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作者:点击: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首次纳入了“数字经济”这个关键词,提出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我省全面实施数字经济“一号工程”,全力打造网络强省、数字浙江,争创国家数字经济示范省。
数字经济正在成为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的重要驱动力,多数地区在这一新浪潮面前都处于同一起跑线,为各地抢占先机、加快发展提供了历史机遇。
常山作为浙江省的加快发展县,当前正处于产业转型升级、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时期,我们要把数字经济作为追赶超越的新动能,推动高质量发展,在区域竞争中实现弯道超车。
1
实现弯道超车,要有通达顺畅的“快车道”。
赛道是赛车通往终点的必经之路,其通畅程度直接决定着赛车能否顺利超车、直通终点。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数字经济,离不开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基础设施的支撑和驱动。特别是随着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关键技术的广泛研发和应用,有力地发挥了基础性、先导性作用,为数字经济的发展带来了无限的可能。
我们要把完善信息基础设施作为发展数字经济的重要抓手,持续加快4G网络、光纤宽带、公共互联网等基础通信设施建设,加快构建高速、移动、安全、泛在的新一代信息网络,不断提升关键网络能力,拓展信息化应用。
2017年末,常山县信息化发展指数为90.51,比2016年提高7.06%,增速位列26个加快发展县第一。全县国际互联网用户(不含手机)24.9万户,移动电话用户24万户,占全县总人口70%以上,基本实现宽带网络对城区、集镇所在地和行政村的覆盖,支撑数字经济发展的网络环境和用户基础明显改善。
2
实现弯道超车,要有动力强劲的“新引擎”。
超车要有足够的动力,动力来自于强劲的引擎。一方面,数字经济是产业升级、经济高质量发展新的源泉动力;另一方面,产业融合也是推动数字经济发展的主引擎。
当前,数字经济正在加速向传统产业渗透,不断从消费向生产、从线上向线下拓展,平台经济、分享经济、创意经济等新模式新业态持续涌现。只有打通数据挖掘、融合、应用的产业链条,驱动传统产业实现数字化转型,才能推动数字经济的发展。
常山县大力实施“数字+产业”升级行动,积极搭建数字产业发展平台,依托“云耕小镇”创建全省第三批特色小镇,着力推动农机、轴承、智能货车等传统制造业数字化转型。
围绕发展胡柚、油茶等特色农业产业,大力推行农业智慧种养、农产品质量智能监管等数字化技术,运用大数据平台、电子商务平台带动农产品智慧营销。聚焦发展智慧物流,落地众卡物流产业园项目,全力打造全国最大的卡车运力平台。
3
实现弯道超车,要有全盘掌控的“赛车手”。
在比赛过程中,赛车手依托方向盘控制按钮实时掌握赛车状况,及时作出反应,其分析、判断、操控能力往往左右着竞赛的结果。
在数字经济时代,如果把城市比作一个人,数字就组成了人的神经系统,通过海量数据的搜集、处理、加工、分析,构建“城市超级大脑”,打造“智慧城市”,实现让数据服务城市思考、判断、决策和管理运营。
常山建立县级“数据大脑”数据交换中心,在衢州市城市大脑建立常山数据专区,实现本地数据全归集,支撑智慧城市建设。成立数字城管指挥中心,纳入27个专业部门,搭建智慧化城市管理平台,开发“市民通”APP,一体化发现、协调、解决城市管理中的难题,不断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和城市品质。
深入推进“雪亮工程”,已建成的2285路点位全面联网,实现公共安全视频监控的“全域覆盖、全网共享、全时可用、全程可控”,最大限度实现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提升社会治理智能化水平。
4
实现弯道超车,要有定位精准的“切入点”。
超车就必须变向,关键在于找出到下条直道最近的切入点,果断打好方向,先人一步、占据优势。
数字经济赛场上,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新技术已经比较成熟,人人都可以熟练应用,但是选择的切入点各有不同。
我们要结合本地区的工作实际,着眼于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积极推进数字经济与教育、医疗、就业、养老、交通等民生领域的融合发展,加快信息化服务普及,助推社会进步。
常山在医疗领域深化“医联体”“医共体”建设,充分发挥数据和人工智能在智能导诊、医保结算支付等关键诊疗环节中的作用,让群众更方便、快捷、高效地就医;在就业领域建立“常山阿姨”从业人员数据库和储备资源库,帮助3000余名农村妇女就业,全年带动增收3亿元以上;在交通领域推广应用公交智能调度系统,引进“松果共享电单车”,让市民享受更加便捷实惠的公共交通服务
5
实现弯道超车,要有风驰电掣的“加速感”。
完成超车以后,还要持续深踩油门、加速前行,确保在到达终点前始终保持领先位置。我们要把数字化转型作为高质量发展的加速器,聚力发展数字经济,加快建设数字政府,全面提升政府治理和服务能力。
常山以“最多跑一次”改革为牵引,仅用42天时间完成9800平方米的行政服务中心升级改造,进驻政务服务事项达1386项,占全县政务服务事项的97.8%。
利用“互联网+政务服务”模式,发挥数字技术的赋能效应,打通数据壁垒,打破信息孤岛,不断扩大“一窗受理”政务服务事项覆盖范围,让群众和企业到政府办事“进一个门,取一个号,跑一个窗,办一件事”,并逐步向乡镇“四平台”延伸和村级便民服务中心延伸。
目前,全县233项民生事项实现“一证通办”,占全部民生事项的57%。12个部门的78项事项实现移动端办理,农村建房审批时限从45天缩短到7天,极大提高了政府办事效率和群众满意度。
(此文不代表本网站观点,仅代表作者言论,由此文引发的各种争议,本网站声明免责,也不承担连带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