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作者:点击:
作为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的重要方向,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是我国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也是发展海洋经济的先导性产业,《中国制造2025》将海工装备及高技术船舶列为十大重点领域之一。记者从临港经济区获悉,近年来,临港经济区造修船及高端海工装备制造产业频频传出捷报,产业发展势头强劲。从结构看,目前临港经济区海工产业积聚成型、企业成群,总体已进入量质并进、规模扩张为主的中期发展阶段,实现海工装备制造产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跨越式增长。如今,临港经济区在国内先进海工装备制造产业版图中占据重要地位。
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自贸区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等战略的实施,临港经济区作为京津高端装备制造和海洋经济发展的重要基地,在全国乃至全球的战略地位将显著提升。
搭建海工产业6大创新平台
1建立企业创新发展联盟
临港经济区积极与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中国造船工程学会、清华大学等行业协会、科研机构开展合作,同时建立创新合作平台,以支撑园区企业发展。
2依托“大数据”搭建信息服务平台
结合“互联网+”模式,临港启动海洋工程装备智能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及时向区域内海工企业提供全球海工市场预测、技术咨询、交易中介等相关信息服务。
3打造研发设计平台
临港经济区积极促进、引导区内多家龙头企业建立科研、设计机构,开展共性技术、关键性技术和前瞻性技术研究开发。经过多年的发展,“天津临港设计”品牌效应初现。
4搭建人才支撑平台
临港建立起人才引进交流体系,拓宽国内外高层次海工装备技术人才引进渠道。同时,以天大工研院和重点海工企业为依托,建成创新方法培训基地,还建立了临港科创“众创空间”。
5建立产业金融创新服务平台
临港积极借助自贸区政策对接金融租赁产业,搭建海工装备产业金融服务平台,并引导和推动各类涉海投资、保险、租赁等服务机构建设提供项目孵化、投资融资、风险化解等定制服务。
6建立产业政策支持引导平台
按照政策主导方向,临港出台了促进海工产业发展专项支持政策,鼓励引导跨国海工装备企业等知名机构在临港设立生产研发总部,通过实施平台战略,不断完善综合服务体系,优化公共服务供给。
创新研发加速 助力“临港创造”
要制造,更要“智造”和“创造”。与其他产业一样,临港经济区在发展海工装备制造产业中尤其注重引进配套的研发机构,着力打造先进海工装备制造业的创新平台支撑体系,增强产业自主创新能力。截至目前,临港经济区已建成太重企业技术中心、中际装备企业技术中心、天津市海洋装备技术工程中心等各类科技创新服务机构、平台组织29家,市级科技企业孵化企业37家。其中,新港船舶重工建立船舶、修船和重机3个设计所,能按照国际规范规则和多家船级社标准设计建造50万载重吨以下各类船舶以及重型机械;博迈科聘请海外设计专家,组建系统集成设计机构;太重(滨海)成立50余人的专业设计团队。
尤为可喜的是,以博迈科为代表的临港海工企业,目前正在加大自主研发力度,重点发展深海平台、集成模块、采油树等,引导发展FPSO等高端大型海工装备,不断转型升级。
此外,临港经济区还通过优化提升传统海工板块,加速发展新的海洋板块,形成以中船重工、电力机车项目为代表的海陆运输设备制造板块,以博迈科项目为代表的海洋石油开采设备板块,以太原重工等项目为代表的起重吊装设备制造板块。
龙头带动产业集群发展
根据相关规划,临港经济区海洋工程集聚发展区规划面积35平方公里,以海工装备制造、海工装备高端配套和海工装备服务为主导方向进行产业集聚,形成以成套装备为核心、以基础部件为支撑、以全链服务为特色的完整海工产业体系。
如何让海工装备制造产业发展蓝图变成现实呢?临港经济区给出了自己的答案。依托区域资源优势,临港经济区抓住战略机遇叠加的有力契机,打造“1+1+1+N”的创新发展模式(即一个明确的发展目标、一个驱动要素完备的发展载体、一批龙头企业集聚的产业集群、多个产业发展的创新支撑平台),让临港经济区高端海工装备制造产业迅速崛起。而《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在天津临港经济区建设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基地”,更是提升了临港海工装备制造产业的发展能级。
值得关注的是,伴随着一系列创新发展模式的实施和深化,临港经济区集聚众多海工企业植根临港,创造临港海工产业集群发展的良好态势。如今,这些龙头项目及其对配套产业的拉动,正成为临港经济区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相关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已入驻临港经济区的船舶海工及相关企业累计达到23家。临港经济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经过近年来的发展,临港海工装备制造业初步形成一定的规模,驻区海工企业包括太重滨海、博迈科、电力机车、中际装备、新港船厂等国内外知名企业达到数十家。“海工装备制造业已经成为临港经济区的支柱产业和未来的产业发展重点。”
不只是海工装备制造,临港经济区造修船产业也是捷报频传。全球最先进的高效、节能、环保型超大汽车滚装船日前在临港下水。与此同时,被认定为目前世界最大型的非官方医院船也在临港开建,18万载重吨节能环保型散货船2号船近日出坞。
打造可持续的海工装备产业集群
“未来五到十年是我国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和海洋经济发展的关键时期。临港经济区将以‘打造高弹性、可持续、具有临港特色和竞争力的海工装备产业集群’为产业目标,形成我国海工装备制造产业发展的集聚区。”相关负责人表示,到2020年末,临港将培育10家以上具有较强自主创新能力的科技型船舶和海工龙头企业集团,引进培育年销售收入超过50亿元企业10家以上、超10亿元企业15家以上;船舶海工装备产业年销售收入达到1500亿元,年均增长超过30%,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30%以上,形成我国海工装备制造产业发展集聚区。
其中,在高附加值船舶方面,临港经济区将重点研发制造气体动力及混合燃料等绿色节能环保船、大型挖泥船等工程疏浚船、5000箱以上集装箱船、LNG船等。
在海洋油气开采储卸装备方面,重点发展5000吨级海上石油钻井平台、钻井船、物探船、起重铺管船、海上油气开采船舶、液化天然气船、海洋建筑工程船、浮式钻井生产储卸装置(FPSO)等配套设备。
在海工关键配套设备方面,重点发展船用智能化电控系统、高端船用发电机、新型船用齿轮箱、甲板机械及关键部件等。
在关联服务产业方面,临港经济区将加速发展海洋工程总承包和专业分包等高附加值海工装备服务业,大力发展海洋金融、保险、租赁、海工装备产业风险投资基金服务。
(此文不代表本网站观点,仅代表作者言论,由此文引发的各种争议,本网站声明免责,也不承担连带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