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作者:点击:
精彩导读
小学阶段着重普及宪法常识,初中阶段使学生初步了解个人成长和参与社会生活必备的基本法律常识,高中教育阶段使学生较为全面地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基本框架、基本制度以及法律常识。
近日,教育部、司法部、全国普法办印发《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提出要将必要的法律常识纳入不同阶段学生学业评价范畴,在中、高考中适当增加法治知识内容,将法治素养作为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
不同年级学生法治教育的目标
总体目标
1、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普及法治知识,养成守法意识,使青少年了解、掌握个人成长和参与社会生活必需的法律常识和制度、明晰行为规则,自觉尊法、守法。
2、规范行为习惯,培育法治观念,增强青少年依法规范自身行为、分辨是非、运用法律方法维护自身权益、通过法律途径参与国家和社会生活的意识和能力。
3、践行法治理念,树立法治信仰,引导青少年参与法治实践,形成对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价值认同、制度认同,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
阶段目标
1义务教育阶段
义务教育阶段目标
(1)使学生初步了解公民的基本权利义务、重要法治理念与原则,初步了解个人成长和参与社会生活必须的基本法律常识。
(2)初步树立法治意识,养成规则意识和尊法守法的行为习惯,初步具备依法维护自身权益、参与社会生活的意识和能力,为培育法治观念、树立法治信仰奠定基础。
小学阶段目标
着重普及宪法常识,养成守法意识和行为习惯,让学生感知生活中的法、身边的法,培育学生的国家观念、规则意识、诚信观念和遵纪守法的行为习惯。
初中阶段目标
使学生初步了解个人成长和参与社会生活必备的基本法律常识,进一步强化守法意识、公民意识、权利与义务相统一观念、程序思维,初步建立宪法法律至上、民主法治等理念,初步具备运用法律知识辨别是非的能力,初步具备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
2高中教育阶段
高中教育阶段目标
使学生较为全面地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基本框架、基本制度以及法律常识,强化守法意识,增强法治观念,牢固树立有权利就有义务的观念,初步具备参与法治实践、正确维护自身权利的能力。
不同年级学生法治教育的内容
总体内容
(1)青少年法治教育要以法律常识、法治理念、法治原则、法律制度为核心,围绕青少年的身心特点和成长需求,结合青少年与家庭、学校、社会、国家的关系,分阶段、系统安排公民基本权利义务、家庭关系、社会活动、公共生活、行政管理、司法制度、国家机构等领域的主要法律法规以及我国签署加入的重要国际公约的核心内容。
(2)按不同的层次和深度,将自由、平等、公正、民主、法治等理念,宪法法律至上、权利保障、权力制约、程序正义等法治原则,立法、执法、司法以及权利救济等法律制度,与法律常识教育相结合,在不同学段的教学内容中统筹安排、层次递进。
分阶段的教学内容与要求内容
1义务教育阶段
义务教育阶段教学内容
(1)以基础性的行为规则和法律常识为主,侧重法治意识、尊法守法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2)要注重教学内容和方式的形象、生动,贴近学生实际,利用案例教学、实践教学,从生活实践中提炼案例,注重将核心理念、重要概念与学生生活实践能够接触的事件相结合,与学生的理解能力相适应。
主要分阶段实施以下内容
小学低年级(1-2年级)
(1)认知国家象征及标志。
(2)初步建立国家、国籍、公民的概念,初步建立对家庭关系的法律认识。
(3)初步建立规则意识,初步理解遵守规则、公平竞争、规则公平的意义与要求。
(4)初步建立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观念。
(5)了解消防安全知识、基本交通规则,知晓常用公共服务电话。
(6)初步了解自然,爱护动植物,为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做力所能及的事。
小学高年级(3-6年级)
(1)建立对宪法的法律地位和权威的初步认知。
(2)了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初步认知主要国家机构,国家主权与领土,认知国防的意义,增强民族团结意识。
(3)初步了解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简要认知重要民事权利,了解法律对未成年人的特定保护。
(4)初步理解权利行使规则,树立依法维权意识,树立有权利就有义务的观念,建立对校园欺凌行为的认知和防范意识。
(5)了解制定规则要遵循一定的程序,进一步树立规则意识,遵守公共生活规则。
(6)初步了解合同以及合同的履行,理解诚实守信和友善的价值与意义。
(7)初步了解消费者权益保护、道路交通、环境保护、消防安全、禁毒、食品安全等生活常用法律的基本规则。
(8)初步认知未成年人能够理解和常见的违法和犯罪行为及其危害和要承担的法律责任。
(9)初步了解司法制度,了解法院、检察院、律师的功能与作用。
(10)知道我国加入的一些重要国际组织和国际公约。
初中阶段(7-9年级)
(1)进一步深化宪法教育。
(2)了解国家基本制度,强化国家认同。
(3)初步了解政府依法行政的基本原则,了解重要国家机构的职权。
(4)认知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的意义。加深对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的认识。
(5)了解民事法律活动的基本原则。
(6)了解合同和违约责任,树立诚信意识和契约精神。
(7)初步了解物权的概念,加深对知识产权的认识,理解保护知识产权的意义。
(8)了解有关民事侵权行为的法律规范和基本原则,认识与学生生活实践相关的民事侵权行为(校园伤害事故等)。
(9)了解劳动权利及其保障原则,以及教育、社会保险等相关方面的法律规定。
(10)初步了解政府运行的法治原则,了解治安、道路交通、消防、环境保护、国家安全、公共卫生、教育、税收等公共事务的法律原则,初步形成依法参与社会公共事务的意识。
(11)加深对社会生活中常见违法行为的认知,强化法律责任意识,巩固守法观念。
(12)了解犯罪行为的特征、刑罚种类,建立对校园暴力等青少年常见违法犯罪行为的防范意识和应对能力;初步认知罪刑法定、无罪推定等原则,正当防卫、紧急避险等概念。
(13)初步了解我国司法制度的基本原则,建立尊重司法的意识。
(14)初步理解程序正义在实现法治中的作用,建立依法处理纠纷,理性维护权利的意识。
2 高中教育阶段
高中教育阶段内容
(1)在义务教育阶段教学内容的基础上,根据学生成长需要和认知能力的发展,全面拓展法律常识、法律制度的内容,有针对性地增加重要的法律知识。
(2)加大法治原则、法律理念的教学深度,注重增加教育教学的实践性、参与性和思辨性,结合现实案例、法治实践,着重引导学生理解、认同法律背后的价值、宗旨,注重法治意识的培养。
主要实施以下内容:
(1)了解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构成;理解法的特征与作用,法治的内涵与精神,初步形成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认同。
(2)加深对宪法的地位、功能和价值的认识,明晰宪法原则,深入理解宪法所确立的国家基本制度,加深对公民基本权利与基本义务的认知,加深对重要法治原则的理解,了解选举制度和重要法律规定,认知法治与民主的关系。
(3)了解宪法实施及其监督的程序与机制。
(4)理解民事活动的基本法律原则和核心概念,了解物权的法律概念与基本规则,树立尊重所有权的观念,进一步了解合同订立与履行的法律规则,深化对诚信原则的认识。
(5)了解知识产权保护的意义和法律规则。
(6)简要了解侵权责任的原则、概念。全面认知家庭、婚姻、教育、劳动、继承等与学生个人成长相关的法律关系。
(7)了解与生活密切相关的行政法律中的重要规则,认知和理解政府行政管理的法治原则,建立权力受法律制约,有权力就有责任的观念。
(8)理解刑法的运行规则,了解犯罪构成以及罪刑法定等基本原则。
(9)了解保障人权的重要性及其含义,理解法治与权利保障的关系。
(10)认知民事、行政、刑事方面的法律责任,深化守法意识。
(11)了解诉讼制度的基本原则,以及调解、仲裁、行政复议等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建立对正当程序原则的认识,树立理性表达诉求、依法维护权益的意识。
(12)了解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的机构设置与职能,理解法官、检察官对维护司法公正的价值。
(13)了解律师的资格条件、业务范围和权利义务,理解律师维护社会正义的价值。
(14)了解国际法的基本原则,我国签署加入儿童权利公约、残疾人权利公约等主要国际公约的基本内容。
(此文不代表本网站观点,仅代表作者言论,由此文引发的各种争议,本网站声明免责,也不承担连带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