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作者:点击:
原标题:一条长江路折射芜湖教育巨变
华强中学、向阳小学、市29中学、田家炳实验中学、王家巷小学、市27中学、大庆路小学、安师大附属外国语学校、育红小学……这一所所中小学校,从北往南坐落或紧靠在江城主干道长江路的两侧,就像一串“明珠”,让长江路这条曾经的芜湖工业干道,成了今日芜湖一条重要的“教育专线”。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这条曾经的工业干道物换星移,随着一家家工厂、企业迁出,一个个现代化的住宅小区拔地而起,带来的是一座座中小学校的新建、扩建、改建,它的教育“内涵”的扩充,从一个角度折射出芜湖教育发生的巨大变化和疾速的发展。
历经沧桑没变的只有校名
今年8月上旬,正值一年中的高温酷暑季节,有着139年历史的芜湖名校育红小学,乔迁新校园。
新校园邻近老校园,虽然只有一箭之遥,但呈现在人们面前的是“两个世界”。前者的建筑面积是后者的10倍,行政楼、教学楼、综合楼、文体中心、足球场、网球场、篮球场等一应俱全,现代化气息扑面而来。而老校园只是弹丸之地,让这所江城名校多少年来一直“螺蛳壳里做道场”,1000多名学生连做早操都伸不直臂膀,师生们做梦都想有一个新校园,这个梦终于在这个8月实现了。乔迁现场,校长和老师们满头是汗却一脸喜气,他们说,天很热但心更热,百年育红的校园终于迎来了“脱胎换骨”的这一天!
如今,长江路两侧的中小学校园几乎全是新的,许多中小学经过新建和一次次改建、扩建,几十年前老校园已经没有留下一砖一瓦,保留下的仅仅只是一个校名。
朱宗伟老师几年前从市29中调任市27中校长。昨天采访时,他说自己是1990年大学毕业分配到市29中任教的,在那里一教就是20多年,前几年才调任市27中,亲身经历了市29中的变迁。
他说,1990年大学毕业去市29中报到时,当时家住城南的他,都不知道市29中的具体位置,印象中好像公交车都不通达。当他骑着自行车一路行一路问终于找到学校时,才发现已经到了市区的“边缘”,从学校向北望,竟是一派田园风光。学校又小又旧,不是平房就是二层小楼……在市29中任教的20多年里,他印象最深的是一次次扩建、改建,如今的市29中校园,早已没有当年他报到时的一丝痕迹,呈现在人们眼前的是一个现代化校园,让走过那段历史的人,不禁感叹变化之大、发展之快。朱宗伟笑着说,近30年光阴一晃而过,自己从一个小青年变成了中年大叔,而学校的容貌,却从破旧沧桑,变得容光焕发,越来越亮丽,越来越气派。
还有,华强中学是全新的,田家炳中学是全新的,向阳小学新校园已经建成不久将投入使用……安师大附外这所具有特殊历史意义的校园,如今除了圣雅各等几幢已列为历史文物受到保护外,其它建筑也都是全新建造的,除了外型与保存的历史建筑和谐一致外,内部建设更现代化,更适合教育教学的需要。
集聚芜湖优质教育资源
改革开放40年来,长江路不仅从芜湖的一条“工业干道”,变成芜湖的一条“教育干道”,而且还变成了芜湖一条“优质教育资源大道”。可以这样说,如今芜湖还没有任何一条道路可以像长江路那样,有那么多的“名校”依傍在它的两侧。
长江路由北向南,市29中、市田家炳实验中学、市27中、安师大附外、育红小学,都是芜湖市基础教育的名校,从小学到初中再到高中,三个学段的优质学校,在这条大道上都不缺。特别是初中学段,市29中、市27中和安师大附外,这三所学校的整体实力如今在全市处于绝对领先地位。
名校培养名师,名师助推名校。在长江路两侧中小学校中,目前已产生了4名市级名校长工作室主持人,省特级教师、市骨干教师、市学科带头人更是人数众多,反映出这条道路上师资队伍的雄厚。
这条芜湖市“教育干道”并不保守,在自己发展壮大的同时,还在不断地向外输送优质教育资源,走出去办分校、建新校区,助推全市基础教育整体水平的提升。育红小学办起了城东旭日天都校区、市27中办起了东方龙城校区、安师大附外办起了城东校区……还有派出优秀教师外出支教,接受域外教师培训、挂职等,长江路优质教育资源的外溢,让更多的孩子在家门口就可以受到优质教育,为教育均衡发展贡献了力量。
一条路折射芜湖教育巨变
改革开放40年来,芜湖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原来的城郊变成了城市的中心区,原来的农村蜕变为市区,一条条大路“横空出世”,在人们眼中延伸、拓展……芜湖的教育事业也随着城市道路的延伸而不断发展壮大。长江路两侧40年来学校的发展、提升,只不过是芜湖教育发展的一个缩影、一个局部。40年中,芜湖教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昨天,记者从市教育局采访了解到,经过40年的发展,目前芜湖市拥有各级各类学校1048所(含民办426所),其中普通高等院校10所,普通高中43所、中等职业学校24所、初中167所(含九年一贯制学校44所)、小学298所、幼儿园500所、特殊教育学校5所、国防教育学校1所……全市各级各类学校在校学生达64万人,教职工4.4万人。
近年来,芜湖市深入实施科教与人才强市战略,全力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形成了“基础教育高质量、职业教育有特色、终身教育成体系”的事业发展格局。我市先后被列为全国新课程改革实验区、全国教育信息化区域试点城市……
抓均衡发展,促进城乡教育一体化。2011年以来,全市累计投入资金近20亿元,迁址新建34所学校,新建20所学校,完成453所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四县四区全部通过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区)国家评估认定。抓优质均衡,促进资源配置更优化。全市已成立中小学和幼儿园教育集团34个,优质学校办分校(分园)83个,集团内各成员学校实行资源配置、教师配备、教学管理、评价体系四统一,推进我市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强化师资培养,提升专业化水平提高。通过名校长培养、名师带动、名班主任引领,建立48个名校长(园长)、30个名师、34个名班主任工作室,通过研修培训、课题研究、考察学习、交流研讨、活动引领等方式,带动800余名优秀校长、中青年教师专业成长。
加快教育信息化,推进教育现代化。作为全国教育信息化区域试点城市,我市加快教育信息化步伐,目前全市中小学宽带接入率、校园网建有率均实现100%,班级多媒体设备配备覆盖率实现100%,实现教学点在线课堂全覆盖。我市还率先开展在线课堂实验,将优质教育资源推送到教学点和农村学校,在线课堂模式获得教育部的高度肯定。
(此文不代表本网站观点,仅代表作者言论,由此文引发的各种争议,本网站声明免责,也不承担连带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