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

美育不等于艺术教育

时间:2016-05-08 14:57

来源:作者:点击:

  审美教育和艺术教育都是人类认识世界,按照美的规律改造世界、改造自身的重要手段。二者有紧密的联系,但是也有较大的区别,不可混淆。

  审美教育同其他教育比如德育、智育和体育有相同的一面,都是促进人的成长进步,但作为特殊的美感教育,它有着自己的独特性。审美教育的独特性表现在它具有强烈的情感性,而且有别于理论说教,审美教育中的情感因素很大一部分是通过某种形象手段来实现的,因为美的事物是具体可感的形象,这样才能给人以愉悦的感受。审美教育以各种美的形象来感染人、打动人,使人产生情感的共鸣,所谓“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作为教育者来说,审美教育不能靠理论的说教,仅仅流于形式的话,往往适得其反。由此,艺术成为审美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艺术教育是通达审美教育的重要方式和手段。作为社会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艺术主要是满足人们多方面的审美需要,从而在社会生活尤其是人类精神领域内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但是除了艺术,通达审美的手段还有很多,比如自然美、社会美,甚至生活本身也是审美教育的重要形式。因为美的本质是人的自由之境,美意味着使人从非审美状态走向审美状态,也就是从非自由走向自由。在生活中,我们发现即便原本并非艺术而是技术性的东西,达到了某种自由之境,也可以变成审美,比如庄子讲的“庖丁解牛”的故事。在这种自由和审美之境中,最根本的特征是解放了人自身的束缚,亦即人的身体和心灵的束缚,人克服身心的分裂,而成为身心和谐的人。我们在美中看到了人与万物的相互生成,美的存在境界不仅带来了人与人的和解,而且也带来了人与万物的和解,人与精神的和解。

  由此,艺术不能等同于审美,审美也不能等同于艺术。一方面艺术可以表达除了美之外的很多复杂的人类思想情感,另一方面艺术都要经过技的阶段训练,而这个阶段一般不会美。艺术和技术的联系本身就比较紧密,“艺术”这一语词本身就表明了它是一个技艺的活动,因此技艺是作为艺术自身最直接的规定性。虽然艺术和技术区别很大,但是毫无疑问艺术也是从技术开始的,而这个阶段不仅不美,反而使人痛苦,一方面是大量的重复性的训练带来的,另一方面,对于很多练习艺术的儿童来说,他们还不大明白美和自由等高深的问题,而只能辛苦地做基本功训练。

  但是,功利化的艺术教育颠覆着艺术的价值,在艺术教育方面,无论学校、家长还是孩子都纷纷走入误区。各种 “艺考”现象背后折射着人们的认识盲区和就业压力。似乎懂一点儿艺术常识便能有一个基本的职业设定,同时又能得到社会的尊重和认可,于是部分青年人以为选择 “艺考”这条路便是选择了就业的终南捷径。他们并不懂得真正的艺术是什么,由于对一般性艺术技艺和艺术的混淆,造成了对于艺术的严重误读。如此庞大的 “艺术选择”之人靠着自己的功利心和学校的功利化“培养”之后,根本不能成为社会所需要的艺术人才。与这些盲目冲动相伴随的,是目前的艺术教育偏重于技术和技巧的训练,违背了审美的初衷,如此功利化的艺术教育不但与审美教育脱离,甚至完全背离了审美教育,导致艺术教育不但不是培养完美的人性,反倒使人背上了沉重的精神负担,这种艺术教育的现状无疑与审美教育的本性背道而驰。即便在高校艺术专业的教学中,也往往会存在侧重技法、技巧的传授和训练,而忽略了对学生人格、性情等方面的培养,因此很难实现审美教育培养完满人格的目标。

  由此,我们应时时把握审美教育与艺术教育的辩证关系,要做到二者兼顾,既要有基本的技术训练,又要立足于人品、学问、才情、思想和人格精神的培养,特别是对学生来说,美育更重要的是通过适当的艺术相关训练引导自己的兴趣,让学生享受这个过程,而非一定要达到一个什么水平和高度,这对于走出我国当前艺术教育重技巧、轻视传统审美精神和文化,以及艺术商品化的困境都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作者单位:西南政法大学哲学系)

(此文不代表本网站观点,仅代表作者言论,由此文引发的各种争议,本网站声明免责,也不承担连带责任。)

【责任编辑:admin】
热图 更多>>
热门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