斐然,改革真有必要吗?国乒风波背后的是是非非,外人不在其中,不能做出准确评价,但是触发矛盾的国乒改革,明显处在了质疑的漩涡当中。
六号舆情:西安航空“前11排座位”事件。标签:反复自黑。8月10日,南航西安分公司发布题为《“只要前11排座位的旅客”——为政府执行要务护航》的文章,不想“宣传稿”变成了“举报信”,引发网友集体愤怒。面对批评,南航紧急撤稿,并表示发错了,但舆论无法平息。网络是官员行为的放大镜。网民向来痛恨领导干部搞特殊化,对个别领导干部无视群众观点、背离群众路线感到不耻。南航的“自我表扬信”一下子就“准确地”触痛了群众的这根敏感神经,无论真假对错,都成为了宣泄不满情绪的火山口。在后续的舆情处置过程中,西安一基层组织发布的信息稿,又出现了涉该舆情的不可对外信息,引发二次舆情。现如今,各级政府的舆情处置应对能力越来越强,在这种大趋势下,西安航空“前11排座位”事件又给基层政府和国企上了一课,成为了一则特别值得反思和吸引教训的案例。
七号舆情:陕西榆林产妇坠楼事件。标签:谁是真凶。8月31日,陕西榆林市第一医院绥德院区妇产科一名孕妇从5楼分娩中心坠下,抢救无效身亡。事后发生后,院方称是因为家属拒绝剖腹产,最终造成事故;而产妇亲属则否认,称是院方表示不用剖腹产。双方各执一词,事件成“罗生门”。孕妇跳楼的原因和真相困扰着涉事方、媒体和网民。这其中,医院和家属之间明显缺乏有效沟通,同时,孕妇在面对疼痛和恐惧的心理时,产生了烦躁不安的情绪,而院方和家属却对孕妇的情绪观察不细致,没有做好和做足精神慰藉工作,最终造成孕妇跳楼坠亡。生命高于一切规则、制度和伦理,无论是家属和院方都要关注患者的个人感受,尊重患者的自身选择和决定。该舆情带来了一系列质疑式反思,生产到底是剖腹产好还是顺产好?生孩子到底谁说了算?医疗应急救护机制该如何完善?等等。
八号舆情:江歌被杀案。标签:嗜血营销。江歌案除了案件本身外,有太多的利益群体借助该舆情“搭车营销”,公安部甚至专门发布江歌案营销号造谣文章大集合,数量之多、传播之广、影响之坏,引发舆论哗然。在舆情发酵过程中,营销“戏精”足够多,各种口水仗、各种“互撕”愈演愈烈,舆论一会儿支持江妈,一会儿支持刘鑫,舆情反转的速度比翻书还快。确实,这个案件真的很轰动,以至于三天两头上热搜,但是在追求爆点热点的同时,网民能不能客观地看待事实?网络治理部门和公共舆论平台能否管好舆论空间?是舆情朝哪个方向发酵的重要因素。媒体和营销大号出现在大众视野,本应是传播事实、传播真相、传递正能量,不该被利益所蒙蔽,更不该成为谣言的推手。在今后的类似事件中,真心希望营销群体可以手下留情,也希望大众别盲目跟风,希望同情心不再这么廉价,希望谣言跑得慢一点、而真相跑得快一点。
九号舆情:携程亲子园虐童事件。标签:虐童虐心。11月初,网上疯传一段视频,视频显示一位极年幼的小朋友被老师在头部狠推一把,重心不稳撞向桌角。另一段视频显示,教师往排成一排的孩子嘴里塞入不明物品,随后孩子们哭泣不止。此外,老师还对孩子们喂安眠药、用消毒水喷孩子、关到角落、恐吓甚至殴打。上海被网友称作“宇宙的中心”,居然发生如此令人发指的集体虐童事件,用惊愕、心痛、愤怒、迷茫已难以表达对事件的观感和心情。事后,包括上海市妇联在内的各涉事单位都遭受了强大的舆论压力。这几年,虐童事件一而再再而三地发生,为什么零容忍事件不能归零,这显然不是某几个教师个人的问题,也不完全是法律不全、惩戒不严的问题。携程亲子园虐童事件提醒我们,虐童事件并不会因为经济发达、学费高昂等因素,与大众“绝缘”。对于家长来说,找到一个爱学生、爱工作的好老师,比任何高深的理念、豪华的硬件都要管用百倍。
十号舆情:“杨舒平”言论风波。标签:崇洋媚态。5月下旬,美国马里兰大学留学生杨舒平的一段视频,让网络舆论场“炸了锅”。8分钟的演讲,“远离中式‘雾霾’、热爱美式自由”,成了杨舒平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阐述核心,表现出来的媚态、媚语、媚笑,令网民极度反感。违背实事求是、一味贬低祖国、一味迎合他国,被自以为是的“掌声”牵着鼻子走,是杨舒平自酿苦果的动机根源。究其原因,是缺乏独立人格、缺乏尊严底线、缺乏国家荣誉感。网上的虚幻世界,“大V”的民主自由,人为的舆论假象,让她迷失了自我;为了迎合校长的称赞,为了迎合歧视的掌声,为了迎合美式的舆论,一味投其所好;太想与众不同、太想脱颖而出、太想融入“主流”,把最尊贵的国家荣誉感当作贱卖品抛弃。这样的“杨舒平”,成了别人眼里“活着的道具”,仅此而已。
十一号舆情:北大女硕士章莹颖在美失踪。标签:华人符号。在该舆情中,“中国人”这一标签放大了事情的严重性,也放大了人们对世界安全的焦虑。从章莹颖事件看,这是孤立的意外事件,甚至是一件普通人难以防范的事情。时间发生在6月的一个白天,这本是一个安全的时间段。嫌疑的身份也比较特殊,并非容易发生犯罪现象的少数族裔,而且拥有学校的同校生和助教背景。这样的身份,很容易让人迷惑。章莹颖事件给我们的启示并不在安全,而在海外华人的凝聚力和影响力。这是我们在批评美国对案件作为不够之外,更应该重视的事情。章莹颖虽然不是华裔,但她的遭遇却足以成为一个符号化的代表。在美留学生、华人遭遇的一系列问题,其反映的是美国华裔群体影响力不足与权益得不到声张。美国有美国的程序和规则,法律、管理、机制、稳定、善后等并没有国内媒体批评的那么糟糕,但的确有懈怠之处。批别人缺陷的同时,更应认真找找自身的不足。
十二号舆情:华为“公关门”事件。标签:名企之殇。华为公司的公关悲剧再次证明,要是没点舆情方面的“手艺”,真的还是选择闭嘴为妙。口碑一直颇佳的华为,为何在这件舆情上落得口诛笔伐的悲惨下场。起因是华为官方微博的回应“关于有组织的水军再次恶意攻击华为手机‘闹铃提醒功能’的说明”。这是一篇典型的“自黑文”。公开发言要避免给别人尤其是众人“戴帽”,使用“水军”“组织”这类定性语言当慎之又慎。如果没有确切证据,会给人以盛气凌人之感,极易触发舆论众怒。可以想象,当一直支持和使用华为的用户突然被冠以“水军”之名,必定难受至极,进而反抗表达出对华为的愤怒。华为的这次弱公关充分证明,面对网民大多数,要注意放低身段、拉高标杆。再牛的企业,若不以“商量”的语气平等沟通,若不能对舆论及时“低头”,在网上都会成为孤家寡人。
十三号舆情:优秀程序员被逼自杀。标签:佳缘孽缘。9月中旬,一个创业有成的程序员,前后被妻子骗取2000多万,最终饮恨自杀,他最后的遗言让人心寒:“我被歹毒的前妻逼死了”。这是一则博眼球的关键词堆砌起来的舆情:天才程序员、世纪佳缘、1000万、VIP会员、毒妻、骗婚、跳楼、心机婊、研究生、学霸,等等。当这一串词语集中在一起舆情上,既狗血又血腥。生命很顽强,也很脆弱。人生路道阻且长,能安安稳稳走过,实属不易。生命可以终结,但问题不会随风消散,选择“转身离开”反而给事情本身留下不可愈合的伤口,血淋淋,令人悲恸,予人心殇。逝去的生命总能引起人们的叹息,真相是我们关注的焦点。法律决不会容忍以法律为名的罪恶,相信法律,敬畏法律才是我们的选择。
十四号舆情:南京南站猥亵女童案。标签:全民公愤。8月12日,南京车站一名年轻人在公开场所猥亵小女孩,小女孩却无动于衷。经警方调查,涉事人为兄妹关系。事后,警方对该年轻人刑事拘留,并对其父母依法调查。一直以来社会对性教育都是缄默不语,始终认为未成年人应当用更多的时间去学习课本知识,去学习真善美,对于性,这是水到渠成的事,长大了自然懂了,没必要花时间去学习。因此,家庭监护成为了保护儿童安全的最主要方式,但是,有些性侵儿童的恶性案件却发生在家庭成员之间,更具长期性和隐蔽性。家庭成员的性侵案件情况也更为复杂,涉及到受害儿童的抚养、亲人伦理等问题,受害人往往更难以维权,亟待法律和政策保障方面的完善。在涉及未成年人受侵害和隐私泄露等方面,社会体制将仍有很长的路要走。
十五号舆情:宁波小区爆炸事故。标签:美中不足。11月26日上午,宁波江北区一小区化粪池突发爆炸,事故造成4人死亡,19人受伤。爆炸原因系非法拆解不慎引发爆炸,排除人为故意制造爆炸可能。涉案人系网上逃犯,1天后即被警方抓获。从突发事件的处置来说,当地政府和公安处理有力有效,线下工作做得很到位。同时,当地积极发布权威消息,官方公告及时准确,尤其是事发后不到一百分钟,当地官方微博便发声,涉事网络账号不间断发布官方消息,信息完全公开、透明,抓住了舆论主动权,舆情总体处置地很好。唯一的瑕疵是,在江北发布的一则通报中,“领导”出现的比例大大多于事件本身,引发网民吐槽,被网民指出“通稿距离说人话接地气还有点远”。但从舆情本身来说,这次突发事件处置还是得当、到位和成功的。
十六号舆情:丽江客栈“百元蚊子”风波。标签:黑色幽默。11月11日,央视曝光一则丑陋的旅游黑幕,丽江古城风花雪月连锁客栈(初见店)在客人反应蚊虫叮咬无法入睡时,工作人员回复:“蚊子是客栈养的宠物,熏死了要赔,一只100块。” 此外,顾客还发现该客栈实际环境与网上照片严重不符,存在刷单炒信嫌疑,引发网友热议。第二天,丽江便对相关客栈停业整顿。从网上消息来看,当地客栈欺客、误导游客并非新鲜事,丽江古城让游客进行二次消费拿回扣甚至成为常态。除此之外,刷单炒信、自己写好评、随意删除差评等行为更是泛滥。作为支柱产业,旅游业对于丽江的重要性可谓是毋庸置疑。然而近年来,由于“黑导游辱骂游客”、“强制购物”等负面新闻频发,使得当地旅游业一度受到重创。为重振旅游业,丽江和云南省也屡施重拳整治。但从此次事件来看,政府的管理惩戒力度还要加大,只有真正震慑住“黑心”商家,才有可能真正重塑丽江印象。
十七号舆情:美团外卖配送员“偷吃”事件。标签:职业良心。10月25日,网友曝光美团外卖小哥“偷吃顾客外卖又吐回”的视频,引发公众对美团外卖的声讨。因涉及食安话题,网民愤怒、不满情绪较为突出,事件导致美团外卖品牌形象和信誉受到明显冲击。事发后,美团共做出三次回应,不论是回应速度、发布技巧,还是回应态度、回应内容都达到了舆论应对基本标准,甚至高于大多数民企的舆情处理水平。但舆情处置仍难掩美团外卖问题频发,导致企业信任度下降的事实。美团外卖发布的整改举措,被公众认为只是面对舆论压力的“权宜之计”,对美团外卖能否落实整改措施持有怀疑态度。难怪网民吐槽,为何总是在出现重大问题后,才有相应的规范和整改,不知道还要承受多少次伤害,才能看见外卖行业的真正规范。
十八号舆情:12岁女生谎称遭老师强奸。标签:逆天反转。7月10日,一则惊天反转新闻引爆舆论场。原本称遭老师强奸的女童突然改口,承认是骗了媒体、网民和大众,哭着向老师道歉。舆论风向瞬间变化,撒谎的小女孩、跟风报道的媒体、挑拨叫嚣的网民成了被炮轰对象。在惊愕的同时,舆论也在自我反思,“原来最大的恶就是利用别人的善”。在这个舆情中,大众有一种思维定势,即当孩子尤其是在幼女和成年人之间,先入为主地相信年幼的孩子,却不想孩子会撒弥天大谎,让舆论反水。人们的思维定势历来偏向于弱势群体,默认弱势群体对相对强势的一方不构成威胁,也缺乏动机去刻意伤害对方。每个反转事件都会消解社会信用体系,这次舆情再度破坏了社会互信基础。未来,网民的爆料、部分意见领袖的煽风点火、媒体博眼球报道,恐怕将进一步失去公信力。
十九号舆情:北京一中学生受辱吃粪便。标签:校园顽疾。6月下旬,一则关于北京延庆二中校园欺凌事件的新闻刷了屏,新闻配图中的一名学生用手拾粪后,放入嘴中舔舐。事件缘由,并不是这名孩子有任何心理问题,而是被同学胁迫、欺凌,被逼做这件恶心的事情。事后,北京延庆教委和公安相继启动调查,并公布处理结果,施暴学生被刑拘。辱骂殴打、强迫脱衣、拍照侮辱……这几年,校园霸凌事件屡见不鲜,其中各种“花式”手段频出,不断挑战人们的底线,而这次中学生被逼吃粪便事件,再次颠覆了我们的三观,引发极大关注。这次事件发生在首都北京,更让人唏嘘不已。作为中国最发达城市,其教育水平、执法水平处在一流地位,却依然屡屡发生此类恶劣的校园暴力。可见校园暴力已然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全力以赴解决校园安全问题,刻不容缓且任重道远。
二十号舆情:五星级酒店被爆不换床单。标签:跌下神坛。9月初,网传一视频显示,根据对北京5家知名5星级酒店的监测,发现均未彻底清洁浴缸、马桶圈,部分酒店未更换床单、枕套。这次曝光打破了高端酒店的神话。一方面是消费者对高档场所的过高心理预期,另一方面是高消费者不知该到哪里去花好钱、花对钱。行业自律一直是个难题。因为任何行业他律再严格,也需要有自律作为前提。像酒店床单清洗情况这类“看不见”的服务,更需要自律意识的培育。酒店换不换床单,及不及时换床单,同样考验监管者对待“看不见”的地方的认真态度,当这些“看不见”的地方成为“藏污纳垢”所在,变成一种行业通病或是潜规则,显然就值得深刻反思。这类舆情禁不住媒体放大镜式的审视,更禁不住良心的拷问,可以说是整个行业的悲哀。
四、未来预判
2017年,中国互联网舆论场总体平稳,舆情大盘波动平缓。但平静的表面下暗流涌动,资本、媒体、智库、平台、大V,以及舆论江湖中的各个利益群体都在发生深刻变化。2018年及未来,网络舆论江湖将被解构重塑,最终能形成怎样的一种新的平衡,将考验中国互联网治理部门的智慧。
1.舆情有望成为主流机构新的“玩具”。随着处置突发事件的经验不断丰富,各级政府、国企、社会组织在应对舆情上,明显从“既忙又乱”转向“忙而不乱”,从“遮遮掩掩”转向“不躲不避”,从“被动应付”转向“力争主动”,主流机构正在成为掌控舆情的主体。与之相对的是,曾经的舆情炒作主体,既网络意见领袖和高级营销群体的能量将被大大削弱,舆情将不再是他们“手里的玩具“。
2.网络舆论江湖趋于新的平衡。2017年底,一小部分公知号有“回暖”之势,但它们对舆情大盘的影响已十分有限。更可喜的是,与公知大V同一平行线的“死磕”律师、“自干五”、“七字党”、“鸡汤党”、“谣棍”、营销党等群体,无论正或反,对舆情的影响力都在趋弱。相对的是,主流媒体和自媒体大号对舆情的影响力不断增强,这对传播正能量是一种利好,但最终能否长久地“站稳立住“,尤其在大的网络情绪上形成强的态势,还有待观察。
3.超级议题设置能力成为舆论博弈新的重点。超级议题设置原本属于高端内容,但随着媒体、智库和少数自媒体人对互联网的理解愈加深入,搅动舆情的能力不断增强,个别互联网舆论场人士在资本、媒体和第三方的助力下,开始有能力、有资源掌控正负网络议题的发生、传播、发酵、裂变、消除乃至最终内参报告这一整个舆情链条。下一步,在法律的框架上,策划超级议题进行舆论传导,进而争取更多的粉丝、更大的影响、更高的利益和更一致的思想,将成为各网络群体舆论博弈新的重点。
4.网络文学IP有望成为正能量裂变式传播新的关键。随着资本的大量涌入,网络文学处在了风口,社会影响尤其是对青少年群体的影响巨大。未来,能否利用好网络文学这个重要领域,能否在网络文学作品中做足做好“隐宣传”,能否把握网络文学家助力传播正能量,有望成为传播正能量、消解负能量乃至影响重大舆情“拐弯”的关键。
5.大数据技术成为舆情精准传播新的核心。“技术依旧是个不靠谱的东西”——这是一句辩证话,从重大复杂舆情角度来说,包括目前最具“智慧”的微软小冰在内的大数据分析技术,依旧难以和舆论江湖老手匹敌,因为后者在网络上的言行真假难辨,情绪分析更是可以给技术“挖坑”;但从普通舆情和突发舆情的初期阶段来说,技术可以提供一些表象分析和精准推送,进而影响一大批“吃瓜群众”,对舆论的影响可以产生作用。毋庸置疑,技术将继续飞跃式发展,未来对舆情的情绪性分析、大数据分析,以及舆论场核心账号、人士的言论深度辨析,将成为未来技术发展和升级的核心。
总的来说,2017年的中国舆情大盘,是近五年中国舆情大势的缩影。反思过去、立足当下、放眼未来,清朗网络空间、构建中国互联网大格局的目标可望可及。
(此文不代表本网站观点,仅代表作者言论,由此文引发的各种争议,本网站声明免责,也不承担连带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