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作者:点击:
最近几天,严书记被“双开”、干部四分钟未接电话被处理两则新闻引发公众热议。在大家有感于舆论监督的再次胜利之时,我们也有必要表扬一下涉事相关部门对公众关注问题的及时回应,以及党员干部在应对舆情时所表现出来的意识提升。
众所周知,随着时代的飞速发展,互联网已经成为公众关心新闻话题、表达个人声音的重要平台,地方政府部门能否第一时间解答群众质疑、回应群众诉求,很大程度上关系到政府公信力的提升,关系到干群关系的维系。
事实最具说服力。两起事件中,官方回应可谓迅速,该有的查处和整改一点也不含糊。就拿干部四分钟未接听电话一事来讲,网友的质疑并没有持续多久,官方就及时查证并改正错误,撤销了相关处分、向当事人及公众道歉。官方直面问题、有错即改的作风赢得了公众一致认可。
反观以往出现的一些反面教材,却忽略公众关注焦点,只顾自说自话,最后反倒让公众滋生更多疑问。就如去年发生在泸州太伏中学的学生死亡案件,正是因为地方政府舆情应对能力存在欠缺,才引发了全媒体一片质问,让政府工作极为被动。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太伏中学事件中,官方的鉴定原本并没有什么错漏,但就是在公众最为关切的问题上语焉不详、对媒体监督过于保守,让简单的案件平添诸多曲折,尽管最终结论并没有任何不同,政府公信力却从中受损。而干部未接电话事件中,原本官方给出的处分有待商榷,但正因把媒体监督置于工作之上,及时发现和纠正工作不足,反倒让公众对政府更加信服。这种对比不能仅成为舆情应对的简单案例,更应引起各级党员干部的深入反思。
习近平总书记明确强调,“要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一个重要手段就是发挥舆论监督包括互联网监督作用。对网上那些出于善意的批评,对互联网监督,不论是对党和政府工作提的还是对领导干部个人提的,不论是和风细雨的还是忠言逆耳的,我们不仅要欢迎,而且要认真研究和吸取。”
应相信,公众对政府工作提出的任何疑问,初衷都是为了厘清事实、还原真相、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每名党员干部都应认真聆听公众声音,秉持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良好心态,认真回答公众问题,只要不回避、不推诿、不狡辩,相信公众都会宽容以待。
从近期看到的几起官方回应看,可以明显感觉到地方政府在舆情应对方面的进步,这是一种积极信号,说明党员干部舆情意识正在慢慢提升。相信有这么多正面的示范和引领,网络舆论的良好氛围一定会及早构建,为建设网络良好生态打牢坚实基础。
(此文不代表本网站观点,仅代表作者言论,由此文引发的各种争议,本网站声明免责,也不承担连带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