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舆情

舆情聚焦:鼓励生育 网络舆论为何不买账

时间:2019-03-15 11:54

来源:作者:点击:

  荆楚网消息(记者赵贝、实习生王森炜)7月以来,老话题“全面放开生育”又引发了新讨论。辽宁、陕西、人社部通过官方部门或所属媒体,发布与人口相关的规划、报告和文章,都或明或暗指向生育放开,并建议通过政策手段鼓励生育。然而,网络舆论却呈现出大面积的调侃、讽刺等“不买账”行为,且不少人认为经济约束是“生不生”的关键因素,进而又引发“政策制定不尊重民意”的声浪起伏。


地域分布图_副本.png

  (7月,全网有关“鼓励生育”的信息已超过21万条,形成全国关注度)


  两省一部“鼓励生育”

  先是辽宁发布《辽宁省人口发展规划(2016—2030年)》,透露将完善生育家庭税收、教育、社会保障、住房等政策,探索对生育二孩的家庭给予更多奖励政策,减轻生养子女负担。此举,被舆论解读为中国第一个公开鼓励生育的省份。

  随后,人社部主管的《中国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杂志刊发专家文章,呼吁全面放开生育,对二胎家庭应适当给予个人所得税退税,由国家兴办义务托儿所,以降低和消除生育要放弃工作的机会成本。

  最近,《陕西省2017年人口发展报告》发布,育龄妇女人数减少且生育意愿不强,人口增长后劲乏力,专家认为现在不仅是要鼓励二胎,下一步要思考是否应该全面放开生育限制。

  其实,国务院2017年1月发布的《国家人口发展规划(2016—2030年)》中就提出,密切关注生育水平过高和过低地区人口发展态势,加强分类指导,因地制宜、综合施策,积极发挥计生协会等社会组织作用,引导群众负责任、有计划、按政策生育。

  网友吐槽:生不起

  最早暗示“鼓励生育”的辽宁,一开始就被网友调侃讽刺,认为生下来养不起。有网友表示,这个时代不再是多个孩子加瓢水的年代了,一线城市月收入没有两万元都生不起,高昂的生活成本和拮据的假期是最好的避孕药。甚至有网友调侃,如果人生可以重新选一次,我选择单身。

  专家建议陕西省除了要“鼓励生育”,还建议“老年人再就业”,又一次让舆论大跌眼镜。腾讯网友“独钓寒江雪”说:“现在企业工厂招工超过四十岁都不要,除非有过人的傍身技艺,否则要找一份工作就很难了,所以还是要先说服企业。”网友Lcc表示:“房子、医疗、教育、养老等生活压力很大,怎么生得起,如何养得好?”

  人社部杂志刊文指出,通过“退税”等政策手段鼓励生育,虽然契合网络舆论场的主流意见,但质疑政策随意性的声音也此起彼伏。有网友调侃称,计生办的功能会不会也要调整,“鼓励生育”会不会先从公职人员开始,就像当年处罚“超生”一样处罚“不生”?

  分析师点评

  计划生育是基于我国人口众多的国情定下的基本国策,而根据人口结构等新变化所做的新调整新完善,是有必要也是符合客观规律和具体国情的,这并不代表改变了国策。只是,在新的政策完善预期下,比如“一孩”变“二孩”之后,也应从社会保障等其他多个方面推出配套措施,为忧心高昂生育成本的父母们实质性托底,才能真正起到完善生育政策的作用。

  从国际先例来看,日本、新加坡、韩国也出台过鼓励生育政策,但实施几十年来,效果并不显著,通过资金补助去改变家庭生育愿望,实际效果并不大,但目前能做的是,创造更好的生育条件,让想生的家庭都能生。也有专家预计,如果中国的生育率未来持续走低,生育政策的调整完善还会继续,放开二孩已经满足了绝大多数家庭的生育需求,继续放开生育限制,对中国的人口态势几乎没有太多影响。

  此次两省一部的相关消息引发广泛讨论,网络舆论场一片“不敢生”的质疑背后,其实是更深层次的民意反制。因此,施政者面对民情时,应正视舆论关注焦点,有的放矢地应对政策调整可能引发的舆情涨潮,否则再多的事后解释都会被汹涌大潮淹没,避免陷入官方语境和网络语境自说自话的信息茧房里,从而避免因信息割裂造成的不必要误伤,避免社会信任危机的加剧。

(此文不代表本网站观点,仅代表作者言论,由此文引发的各种争议,本网站声明免责,也不承担连带责任。)

【责任编辑:admin】
热图 更多>>
热门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