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作者:点击:
目前,由北京市规划国土委组织编制的《北京街道更新治理城市设计导则》(以下简称《导则》)正在市规化国土委官网上进行公示,对北京城市治理进行总体管控。事实上,这也是北京重点推动老城保护和环境整治的新动作。为了提速老城保护和环境整治,北京年度市政府固定资产投资的20%将投向首都功能核心区。在非首都功能疏解的背景下,北京各区的产业结构正处于调整期,这也让北京各区域对资本的吸引力发生着变化。与此前相比,除了传统投资热点区域,资本也正将视线聚焦至生态涵养区。
政府投资聚焦核心区和副中心
作为指导全市道路、胡同、街坊路等方面规划设计和建设管控的依据,由市规划国土委组织编制的《导则》目前正在市规化国土委官网上进行公示。
《导则》公示稿衔接总规“一核一主一副、两轴多点一区”的城市空间结构,对首都功能核心区、中心城区、北京城市副中心、两轴地区、5个位于平原地区的新城和生态涵养区进行总体管控。
目前北京中心城区大部分路网密度不足5公里/平方公里,低于上海同类地区,也远低于东京、纽约、伦敦等城市。在长期的发展历程中,北京形成了大院广布的城市肌理,大大降低了路网密度,给城市交通组织带来了较大的压力,人车争夺空间的乱象频现。
在首都核心区,坚持保护优先,尊重并保持老城内的街巷胡同格局和空间尺度,原则上不再拓宽老城内现有街道。同时设置多个步行街区,远期取消胡同停车,精细组织胡同空间,改善建筑风貌与环境,还原胡同历史氛围。
在北京城市副中心,坚持小街区密路网的设计理念,通过精细化的道路断面设计营造宜人的街道空间尺度,精心刻画城市林荫道,打造示范性步行街区。
《导则》其实也是北京重点推动老城保护和环境整治的新动作。根据计划,今年,北京年度市政府固定资产投资的20%将投向首都功能核心区,重点推动老城保护和环境整治;20%投向城市副中心建设。
北京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此前介绍说,今年,全市将集中推动276项市政府重点工程。在当年计划完成投资中,70%以上资金来源于社会资本。其中,拟安排新建项目114个,续建项目162个。
此外,北京还将用好中心城区增量发展空间,包括海淀山后地区、丰台河西地区、丽泽地区等,尤其丽泽商务区定位为新兴金融产业聚集区,正在推进与金融街的一体化发展。值得关注的是,南中轴生态文化资源厚实,也将成为未来开发的热点。
大兴通州进入前四名
除了市级层面的政府固定资产投资,进入2018年,北京16区也在按照北京市“四个中心”定位,以政府撬动社会资本的模式发力固定资产投资。
来自北京市统计局的数据显示,今年1-7月,北京市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3648.6亿元,同比下降14.9%。
北京中心城区仍然是投资的重点之一。其中,今年1-7月,东城区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147.1亿元,同比增长10.5%;西城区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56.37亿元,同比下降60.4%;朝阳区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559.4亿元,同比下降18.3%;海淀区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553.8亿元,同比增长3%;丰台区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371亿元,同比下降21.8%;石景山区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144.9亿元,同比增长8.6%。
在城市发展新区通州区和大兴区成为投资热点。今年1-7月,通州区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394.7亿元,同比下降15.5%;大兴区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395.3亿元,同比增长13.3%;昌平区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150.7亿元,同比下降35.4%;房山区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168.6亿元,同比下降27.3%;顺义区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206.37亿元,同比下降14.6%。
生态涵养区显示出后发态势。今年1-7月,门头沟区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73亿元,同比下降69.3%;平谷区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80.3亿元,同比增长60%;怀柔区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61.3亿元,同比下降14.4%;密云区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63.8亿元,同比增长15%;延庆区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129.21亿元,同比增长63.8%。
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按完成的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排序,前五个投资热点区域分别是朝阳区、海淀区、大兴区、通州区和丰台区,后三名是西城区、怀柔区、密云区;在北京16个区中,有7个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同比增加,分别是海淀区、大兴区、石景山区、东城区、延庆区、平谷区和密云区,其余9个区则为同比下降;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同比增加最多的5个区分别是延庆区、平谷区、密云区、大兴区和东城区。
生态涵养区成资本新宠
在一位不愿具名的区域经济分析人士看来,数字的背后其实也反映出了北京各区受关注的程度,同时也反馈了北京在经济转型中的产业动态变化。“朝阳、海淀历来是资本关注的焦点。同时,在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战略、北京大力推进城市副中心建设和南城行动计划的前景下,通州、大兴、丰台的热度不断攀升,这也反映出了北京发展的新貌,说明了北京经济正在转型调整中。”
如上述人士所说,北京16区分别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绝大部分区域的一产、二产固定资产投资额都有所下降,向三产倾斜。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战略下,非首都功能全速疏解,打造“政治中心”、“文化中心”、“科技创新中心”和“国际交往中心”。由此,北京的第二次产业正在发生历史性变革,从一般制造业转向高端制造和智能制造。
按照计划,到2020年北京将再退出1000家一般性制造业企业、300家市场和物流中心。在2018-2020年将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中期阶段,将继续对北京四类非首都功能,即一般性制造业、区域性市场、学校及医院展开疏解工作。在今年初提交审议的北京市2018年预算报告草案显示, 2018年北京将投入122亿元用于疏解非首都功能,比2017年增加3.4亿元。
疏解的背后,北京也正在以全新的战略思考如何减量发展、集约发展。为此,北京布局了“三城一区”,分别为中关村科学城、怀柔科学城、未来科学城、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未来,中关村科学城将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策源地和自主创新主阵地。怀柔科学城将建设世界级原始创新承载区。未来科学城将打造全球领先的技术创新高地。同时,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将进一步升级,成为高精尖产业主阵地。
数据显示,2017年,“三城一区”地区生产总值在北京市占比超过30%,同比增长8.3%。其中,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同比增长12%。
“在北京经济的转型期,北京发展战略调整也正在让资本的注意力发生改变。以生态涵养区为例,这些区域的综合成本相对较低,而且环境更优质。伴随筹备冬奥会、世园会以及举办休闲大会、建设怀柔科学城等重大项目带动的利好,显示出了平谷区、延庆区、怀柔区的发展后劲。”上述分析人士对北京商报记者表示,北京大部分区域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同比下降,并不等同资本出走,而是调整期的必然结果,“资本也正在观望以期更加精准发力”。
北京商报记者 方彬楠/文 李烝/制表
(此文不代表本网站观点,仅代表作者言论,由此文引发的各种争议,本网站声明免责,也不承担连带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