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作者:点击:
还记得那些年,感动过我们的人工智能电影吗?《超能陆战队》里的暖男看护机器人大白(Baymax),《我的机器人女友》中保护男主人的英勇“女友”,《她》中拥有迷人声线的萨曼莎(Samantha)及《机器人总动员》中的地球废品分装员瓦力(Wall-E)。虽然影片讲述的角度各有不同,但他们都讲述人与人工智能之间的感人故事。也许,正因为这些具备 “类人能力”(如视觉、听觉、言语能力等)的机器人,才逐渐淡化传统机器人“冷冰冰”的刻板形象。
说起大白,他不仅外形呆萌,还有着为人着想的好心肠,堪称机器人界的“暖男”。作为医疗看护机器人,他体内搭载一个主芯片,记录了一万多个医疗程序,不仅能感知主人身体状况,还会根据其情感做出回应,成为他的贴心好友。他能举起一千磅的重物,在主人遇到危难的时候,还会挺身相救。
其实,暖心大白不仅存在于虚拟的动画空间,在现实生活中,机器人的认知技术,也逐渐由高不可攀的尖端科技,走向亲民路线。有关人类与人工智能(AI)未来的相处模式,也在前沿科技和教育领域,掀起了讨论热潮。而在浪尖的STEAM(科学+技术+工程+艺术+数学)教育,也受到了更多人的关注。
在2月刚落下帷幕的2017年微软全球教育合作伙伴峰会(GEPS)上,一直致力于STEAM教育及DIY机器人解决方案的科技品牌Makeblock,作为屈指可数的亚洲区域教育合作伙伴,受邀参会并探讨未来教育的发展趋势。
在会上探讨的未来人工智能的应用场景中,Makeblock市场部负责人张鑫讲解了一个有趣的概念:让孩子在低龄学习阶段,开始接触最前沿的AI知识,并经由物理世界的真实反馈,更好地理解AI的逻辑,培养共情。
提及共情,鲜少有人会直接联想到机器人,但如果能将其与认知服务做结合,那赋予机器人人工智能将不再遥远。现阶段,微软、Facebook及Google等科技巨头公司都涉足了人工智能的技术开发。以微软Azure为例,其认知服务包含了人脸识别API、情绪识别API及计算机视觉API。用户只需编写几行代码,就可以在iOS、安卓或Windows跨平台完成配置。
试想一下,如果未来孩子们能自己动手,在机器人搭建过程中,添加满足自己需求的认知服务,或许他们也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大白。
图为Makeblock市场部负责人张鑫(左),在微软GEPS峰会上分享他对AI共情概念的理解。右为微软教育合作伙伴高级总监,Chris Bunio
图为Makeblock互联网业务部产品经理王宇,在GEPS上展示与瓦力相似的Makeblock机器人
(此文不代表本网站观点,仅代表作者言论,由此文引发的各种争议,本网站声明免责,也不承担连带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