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作者:点击:
齐鲁晚报记者 许昱洲
关键词1:实体商业回暖
以体验带消费
实体零售继续回暖
线上线下价格差距缩小,是消费回归线下的重要因素。以刚过去的双11、双12为例,在全网电商进行购物狂欢的同时,众多实体店和品牌也加入其中,纷纷打出线上线下同价、比电商更便宜等口号。既能享受低折扣,又能亲自试穿、试用,免去了等快递的麻烦,不少消费者开始投入实体店的怀抱。
营造线下消费场景是实体商业区别于网购的最大优势。济南各大商场和购物中心也在持续引入时下最受年轻人追捧的情景互动形式,主题展、品牌快闪店、场景体验等新玩法不断涌现,将商场打造成“网红打卡地”,与消费者形成强势互动,让顾客黏性大大增强,实现商场客流量与销售额的双重增长。
消费点评:从“上网买便宜”到“进店买体验”,人们的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正在发生改变,单一的线上购物已不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线上线下结合的消费方式成为当下的主流。
关键词2:共享经济退潮
风靡一时到销声匿迹
共享经济濒临退场
2017年被视作共享经济的元年,共享单车、共享汽车、共享充电宝、共享雨伞甚至共享住房、共享宠物等新生事物不断涌现,一茬接一茬吸引着大家的眼球,随即掀起“万物皆可共享”的热潮。
一开始各类共享物品的确为用户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押金退还难、共享单品故障率高,让用户使用的时间成本大大提升。在当今体验至上的时代,用户对共享平台的黏性势必越来越小。从摩拜、哈罗、ofo在济南大街小巷炙手可热,到遍地无人管理的“共享单车坟场”、ofo败走押金难退,共享经济的骤然降温来得猝不及防。曾经风靡一时的产品,如今风头和口碑急转直下,更有不少共享产品像共享雨伞一样,还未崭露头角,就淹没在了共享浪潮下。
消费点评:共享经济刚露头爆火之初,关于共享商业模式的成熟度和可持续性就饱受质疑。对于共享平台来说,前期投入和后期运营都需要大量的资金和人力,再加上共享物品的高损坏率,企业的盈利更难以保障,在激烈的行业竞争中生存艰难已是必然。
关键词3:消费分级
细分场景关注个人体验
消费分级正在发生
奢侈品、大牌热度不减,高性价比的小米广受欢迎,主打低价的名创优品、MINISO遍地开花……种种现象表明,不同的消费人群需要不同的商品,消费的过程中出现了结构分化。
从一线城市或高收入人群来看,他们依然追求精品,看中品质高、服务优的消费体验,愿意为品牌溢价和情感价值买单。例如走高端路线的戴森吹风机、注重社交体验的喜茶等奶茶业一直备受追捧。而小镇青年的崛起,也让“大众需求”逐渐走上舞台,从购物平台上看,拼多多以低价正常瞄准了追求价廉的低收入人群,俘获了一大批消费者,实现了野蛮式增长。
消费点评:一招吃遍天下的时代已经彻底结束,各维度的市场都需要不同的产品、价格和营销策略。在消费分级时代,以精细化的运营让各类产品百花齐放,由此才能全方位提升用户体验。
关键词4:颜值圈粉
拼颜值、重内涵
“网红店”成流量担当
在90后、00后开始主导市场的时候,贴近年轻一代的消费习惯和审美标准逐渐成为卖家营销的重点。各种网红店、吸睛包装层出不穷。在济南各大商圈,以高颜值圈粉无数的网红店铺就随处可见,网红风装修的甜品店、抓娃娃店,吸引了大批粉丝主动打卡拍照,在社交网站上发帖打call,就连不少街头撸串的小店,都一改“脏摊儿”外表,走起了ins风,美感加上口感,才能留住回头客。
消费点评:颜值决定第一印象,在时尚消费领域也不例外。特别是在当下信息爆炸的移动物联网时代,高颜值不仅是品牌的门面,更是左右顾客消费的重要因素,更容易在众多同质化产品中突出重围。
关键词5:国潮行动
传统进阶时尚
国潮崛起正当时
今年,“国货”“国潮”等词又开始活跃起来,中国李宁带着体操服和汉字元素登上时装周,波司登一改土味重新定义羽绒服时尚度、被安踏收购的FILA成为新一代的“街鞋”、故宫口红一上架就卖到脱销……对于“国潮”话题的热议一轮接一轮,从“买得起”到“想要买”,如今的国产品牌在一步步时尚进阶。
国潮的崛起并非无迹可寻,自2017年起,国务院同意将每年的5月10日设立为“中国品牌日”。旨在宣传知名自主品牌,讲好中国品牌故事,提高自主品牌影响力和认知度。而除了质量过硬,自带国风气质和品牌内涵更是国货独有的优势。
消费点评:买国货、用国货、晒国货,已经成为国潮青年们的日常生活方式。颜值高、有故事的潮流国货成功逆袭,传统文化正在以一种新潮的方式在90后、00后的心里生根发芽。
2018年,消费领域热点频出,电商增速放缓、线下消费回暖,国潮持续升温,共享经济渐行渐远……各种消费现象的巨变不仅是消费者观念和行为转变的结果,也是商家对消费场景升级再造的过程。让我们通过几个关键词来回顾2018年的消费变革。
(此文不代表本网站观点,仅代表作者言论,由此文引发的各种争议,本网站声明免责,也不承担连带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