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作者:点击:
【民生证券解读“权威人士谈中国经济”:股市去工具化 指数不再受监管】对于股市,管清友的解读是:既然要“去工具化”,股市的功能是“股市要立足于恢复市场融资功能、充分保护投资者权益,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加强发行、退市、交易等基础性制度建设,切实加强市场监管,提高信息披露质量,严厉打击内幕交易、股价操纵等行为。”从监管层面来看,要强化监管,而指数不再是监管的范围,要防止股市的异常波动影响流动性和金融安全。(澎湃新闻)
5月9日,“权威人士”再度发声谈中国经济。当日出版的人民日报头版转二版刊登了《开局首季问大势》的权威人士谈当前中国经济文章。
这是“权威人士”自2015年5月以来,第三次以此规格在人民日报上谈中国经济。第一次是2015年5月25日刊登的《五问中国经济》,第二次是2016年1月4日刊登的《七问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开局首季问大势》(以下统称:访谈)一文是五问结构,分别是:经济形势怎么看?宏观调控怎么干?供给侧改革怎么推?预期管理怎么办?经济风险怎么防?
其中,访谈指出:中国经济运行不可能是U型,更不可能是V型,而是L型的走势。访谈还明确了股市、汇市、楼市的政策取向,即“回归到各自的功能定位,尊重各自的发展规律,不能简单作为保增长的手段”。
上午10点30分,民生证券研究院执行院长管清友紧急召开电话会议,分12个要点详细解读了访谈的内容。
管清友认为,访谈代表了中央高层的声音,包含了预期管理的意图,是对过去一段时间预期政策的总结评价。对于股市,根据访谈的内容,管清友在最后的问答中表示,其个人认为,只要不发生类似去年股灾的情况,“救市”的状况不太会发生。
以下为澎湃新闻根据电话会议记录的12个要点。
1、对经济反弹有客观认识。
管清友指出,访谈明确,中国经济是L型,而且L型不是很短的时间。也就是说,未来一段时间内,中国经济是平的,即便在季度上有所谓的反弹或回落,幅度都不会很大。
从资产轮动方面来看,管清友指出,资产伦敦特别快,很难抓住资产的特点,而呈现短期化、杠杆化的特征。
访谈里提到“我国经济潜力足、韧性强、回旋余地大,即使不刺激,速度也跌不到哪里去”,管清友对此表示,没有太值得担忧的。其此前预测,今年2季度很可能是经济反弹的高点,但持续性不够。
2、地方政府和企业要认清形势,主动调研。
管清友指出,在这轮去产能的过程中,存在中央和地方政府存在博弈的现象。而这造成了去产能的困难。
值得一提的是,“去产能”不能仅仅依靠市场手段。如访谈中明确表示:去产能,各地要明确具体任务和具体目标,加大环保、能耗、质量、标准、安全等各种门槛准入、制度建设和执法力度;处置“僵尸企业”,该“断奶”的就“断奶”,该断贷的就断贷,坚决拔掉“输液管”和“呼吸机”。
3、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还是主要矛盾。
访谈明确提到: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最重要的是正确理解中央提出的“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管清友解释,供给侧是主要矛盾,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必须加强、必须作为主攻方向。
管清友指出,此次访谈对于供给侧改革的说法与1月4日权威人士提到的是一脉相承的,并且强调,需求的扩张要适度,而不是过度。
同时,按照访谈的说法,管清友认为,很多人期望通过强力的刺激来解决当前的经济问题恐怕是不现实的。
其中,对于供给侧改革的“三去一降一补”中的“去杠杆”,中央高层对于高杠杆的危害非常清楚。
如访谈中的“树不能长到天上,高杠杆必然带来高风险,控制不好就会引发系统性金融危机,导致经济负增长,甚至让市场的泡沫。
7、供给侧改革事关国家未来,中国经济的长远发展。
访谈提到:中央提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工作的主线,往远处看,也是我们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生命线”,是一场输不起的战争。
在管清友看来,这句话说得很重,体现了中央层面在供给侧改革的决心。
管清友称,中国是单一体制,在从上而下推动改革有优势。其续指,中国此轮改革有三大核心任务:国企改革、金融体制改革、土地制度改革。要重新明确国企改革定位,要按照市场化的路子走下去;金融体制改革要改变以国有大型金融机构为主体的金融体制;土地制度也要解放思想。并且,改革要坚持市场化手段和行政手段并行。
8、预期管理。
访谈关于处置僵尸企业等都有明确说法。
如“去产能,各地要明确具体任务和具体目标,加大环保、能耗、质量、标准、安全等各种门槛准入、制度建设和执法力度;处置‘僵尸企业’,该‘断奶’的就‘断奶’,该断贷的就断贷,坚决拔掉‘输液管’和‘呼吸机’。”
管清友指出,本次访谈对预期管理强调实事求是,访谈指出,要“不同的专业的声音展开讨论”,强调宏观经济政策不能“摇来摆去”。
包括,“如果我们还走需求刺激的老路,市场就会担心迟疑、无所适从”、“要善于进行政策沟通,加强前瞻性引导,提高透明度,说清政策目的和涵义,减少误读空间,及时纠偏,避免一惊一乍,不搞‘半夜鸡叫’。”
以及“我们的成绩和不足都摆在那里,适当的正面宣传对引导预期、提振信心是必要的,但是,对成绩不能说过头,对问题不能视而不见,甚至文过饰非,否则会挫伤信心、破坏预期。”管清友认为,这些说法都非常实事求是、非常有勇气。
9、宏观调控问题。
管清友指出,按照访谈的思路,宏观调控要结合政策、控制风险。财政政策要发挥更大的作用,货币政策要更稳健。
其指出,按照访谈的基本基调,要注意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边际上的变化。管清友同时表示,担心一定程度的泡沫。
10、就业问题。
访谈提到“稳定和扩大就业是宏观经济政策的重要目标”。
访谈指出,产能过剩带来的问题是“这次产能过剩带来的一大教训是,距离上一轮国企改革10多年后,国企”人浮于事“仍很严重,职工”下不来“”裁不掉“,企业办社会、政企不分、企社不分的问题依然突出。”、“本轮国企改革一定要在这方面取得实质性突破,真正把国企建成能面对市场竞争、以质量效益为导向的现代企业。”
管清友指出,国企改革和去产能紧密相关,并且期望这次访谈对于改革能够体现到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中。
11、对于通胀的担忧。
管清友指出,访谈对短期通胀的情况没有下结论,但关注到了,而且提出了对低收入群体的保障措施,因此,对于通胀的情况还需要观察。
“现在对于通胀的观点是有分歧的。必须明确的是,流动性过剩。”管清友续指,今年以来,在资产流动中确实出现了“脱虚向实”,而这会不会走到消费品价格是需要密切关注的。
管清友认为,如果通胀比预期更严重,未来在货币政策操作上可能会出现微调。
12、结构调整阵痛。
管清友指出,打破刚性兑付,大企业大而不倒的局面,确实会释放金融风险。
“韩国当时股票跌了一半、汇率跌了一半、债券收益率上升非常之大。我们也要注意在推动供给侧改革的过程中防范风险。”管清友认为,国外的经验对于政府相关部门都具有启示意义。
“结构调整阵痛期不是白说的,可能真的很痛,而且想要绕过很难。”管清友说。
观点评论>>>
王秦伟:中国经济中期增长需靠结构性改革
澳总理:抓住中国经济发展带来的机遇
机构专家>>>
惠誉:中国经济增长放缓为目前全球所面临的最大风险
李迅雷:从企业年报季报看中国经济是否见底
(责任编辑:DF010)
(此文不代表本网站观点,仅代表作者言论,由此文引发的各种争议,本网站声明免责,也不承担连带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