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作者:点击:
舆情分析师 张平
2019年新春佳节期间,相关舆情倍增。2019年央视春晚、新旧年俗碰撞、春节消费趋势、服务业“春节模式”等成为舆论讨论热点。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2019央视春晚传递新时代气息
2019年春晚依旧是公众热议话题,新浪微博平台,微话题#2019年春晚#阅读量高达5020万次。舆论认为,在阖家团圆贺新春之际,2019年央视春晚隆重登场,给人们奉上一道文化大餐,传递了新时代气息。
人民网评论说,收看春晚直播,新时代的气息可谓扑面而来。创意表演《青春跃起来》青春洋溢,激励着年轻人勇于追梦;歌曲《我奋斗我幸福》大气磅礴,传递出努力奋斗才能梦想成真的信念;《我们都是追梦人》旋律催人奋进,鼓舞人心……观众在一个个精彩节目的陪伴中度过了一段美好时光,也由衷地为祖国的发展繁荣喝彩鼓掌。
网民“郑海鸥”说,欢乐吉祥,喜气洋洋。走过30多年的春晚,已经成为我们辞旧迎新亲切而又充满期待的陪伴。今年春晚舞台上,澎湃的活力无处不在,对奋斗的礼赞激荡心怀。小品了讲述生活的故事,满屏都是时代的风采,今年春晚不一般。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新旧年俗碰撞,备显年味
每年新春佳节之际,新旧年俗对比总会引出一番话题,其实不管是新年俗还是旧年俗,都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映照了社会的进步,都使“年味”变得更浓。
人民网文章写到,以前,年味是母亲亲手包的饺子,是一家人出动大扫除,是备好红纸请村里的老先生手写春联,也是拜年串门讨红包,一声恭喜,几句调侃。而现在,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人选择提前到酒店预订年夜饭,辞旧迎新大扫除可以请家政公司,春联能直接到年货市场上挑,压岁钱更是变为手机上的发红包、抢红包。这是年味与时代结合催生出的新面貌,是传统年味的新表达。传统节日的形式不会永远停留在昨日,而会与时间一起奔涌前行,它的文化内涵会借助崭新的表现形式,演变成新的节庆习俗。
新华网评论文章写道,从办年货、贴窗花、写春联,到舞狮、逛庙会、赏花灯,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春节民俗,寄托着人们的家国情怀,已经成了中华民族文化精粹的集中展示。我们要传承弘扬好春节传统民俗,让年味更加浓郁。同时随着社会的进步,互联网技术的应用发展,人们的过年方式变得更加多元,年味更加新潮。
人民日报文章写道,在变化之中,也有不变的习俗,如祭灶王爷用糖和点心,踩岁、辞岁、压岁等在很多地方仍极有生命力,这些流传千百年的春节习俗,不会因为时代发展而褪色,恰恰因其绵延久远而独具一种文化的魅力。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春节本质上是一种文化需求
春节期间,全国各地都以独特的形式庆祝新春佳节:北京故宫举行紫禁城里过大年活动,上海人民广场地铁站开启“百福图”长廊,南京明城墙与书法、楹联完美融合等等。舆论认为,用文化作为“佐料”庆祝新年,让人感受到耳目一新的佳节氛围。作为传统节日,春节本质上是一种文化需求,集中呈现着百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网民“李达仁”表示,近年来春节“空心化”问题屡被提及。如果轻视了春节的文化意味,把过节矮化为“吃、玩、睡”“玩、买、游”,那么无论再多的消遣和吃喝,也弥补不了精神的空虚。在许多人的潜意识里,春节已经成为一种“文化乡愁”。消除这种乡愁,关键就在于重新认识和整合春节里的文化资源,在传承、弘扬传统文化和创新时代文化中找到属于当代人的春节文化坐标。
近些年开始流行的手工香肠也吸引了舆论的目光,钱江晚报评论说,文化的传承需要仪式感,对中国人来说,过年就是一种传承文化的仪式,应当非常隆重,马虎不得。手工香肠体现了春节的重要性,一般都是家里负责饮食的成员亲自打理,浓缩了长辈对子孙后代的关心,“这是奶奶做的香肠,尝尝看”,家庭的传承,就体现在这短短的一句话里了。
刚刚过去的春节,“反向春运”的现象也引发众多关注。很多在城市的奋斗者、年轻人,不再跟随人潮从城市回到老家,而是把父母接到城里过年。在工作的城市实现阖家团圆,成为春节文化的新变化。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团圆是春节永恒的主题
中国人历来重视团圆,正所谓“相聚团圆便是福”。春节,是中国人最为隆重的传统节日;团圆,是中国人欢度春节最重大的主题。
网民“马若虎”说,春节是万家团圆的日子,团圆是春节最好的礼物。无论是自己和家人团圆,还是成全他人团圆,团圆都将人们的心紧密相连,也让每个人的内心都怀揣着温暖与期待,期待团圆的喜悦延续,期待为“小家”和“大家”献上春节最好的礼物。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以前过大年时饭桌前的欢声笑语、炕头上的促膝而谈,子女与老人的暖心话,亲戚邻里的家常话,渐渐被手机看视频、玩游戏、抢红包取而代之,忽略了亲人、淡漠了亲情。对此,网民“毛同辉”说,春节是一个欢乐节,但它更是一个团圆节,我们应该珍惜这难得的时光,多陪陪父母家人。亲情需要以心融入,以诚相待,而不是形式上的“在一起”。从点滴做起,回归春节团圆与亲情的文化初心,放下手机,暂别屏幕,融入亲情,与亲人们一起,好好过年。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春节消费增长令人欣喜
来自商务部的数据显示,2019年春节黄金周期间,全国商品市场保持平稳较快增长。除夕至正月初六(2月4日至10日),全国零售和餐饮企业实现销售额约10050亿元,比去年春节黄金周增长8.5%。
新京报评论说,一元复始,万象更新。从早前春节商品市场消费的5000亿、6000亿……到今年首次突破万亿,数据的增长,无疑为这个流淌着亲情与温暖的传统节日增添了拉动内需的使命与责任。这样的增长令人欣喜。毕竟,对于传统的中国人而言,春节期间,吃吃喝喝玩玩,早已成为一种习惯,“有钱没钱,都得过年”,说的就是春节消费的刚性特征。
光明日报评论说,如果说春节一组组消费数字是抽象的,那么数据背后的消费况味则是丰富而鲜活的。从大型购物商场内的喜气洋洋,到各大电商平台“春节不打烊”;从观影成为人们春节期间的“必选项目”,到“北上赏冰雪、南下享温暖”成为热门旅游选择;从故宫博物院举办的“紫禁城里过大年”活动引来如潮游客,到多地的新春民俗艺术灯会人头攒动……所有这一切,无不说明国人的春节消费呈井喷之势。消费旺盛,描绘着年景的变迁,见证着生活的丰富,也铺陈着我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让消费更加红红火火,让日子越来越有滋有味,这是我们每个人最朴素的愿景。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服务业的“春节模式”引关注
节日期间,部分服务业开启的“春节模式”引发舆论关注,打车、外卖、快递等日常消费可能都要加价服务。针对这种“明码标价”式的涨价,不少人表现出了理解和宽容。网民“螺丝高抛”说,快递小哥、外卖小哥都不容易,大过年的还为大家服务,加价也属正常。
也有声音表示,对春节消费加收“服务费”的行为,需要有赖以遵循的尺度、幅度与法度。北京青年报评论说,春节消费可以成为商家加收“服务费”的盈利机遇,但绝不能让其成为价码飞涨、质量下滑、缺斤短两的坑蒙借口。对此,政府监管部门也要相应实施“春节模式”,确保履职到位、无缝监管,敢于对欺行霸市、哄抬物价的违章经营行为依法处置。
+1
(此文不代表本网站观点,仅代表作者言论,由此文引发的各种争议,本网站声明免责,也不承担连带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