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作者:点击:
残破的军帽,褴褛的军衣,裸露的脚丫,老战士横笛吹奏,膝上依着凝神倾听的小战士……这尊曾多次进入小学课本的经典铜塑《艰苦岁月》,生动刻画了琼崖红军在母瑞山艰苦鏖战而依然保持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承载了几代人的集体记忆。
日前,为纪念建党95周年,原创作者、我国当代著名雕塑家潘鹤按照原样铸造的第二尊《艰苦岁月》铜塑已移至母瑞山革命根据地纪念园,静待后人的瞻仰与缅怀。
母瑞山曾两次成功保留革命火种,创造了琼崖革命“23年红旗不倒”的奇迹。历史的硝烟早已远去,红土地的脉搏生生不息。
纪念园书写琼崖传奇
从定安县城一路驱车向南,在满山的葱郁草木间,一面面鲜红的旗帜和一座座红军浮雕默立在山脊之上,向游人指引着母瑞山的方向。
1996年8月1日,母瑞山革命根据地纪念园在原琼崖红军操场司令台遗址落成,同年被列为省级革命纪念建筑物,并先后入选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100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之一。
随着海口到母瑞山的红色旅游客运专线的开通,越来越多的游客向母瑞山奔赴而来。2016年,定安县投入4000万元继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母瑞山红色旅游景区,一个具有鲜明特色的红色旅游品牌正在悄然崛起,一段永不磨灭的红色记忆也正续写着今日的传奇。
40万人走进红色课堂
6月29日,母瑞山革命根据地纪念园讲解室里,一位身形清瘦、白发染鬓却精神抖擞的老者,正在讲述母瑞山革命故事。满座凝神屏气,听到曲折处,无不动容。
他便是母瑞山革命根据地纪念园园长兼一号讲解员——王学广。曾担任中学校长、农场科长、工会主席的王学广,自2001年退休后站在这个“讲台”,“15年不曾误过一场”,受众逾25万人。这位78岁老人的讲解从来不用麦克风,全程脱稿,浓浓海南味道的普通话有着一股神奇的魔力,让听者永不能忘怀。
临高县十多名女医护人员前来参观听讲,当听到战士们在母瑞山上过着缺衣少食的生活时,她们几乎哭成一片;一位80多岁老人在听王学广讲解时,突然放声大哭,原来他正是冯白驹当年的警卫员;一路辗转跋涉,不惜支付高昂的路费,深圳某交通公司分7批共组织200多名员工,只为切身倾听那风云激荡的革命故事……
“最多的一天是2011年7月2日,共讲了16场,每场半小时,从早上8点半讲到下午6点半,中间连喝水的时间都没有!”王学广笑言,每年的5月到7月都是他的“农忙”时节,平均每天都要接待好几个团。而母瑞山自建园以来,来自全国各地,重温入党誓词,聆听革命故事的党员群众不下40万人。
母瑞山精神传承后人
6月26日,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第七地形测量队暨海南省测绘院17名党员听完王学广的讲解后,掌声雷动。
“我们搞测绘工作也常年在野外奔波,以前常常觉得自己很苦,但听完琼崖革命先烈的故事,才发现我们的这些苦根本不算什么!”第七地形测量队第二分院副院长买小争深有感触地说:“再艰难的革命也得有人干,正如再艰苦的岗位也得有人去做。”
测绘队员们打算去寻访母瑞山红军潭、马鞍岭战场等主要遗址,看到纪念园提供的简陋图示时,当场提出要发挥测绘人的专业优势,免费测绘一幅更精准规范的母瑞山影像图。“母瑞山革命故事是一场深刻而难忘的精神洗礼,为传承红色革命精神,我们应该尽一份心意。”测绘院院长李富强表示。
今年“七一”注定再次掀起母瑞山红色教育高潮。人们携鲜花与哀思,走进纪念园,接受一场深刻的精神洗礼。(记者 刘贡 刘梦晓 实习生 李梦瑶 通讯员 司玉)
(此文不代表本网站观点,仅代表作者言论,由此文引发的各种争议,本网站声明免责,也不承担连带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