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法治

开放创新试验田 振兴发展新引擎

时间:2019-04-11 16:47

来源:作者:点击:

开放创新试验田 振兴发展新引擎

开放创新试验田 振兴发展新引擎

开放创新试验田 振兴发展新引擎

开放创新试验田 振兴发展新引擎

开放创新试验田 振兴发展新引擎

开放创新试验田 振兴发展新引擎

开放创新试验田 振兴发展新引擎

开放创新试验田 振兴发展新引擎

  

  

  2017年4月10日,对沈阳人来说是个值得纪念的日子。

  这一天,中国(辽宁)自由贸易试验区沈阳片区正式挂牌,标志着全市人民关注和期盼的自贸区正式运行,沈阳进入“自贸时间”。

  从成立之日起,自贸区沈阳片区就承担着改革创新,推进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重任。它的功能定位是重点发展装备制造、汽车及零部件、航空装备等先进制造业和金融、科技、物流等现代服务业,提升国家新型工业化示范城市、东北地区科技创新中心发展水平,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装备制造业基地,主要任务也十分明晰,即充分发挥开放、改革、创新的叠加效应,以制度创新为核心任务,加强改革系统集成,将片区打造成为集改革、开放、创新于一体的综合试验区,集中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制度创新经验,争取经过三至五年的改革试验,基本建立与国际高标准规则要求相适应的经济管理新模式,率先形成国际化、法治化、便利化营商环境,显著增强国内外高端产业和创新要素的集聚能力,逐步建成投资贸易便利、资源高效配置、市场深度融合、监管便捷高效、辐射作用突出的自贸试验区,为全面推动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和经济转型升级发挥更大作用。

  两年弹指一挥间。作为东北地区唯一的内陆自贸试验区,自贸区沈阳片区自挂牌以来,坚持以制度创新为核心,对标国际贸易通行规则,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切实打造沈阳全面深化改革和进一步扩大开放的先行区、示范区,实现了“一年一大步”的可喜变化。目前,自贸区建设运行情况良好,政策体系逐步健全,载体功能不断完善,企业集聚持续加速,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新引擎作用初步显现。

  在制度创新方面,截至2018年底,省总体方案试验任务完成97项,完成3年任务的84.35%;在全市复制推广上海等自贸区经验92项,完成3年任务的88.46%;形成创新案例39项,14项全省复制推广,12项供全省借鉴,5项上报国家商务部,预计有2项将在全国复制推广。

  在经济发展方面,累计注册企业1.7万户,是成立前的27.6倍。纳税企业6342户,外商投资企业262户,分别是成立前的10.4倍、17.5倍。2018年全口径税收、实际利用外资、进出口额分别是成立前的2.6倍、21.7倍和1.5倍,区域经济实现跨越发展。

  深化放管服改革打造一流营商环境

  两年来,完成国家“证照分离”改革试点任务,采用改革后新方式办理许可571件。承接省政府首批下放权限116项,累计为企业办理相关事项663件。建立银企信息输送平台,压缩企业设立时限,60%企业当天领到营业执照,发出全省首张电子营业执照。建成事中事后监管平台,归集38个部门数据46万多条,实现对企业动态监管、智慧监管。开展了专利、商标、版权、原产地地理标志“四合一”知识产权综合管理改革。

  扩大投资贸易开放提升便利化水平

  两年来,围绕负面清单开放领域以及国发〔2018〕38号文件重点支持领域,引进特色产业,围绕航空产业、高端装备、跨境电商等上下游产业链,开展重点产业招商。启动国际商会总部基地、自贸之窗,与22个国家和地区23家商协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深化对外开放合作。推广国际贸易单一窗口,企业使用覆盖率已超过80%。建设出入境人员综合服务“单一窗口”,1.0版上线运行。实施“特殊监管区域+飞机维修”“集报集缴”等改革,其中集报集缴压缩通关时间70%,企业的通关综合成本节约近40%,成为开放高地建设的标志性、示范性成果之一。

  加快综保区建设完善对外开放平台

  两年来,投入资金27亿元,完成综保区桃仙园区土地征收3000亩,仅用11个月完成土地征收以及综合办公楼、仓库场地、巡逻通道、隔离围墙等一系列配套设施建设和水电热气等管网敷设,并于去年12月通过国家8部委联合验收。目前,桃仙园区已入驻沈飞国际、沈飞民机等国内知名航空制造企业,建成约133公顷的航空制造区;庞巴迪Q400飞机总装、方得跨境电商综合服务平台、中欧进口商品展览展示中心、沈阳机电产品维修再制造展示交易中心等12个重大国际化项目正在推进中。目前海关已进驻,将实现“关汇税商融”联动,创新监管服务模式。

  推进重点产业集聚提升区域经济能级

  两年来,新建亿元以上项目34个,计划总投资669.2亿元,实际完成投资27.7亿元。龙头企业加速进驻,引进航天科工、大唐集团等12家世界500强企业。先进制造持续壮大,东软医疗2018年工业产值24.3亿元,实现91%的高速增长,沈飞A220系列新工厂、新松机器人未来城等先进制造园区加快建设,新设科技企业达2966家。跨境电商竞相发展,建成综保区和中储两处跨境电商基地,初步形成线上线下联动的跨境电商格局。金融产业集聚明显,规划建设“金融岛”,新增金融企业达406家,中工建交等8家银行设立自贸区支行,人保财险省分公司、融盛保险和星恒保险总部相继落户。融资租赁企业达207家,注册资本244.65亿元,开展业务71笔,投放本金约8.7亿元,重点集中在成套生产线、大型机械设备和医疗设备等产业。

  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推动老工业基地结构调整

  两年来,与沈阳市国资委联合印发支持国有企业产业转型升级和结构调整实施意见,充分利用自贸试验区改革创新优势,推动国有企业在资产管理体制、现代企业制度、市场化经营机制等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创新,形成了国有企业“内创业”、混改管理层持股推动国资国企改革、国有企业应急转贷业务创新等6项制度创新案例,充分发挥了自贸试验区在促进老工业基地结构调整中的引擎作用。沈阳机床集团以“内创业”方式完成国企员工向创业者身份的转换,已在沈阳片区孵化小微企业6家,实现生产效率提升70%,年产值提升76%,员工收入提升177%,设备总投入减少56%。沈阳东药集团在混合所有制改革中,通过管理层和骨干员工持股方式,创造共享式激励机制,推动国有企业在决策机制、运营模式、管理体系方面的深刻变革,充分激发了企业内生动力,实现了集团公司的较快发展。国有盛京金控投资集团与银行合作,为国有企业提供应急转贷资金,解决了企业符合银行信贷条件,贷款即将到期而足额还贷暂时困难的问题。已与24家驻沈银行开展业务合作,业务范围涉及流动资金贷款、银行承兑汇票、信托、融资性保理和信用证等多个融资工具,并支持不同融资工具转换续贷业务。有效缩短续贷审批时间,降低了国有企业财务成本。

  改革不停步,开放不止步。下一步,自贸区沈阳片区将以制度创新为核心,坚持制度创新和发展实体经济相结合,主动适应对外开放形势新变化,全面落实改革试验任务,持续深化国资国企改革、东北亚开放合作等领域改革创新,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实现新的更大突破,实现“一年一大步,三年上台阶”的目标,为辽宁乃至东北老工业基地结构调整探索新路径、贡献新经验。

  沈阳日报沈报融媒记者赵国清

  通讯员刘海凌/文

  安呈浩张文魁/摄

(此文不代表本网站观点,仅代表作者言论,由此文引发的各种争议,本网站声明免责,也不承担连带责任。)

【责任编辑:admin】
热图 更多>>
热门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