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

40个国家地区500所院校亮相中国国际教育展

时间:2016-10-17 08:42

来源:作者:点击:

人民网北京10月14日 (郝孟佳 赵英梓)今天,记者从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获悉,2016中国国际教育展将于10月22-23日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开幕。来自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意大利、韩国以及中国香港等逾40个国家和地区近500余所海外院校参展。

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副秘书长沈雪松表示,中国国际教育展以国家展团、主宾国机制、只接受海外正规院校参展、倡导现场面试、力推校际合作等特色,成为海外各个国家进入中国留学市场的主流宣传渠道,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各国正规院校荟萃,海外院校代表云集,传递权威公正的信息,规避信息不对称的留学风险,让优质教育资源惠及每一个学生和家长,成为中国留学市场动态走向的风向标。

40个国家地区500所院校亮相中国国际教育展

欧洲硅谷爱尔兰荣膺主宾国,七大名校悉数亮相

被称为“欧洲硅谷”的爱尔兰今年首次成为主宾国,爱尔兰教育推广处将组织19所院校参展,包括7所知名的世界五百强综合性大学都柏林圣三一大学、都柏林大学、爱尔兰国立科克大学和爱尔兰国立大学高威等。目前已经有超过5,000中国学生在爱尔兰接受高等教育,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留学生群体。爱尔兰政府也非常支持国际学生到本国学习,并采取一些鼓励措施,学生享有长达12个月的停留签证。去年爱尔兰教育与技能部推出了“爱尔兰爱心奖学金”项目,该奖学金项目自2015年9月启动以来,由17所爱尔兰高校、2所爱尔兰公司提供200多个奖学金项目,共计70万欧元,涵盖上百个不同学科和领域。

英国脱欧公投后,仍组织最大展团亮相

作为英国中学教育的领军者,15所英国寄宿中学亮相北京和上海,力推英国贵族式精英教育。自2014年起5年内,英国政府拟将外国学生人数提高20%,新增人数达到9万,同时扩大各类奖学金的比重。2015年,英国政府宣布取消对英国高校的招生人数限制。该政策增加了中国学生进入顶尖英国院校的几率。业内人士分析,英国留学政策开放务实,门槛也是呈逐步降低的趋势,所以未来的留学特点呈“两低”,留学低龄化和留学费用降低。英国脱欧公投后,各种因素交织,导致英镑贬值,各类工薪阶层会选择英国;英国也是中国小留学生热衷之地,低龄化留学热潮仍将延续。

加拿大教育国际战略助力加拿大留学驶入快车道

自2013年加拿大政府推出教育国际战略,2014年加拿大政府宣布加拿大和中国政府将互相授予最长可达10年的多次往返访问签证,加拿大的“到2022年,赴加留学科研人员比现在翻一番,达到45万人次”的这一长远目标,驶入快车道,进入黄金期。本次展会,加拿大全球事务部以及加拿大驻华大使馆联合组织加拿大展团,70余所教育机构参展,提供从小学到博士等各个学习阶段的优质课程。

美国仍是中国学子寻求高等教育的首选目的地

据2015年美国国际教育交流开放门户报告显示,在2014/15学年,美国高等院校的国际学生人数达到974926人,比上一学年增长了10%,创35年来最高年度增幅。美国吸纳了全球450万高校学生,稳居世界第一。这种强劲的增长证实,美国仍然是全球学子寻求高等教育的首选目的地。

今年展会,美国驻华大使馆-EducationUSA将继续领衔60余所美国院校,组成美国国家展团,扎堆摆擂,现场答疑解惑,并举办“最新赴美留学申请趋势和留学签证解析”讲座,权威解读真实的留学美国最新政策和资讯。

专业不对口,“海龟”也难就业

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国际留学生出口国,2014年出国留学人数达到46万,2015年达到52万,预计今年将超过56万。据有关专家预测,未来十年出国留学,选专业,就是选就业,选前景。首当其冲的是财经专业,包括金融、精算、会计、保险等专业;第二,语言类专业需求增多,法语、西班牙语、意大利语、阿拉伯语、俄语、波斯语等;第三,工科类专业最实用,如建筑、运输、电气工程等;第四,文科类机会增加,如创意产业、信息传播等。

据专业人士,工程、金融虽热,但学生个性有别,适合的发展方向也会不同,逆着兴趣盲目追赶潮流的留学同样容易失败。部分海归就业难是由自身素质不高造成的,有人却顺势而为,冷门国家选择热门专业,就业前景广阔,所以,方向比努力重要,这句话同样适用于出国留学。

专家支招:如何选择专业和学校

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副秘书长沈雪松表示,留学生在了解了各个学校的综合情况和不同专业的实力后,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专业和在就业前景较好的专业。其次,要认识到,对未来的工作来说,在大学里所学到的内容远远不够,大学只是培养自己的思辨能力和学习能力,毕业后仍需要继续学习,但选择了与未来职业相关的专业,可以提前接触这方面的知识,为日后就业做好储备。选择好专业后,学生还应该考虑学校排名、专业实力、就业前景等,另外,安全、人文环境也应考虑。同时,家长不能独断,也要多听听孩子的想法。仔细分析专业和学校的利弊,最后还是尊重孩子的选择。

(责编:赵英梓、林露)

(此文不代表本网站观点,仅代表作者言论,由此文引发的各种争议,本网站声明免责,也不承担连带责任。)

【责任编辑:admin】
热图 更多>>
热门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