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作者:点击:
前天下午,“改革先锋进校园”活动走进苏州大学,在长达3个小时的报告会上,秦振华用有力而质朴的语言,讲述了“张家港精神”与改革开放的张家港实践。虽然话题很大、时间很长,但听讲的青年学子们却听得津津有味,雷鸣般的掌声经久不息。可见,青年学子并不排斥“大道理”,关键在于道理要说得可信、说得在理、说得有趣,是一个“好故事”。(1月15日 《苏州日报》)
高校思政课承担着为青年学子树立正确三观、培养学习能力、提升政治觉悟、把握奋斗目标等多重任务,向来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的重点。在信息科技迅猛发展、网络空间无所不在的今天,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也面临着舆情多变、思潮多元等新问题、新挑战。如何让静谧课堂胜过多彩网络,使思政课能够真正抓住眼球、打动心灵,既是老生常谈,也是现实挑战。
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是把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通过施加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转化为受教育者个体的思想品德的实践活动。这就要求思政课必须联系学生的思想实际,有针对性地回答一些学生感到困惑的综合性、深层次的理论和认识问题,及时给予高校学生思想上、行动上的有力指导。实践证明,高校青年学生不喜欢照本宣科说教式的思想政治课,但欢迎来自生活、源于实践的有血有肉的好故事。
好故事的独特魅力既在于其理论底气充足、政治立场鲜明,经得起时间的检验和人们的推敲;更在于其亲近生活、贴近时代,具备旺盛的生命力,更容易被青年学子们接受。教育和引导学生在勤学、修德、明辨、笃行过程中,既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精神上的鲜明底色、行为上的根本准则,为学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也要讲求方式和方法,使思想政治教育的“干货”更接地气、更暖人心,有效地融入到学生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帮助他们提升道德修养,补足精神之钙。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要用理想信念铸魂。这不是喊口号、唱高调就能解决的问题,需要的是实实在在、入脑入心,必将是一个润物无声、潜移默化的过程。新时代背景下,思政课教学不能再墨守成规、照本宣科,而是要跟学生更近距离接触,让学生坦诚地表达出自己的观点,提出自己的建议,充分参与到课堂教学当中来。这一过程中,不妨创新形式,讲述更多鲜活可信、震撼人心、引发价值共鸣的“好故事”,为学生赋予人生启迪、点亮智慧光芒、凝聚精神力量。
(此文不代表本网站观点,仅代表作者言论,由此文引发的各种争议,本网站声明免责,也不承担连带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