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舆情

“网络舆情”行业10年蜕变与展望

时间:2018-12-13 15:03

来源:作者:点击:

  

“网络舆情”行业10年蜕变与展望

    网络舆情概念的出现已有十年,网络舆情工作已经由单纯的网宣工作发展成为以网络舆情分析师作为职业专属角色的网络舆情行业。网络舆情行业十年发展的升级蜕变之路,展现着国家及行业对网络舆论规范管理的脉络,其发展历程值得我们系统地梳理与思考。 

    

  网络舆情发展历程 

   

  网络舆情,是指在一定时间内,一定的网民群体参与,推动特定的舆情事件发生发展的过程,这个过程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大家日常关注到的网络舆情往往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和舆论关注持续度。不管具体的定义表述是否完全一致,网络舆情已成为社会阴暗的探照灯、人性丑恶的放大镜、人情冷暖的晴雨表。网络舆情的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其中也有存在区别的几个容易混淆的界定。 

   

  第一阶段:网络舆情的伤害性因网络被放大。“网络舆情是洪水猛兽”成为最初人们对网络舆情认识的写照。网络舆情只有针对特定涉舆情的主客体而言才有是非之别。网络舆情包含负面、正面,甚至还有中性的舆情,可以说只要是有价值的网络信息,都可能是网络舆情的来源。 

  第二阶段:社会性网络舆情,指向政府的网络舆情大量出现。网络舆情工作开始在机关事业单位中凸显重要性,使得人们认为只有政府部门需要做舆情工作,在这一阶段“网络政务舆情”发展成为网络舆情的代名词。 

   

  第三阶段:自媒体时代,网络舆情不仅仅针对政府等企事业团体,个人也可能成为网络舆情事件的涉事主体。这一阶段,除了利用和制造热点信息进行网络营销外,网络民意、网络谣言甚至是网络暴力开始成为网络舆情的重要特征。然而,呼吁关注网络民意,抵制网络暴力的同时,将网络舆情等同于网络民意,是这一阶段的认识误区。我国网民基数非常大,网络信息也是海量的,被我们关注到的网络舆情涉及信息数量有限,参与表达意见的网民更是有限,因而代表有限的网民意见的网络舆情不能归同于网络民意,更不能归同于社会民意。 

   

  第四阶段:随着网络群体性事件频发,在对网络舆情的应对和处置上仅考虑网民的舆论诉求,把控网上舆情走势。 这一阶段的认识误区在于把网络舆情简单地认定为网上的舆情。就一个个网络舆情事件来看,网下事件经网上曝光,线下传统媒体跟进采访,线上发布事态进展,进一步引发网民关注并提出意见, 经网上传达到涉事主体,再到网下进行响应处理等,周而复始。可以看到,线下舆情的解决是平息线上舆情的前提,网络舆情是网上舆情与网下舆情以及二者互动的集合。 

   

  下一步,网络参与主体及个体将逐 渐适应网络舆论生态的特点,会有更多的学者、一线工作者认识和研究网络舆情发展的规律,网络舆情将形成自己的理论范式、行业特色、职业定位等,并朝着成为一个独立学科的方向发展,这一过程或许漫长,却充满希望并值得期待。   

     

    

  网络舆情工作重心 

   

  网络舆情工作是从事网络舆情工作的方法、内容、手段等的总称,充分体现了网络舆情工作者的工作方针、内容及工作状态,是最能够反映网络舆情行业 发展的衡量指标。根据其工作重心的转移特点可以从三个阶段来认识。 

   

  第一阶段是2008年至2012年,网络舆情带来的破坏性力量被部分认识,及时关注预警负面信息成为宣传、维稳、公关等工作的中心需要。“ 一旦发现,尽早删除“,扼杀在萌芽状态是这一阶段的主要工作方针,这一工作阶段以网络舆情监测预警为主,强调负面信息的防控应对和删堵是其最大特点。 

   

  第二阶段是2013年至2014年,网络舆情事件的频发,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出现,摸排网上舆情状况、分析网民舆情诉求、研判网络舆论走势成为有效处理网络舆情事件的前提。这一阶段的工作重心进入到对事件的状况及后续发展的分析与处置应用阶段,突出系统的归纳分析,促进舆情工作作为决策参考依据 的质的提升。 

   

  第三阶段是2015年至今,网络谣言、网络暴力以及网络负能量,特别是非法网络水军的肆意妄为,背离了主流向上的文明正气。在建立清朗网络空间,还舆论于真实民意的管理需求下,网络舆情工作进入了主动而为、积极引导网络舆论的发展阶段,这也改变了网络舆情工作只看负面,只管舆情事件,不关注正能量的惯性认识。这一阶段,网络舆情的工作面拓延了,步入舆情引导为主的环境建设发展阶段。 

   

  下一步,网络舆情工作体系的建设,将着重深化监测与预警、分析与研判、应对与处置、引导、环境修复与建设及工作研究等环节相互之间的协调互动, 并将突破线性的流程,升华简单的闭环,形成立体化、网格式的工作体系。这样的工作范式和协作体系一旦形成,网络舆情工作体系将向工作生态转变,实现网络舆情工作的职业化、行业化、产业化发展。 

    

  网络舆情信息系统 

   

  随着互联网平台的升级换代,出现了一批代表不同学术范式,不同应用场景的网络舆情信息系统,从其发展阶段上来讲,主要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传统的1.0版本。针对 BBS论坛、博客社区及新闻网站的监测, 采用传统的以目标频道或栏目为模版, 利用爬虫技术,设置关键词的方式,实现对所需信息的抓取和甄别,着重处理 负面信息的预警应用,弥补人工“看不到,看不全”的技术困境。在系统的建设模式上,基于对数据信息的保密要求,采用单一来源采购,供应商提供系统开发,在本地布置软硬件搭建系统,并通过自我运营与管理进行系统建设和使用。 

   

  第二阶段:新媒体2.0版本 。新浪微博、微信公众号的出现使得网络信息呈现裂变式、病毒式的传播特征,传播路径及传播层级拓展性扩大,信息系统的建设转变到包括信息溯源、传播趋势及情感分析、观点分类等基本功能,并尝试了数据报告的生成。这一阶段的信息系统建设,在服务外包和公开招投标的政策环境下,鉴于对硬件设备的要求较高,由供应商提供线上账号供用户使用的模式,以及进行个性化的订制服务模式成为主流,不过主动权还在用户,只是建设的投入模式发生了变化。  

   

  第三阶段:智能化3.0版本。大数据的出现、全媒体的整合、立体式的覆盖、关联式的分析等理念应用,社交关系 、水军判断 、动态演示等功能的使用, 以及网络舆情引导的管理需要,使得网络舆情信息系统迈入到智能化的发展阶段。基于管理和业务结合的需要,实现了集网络舆情信息的监测、分发、引导、 反馈、考核于一体的网络信息管理系统的变革。网络评论员队伍的管理系统,成为网络舆情信息系统发展的一个重要分支。这一阶段,用户购买账号使用系统和特定形式的数据服务结合成为网络 舆情信息系统的主要建设模式。 

   

  下一步,网络舆情信息系统在发展方向上,将进一步把握新兴网络用户群体的网络特征,把握新时代互联网舆论管理规范的政策走向,把握新技术、新应用、新产品的潮流等时代趋势。大数据应用的深化、人工智能的引入、美学 UI设计的烘托 、多平台跨数据衔接 、智能区块链应用等等,将为未来的信息系统建设与发展注入革命性的力量。 

     

  网络舆情职业发展 

   

  从事网络舆情的工作人员,是网络舆情工作发展的灵魂和掌舵者,可以从三个维度来简要介绍其职业特点和工作水平。 

    

  从工作手段上看,第一阶段最初以人工浏览的方式,对网络舆情信息进行定性和简单的抽样式定量分析,主要工作在于负面网络舆情的监测及应急处置; 第二阶段网络舆情信息系统出现后,实现了对海量数据的定量分析,主要工作在于利用系统自动生成的数据报表, 实现数据报告的简单合成; 第三阶段人工加系统的结合,特别是以人工为主、以系统为辅的工作模式,实现了系统的可视化数据呈现与人工的经验分析研判的有机结合。 

     

  从对信息系统的需求来看,第一个阶段的初级工作者以监测为主,聚合分类,推送关注的信息,没有对系统的人工干预需求; 第二阶段的中级工作者以分析为主,舆情数据的格式化输出,对系统的人工干预需求少; 第三阶段的高级 工作者以呈现为主,看重舆情系统的可视化,以及数据呈现的灵活性,对系统人工干预的需求多。 

     

  从职业角色与学术背景来看,第 一 阶段多是宣传骨干,基本上是“外行干内行”的事情; 第二阶段专职的网络舆情工作者充实到队伍中,具有传播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学科背景的工作者开始加入,更规范专业的理论范式开始引入; 第三个阶段随着网络舆情工作领域的细分,网评员的角色开始分离、网络舆情分析师概念逐渐提出,美术、美学、广告学 等艺术学科逐渐引入,工作者的专业技能更加丰富,其职业角色也更加明确和饱满。 

     

  展望网络舆情工作者的职业发展,网络舆情工作培训将逐步开展,网络舆情工作指导教材会系统出版,而将网络舆情工作者纳入国家人力资源部的职业认证体系,能进一步促进网评员、分析师等不同职业角色的定位。 

     

  网络舆情行业有着旺盛的生命力。通过总结梳理网络舆情行业发展的历史规律和阶段性特点,希望能够顺势而为、把控特点、尊重规律,促进网络舆情行业健康发展,为促进文明和谐的网络生态贡献力量。 

(此文不代表本网站观点,仅代表作者言论,由此文引发的各种争议,本网站声明免责,也不承担连带责任。)

【责任编辑:admin】
热图 更多>>
热门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