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热文

《人民日报》要闻版神秘“权威人士”谈经济

时间:2016-07-08 11:05

来源:作者:点击:

 5月25日,人民日报二版要闻版几乎整版刊发“权威访谈”文章《五问中国经济》,文中以与“权威人士”问答形式解答中国经济热点话题。“权威访谈”在要闻二版出现、且几乎整版形式,这对人民日报而言较为罕见,而“权威访谈”全文未出现受访者任职单位和具体署名,亦非常罕见。

  《五问中国经济》不回避中国经济发展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和矛盾,五大问题直指市场关注的重大话题。

  经济运行在意料之中,仍处合理区间

  人民日报“第一问”关于中国经济增速回落。“权威人士”对此表示,“经济运行在意料之中,仍处合理区间”,但其也提出,“经济发展中的一些问题,短周期看可能是严峻的,需要认真对待。”

  “权威人士”对中国经济发展的总体判断是,“我国经济发展基本面是好的,有世界最高的居民储蓄率和最大的宏观经济政策空间,经济韧性大,制度优越性明显。只要把握好,就出不了大问题。

  人民日报“第二问”关于中国经济运行走势分化。对此,“权威人士”称,“经济发展总是波浪式前进、螺旋式上升,我们要扭住调结构不放松,不必太纠结于一两个百分点的起落,更不能以焦虑心态稳增长,结果事与愿违。”

  总需求低迷和产能过剩并存还会延续一段时间

  人民日报“第三问”关于中国经济下行压力较大。“权威人士”的回答是,总需求低迷和产能过剩并存还会延续一段时间,对此要有充分的准备,拿出给力的措施。

  其中,投资对经济增长具有关键作用,“我国经济发展到现在这个阶段,能不能把储蓄转化为有效投资是支撑稳增长的关键。”

  “权威人士”提到,目前居民储蓄率很高,海量资金无处可去,人们难以获得可持续的财产性收入;可另一方面,实体经济和重大建设项目缺乏资金保障。所以要打通投融资渠道,挖掘民间资金潜力,让更多储蓄转化为投资。

  对于刺激消费,“权威人士”认为,适当调工资、增收入、完善社保制度都是必须的,同时要有“令人心动的有效供给”和“让人心安的产品质量”。

  在权威人士看来,无论从国内还是从全球看,总需求收缩的局面短期内很难改变。靠熬是熬不过去的,靠刺激也不可能完全克服。走出困境,化危为机,归根到底要靠创新。

  采取大规模强刺激等老办法,可能积累新矛盾

  人民日报“第四问”关于经济运行风险防控。“权威人士”说,当前经济风险总体可控,但对以高杠杆和泡沫化为主要特征的各类风险仍要引起高度警惕。

  “权威人士”分析,中国高杠杆企业主要来自产能过剩行业、房地产行业、部分国有企业,要高度关注这些行业和地方政府债务增长的情况。在经济运行走势分化的大背景下,如果一些地区出现连续性下滑,也可能对就业带来较大影响。

  “权威人士”称,中央已经对化解产能过剩做出全面部署,楼市正面临痛苦的去库存化阶段,有效消化房地产市场库存是一个现实问题,既关系到启动需求,又关系到化解风险。要抓住市场调整的有利时机,顺应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大势,建立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从微观看,局部的风险该释放的也要及时释放,打破刚性兑付,反而有利于降低长期和全局风险。

  人民日报“第五问”关于宏观调控着力点。文章提出,今年的宏观政策主要注重两点:一是用多大力度,二是采取什么样的有效措施。宏观政策要有一定力度,达到稳增长的效果,确保经济运行处在合理区间。但是,如果采取大规模强刺激和拼投资等老办法,可能会积累新的矛盾,使包袱越背越重,结构调整步履维艰。“我们不是不要GDP(国内生产总值),而是要有质量、有效益的GDP”,这是“发展是硬道理”战略思想的内在要求。

stock.sohu.com true 澎湃新闻 report 1594 5月25日,人民日报二版要闻版几乎整版刊发“权威访谈”文章《五问中国经济》,文中以与“权威人士”问答形式解答中国经济热点话题。“权威访谈”在要闻二版出现、且几乎

(此文不代表本网站观点,仅代表作者言论,由此文引发的各种争议,本网站声明免责,也不承担连带责任。)

【责任编辑:admin】
热图 更多>>
热门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