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舆情

临沂四院网戒中心夜传尖叫?市卫计委:早已关停,将配合调查

时间:2018-10-25 16:57

来源:作者:点击:

近日,一条题为“我就发一段十三号室的叫声”的视频在微博走红,引发关注。该条发布于10月22日晚间19:58的视频定位显示为山东省临沂市第四人民医院,夜幕中一窗口内传出疑似小孩的嚎哭和“框框框”的击打声,持续时间约为30秒。发布仅两天后,该视频已收获1.7万次点赞和7.6万次转发。
视频发布者龙徒(化名)告诉澎湃新闻(),他本人曾于3年前在临沂四院接受网瘾戒除治疗,拍摄这段视频的初衷是希望更多人了解网戒中心内部真实的样子。
10月24日,临沂市卫计委接受媒体采访时称,杨永信网戒中心2016年已被关停,视频内容正在调查中。10月24日晚,临沂市精神卫生中心发布情况说明,称该院已于10月23日到驻地派出所报案,将配合开展调查。
24日晚,临沂市精神卫生中心也发布情况说明,称该院发现此舆情后已于10月23日到驻地派出所报案,将配合有关部门开展调查。
2006年,临沂四院心理精神科医生杨永信成立了中国杨永信网络成瘾戒治中心,宣称其探索出了一套“心理+药物+物理+工娱”相结合的网瘾戒治模式。所谓的物理治疗即“电击治疗”,是在“网瘾”少年的太阳穴或手指上接通电极,以电刺激引发孩子对网络产生厌恶感。
龙徒告诉澎湃新闻,2015年11月某日,因沉迷网络游戏,他跟随父母来到临沂四院网戒中心接受治疗。入院当日,他曾被带进2楼13号诊室,并在那里接受了电击。
据龙徒回忆,13号室的构造较为隐蔽,内室设有防盗门,室内摆放着一张病床、一个氧气瓶、两把座椅和几个部分被胶布缠住的“治疗仪器”。龙徒说,进屋后,他被要求坐在椅子上,杨永信的一名助手拿一根银针从其右手虎口处穿过,再从治疗仪上接出8根电线,用钳子固定在银针两端。跟他一同进入13号室的其他7名学员中,有6个两两分组,分别摁住他的四肢和双肩,另有1人从背后将他抱住,用纸巾捂住他的嘴巴。
澎湃新闻注意到,龙徒针对学员在13号室内接受电击的描述,在2016年8月《南方都市报》、《新京报》等多家媒体对临沂网戒中心的报道中亦有涉及。据《南方都市报》2016年8月16日报道,杨永信网戒中心内戒律森严不容违抗,甚至鼓励学员相互举报。从网戒中心出来的学员们称,由学员家长成立的“家委会”和“班委会”负责监督学员,一旦“表现不好”,就会被“加圈”或者“点现钱”(点现钱,指直接实施电击治疗)。
龙徒称,他在离开网戒中心后曾几次回到临沂四院。10月22日晚间,他在临沂四院楼下听到2楼某间疑似13号室的房间内传出孩子吼叫声,便用手机录下视频,上传到网上。他告诉澎湃新闻,希望更多人了解网戒中心内部真实的样子。
10月24日,临沂市卫计委接受媒体采访时称,杨永信网戒中心2016年已被关停,视频内容正在调查中。龙徒则告诉澎湃新闻,网戒中心并未关停,只是“改头换面,内容还是一样”。截至发稿,澎湃新闻多次拨打临沂四院、杨永信网戒中心和杨永信本人电话,均未有人接听。
10月24日晚,临沂市精神卫生中心发布关于网曝“临沂网戒中心十三号室视频”的情况说明,称该院发现此舆情后已于10月23日到驻地派出所报案,将配合有关部门开展调查。
情况说明称,视频拍摄到的是医院一号住院楼,该住院楼分布四个心理康复病区和一个内科病区。视频所称“临沂网瘾戒治中心”原为临沂市精神卫生中心下设科室,2016年8月已经停止使用该名称,收治患者全部符合国际疾病诊断标准,不存在网传的所谓“十三号室”。
网瘾究竟是不是精神疾病?
多年来,界定标准几经更迭,杨永信和他的网瘾治疗中心也屡次卷入舆论漩涡。
杨永信在接受央视采访时称,他独创的“醒脑疗法”用1-5毫安的电流通过脑部,利用刺激治疗网瘾,虽造成疼痛,但非常安全,不会对孩子造成任何伤害。
2009年,临沂四院“电击治疗网瘾”首经媒体曝光后,引来广泛质疑。同年7月,卫生部曾以安全性、有效性尚不确切为由,紧急叫停各地电刺激(或电休克)治疗“网瘾”技术的临床应用。11月,卫生部《未成年人健康上网指导》(征求意见稿),明确否认将网瘾当作一种疾病,并严禁体罚等方式“治疗”网络使用不当者,严格禁止限制人身自由的干预方法。
2017年1月6日,国务院法制办针对《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送审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其中第20条规定: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通过虐待、胁迫等非法手段从事预防和干预未成年人沉迷网络的活动,损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侵犯未成年人合法权益。
2018年初,世界卫生组织宣布,将在今年发布的第11版《国际疾病分类》(ICD-11)中,加入“游戏成瘾”(gaming disorder),并列为精神疾病。

(此文不代表本网站观点,仅代表作者言论,由此文引发的各种争议,本网站声明免责,也不承担连带责任。)

【责任编辑:admin】
热图 更多>>
热门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