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作者:点击:
现实主义是文艺创作的丰厚源泉。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电影人紧扣时代脉搏、深入现实生活,创作出一批优秀的现实主义题材作品,取得了震撼人心的传播效果。当下,我国现实主义题材电影创作呈现出怎样的新特点?又在我国电影“走出去”的进程中扮演怎样的角色?记者日前就相关问题采访了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教授李道新。
光明网: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现实主义电影创作走出了一条怎样的道路?
李道新:我国现实主义电影创作在近40年可分为三个阶段。在改革开放之初,时代之变让电影打破了话题路径的禁锢,第三代电影人迅速成为改革开放最早呼应时代革新的文化创造者。以谢晋为代表,他的《牧马人》《天云山传奇》《芙蓉镇》等作品更多的与中国的历史文化及社会现实紧密结合在一起,并引起了观众的广泛共鸣。这一阶段的电影从刚开始的时候就趋向于现实,或者说具有某种现实主义的追求,取材以及与观众的对话,具有某种现实主义的关怀。到后来第五代导演崛起之后,无论是张艺谋还是陈凯歌,也都呈现出现实主义走向深化的面貌和新的成就。像张艺谋的《一个都不能少》,甚至改变了当时的观众对农村代课老师的认知和(他们) 所处的状况。
电影《三峡好人》剧照(资料图)
2000年以后,中国现实主义电影创作进入了第二个阶段。由于2003年中国电影市场化,电影产业发展受到票房诸多影响。在这样的背景下,依然涌现出了以许鞍华、陈可辛、贾樟柯、娄烨等编剧和导演为代表的、坚守现实主义精神及情怀的电影创作者们,在创作过程中他们主动怀抱社会责任与文化担当,从大多数普通人的现实处境和情感世界出发进行思考,将自己对社会现象和问题的观察和看法融入作品之中。《走路上学》《旗》《一个人的课堂》等提出乡村教育话题,《三峡好人》《农民工》《到阜阳六百里》等关注农民工生存状况,《告诉他们,我乘白鹤去了》《家在水草丰茂的地方》等聚焦环境与人的关系,《十八洞村》《南哥》等反映精准扶贫成绩……正是通过他们的努力,这些话题在社会上得到了更广泛的关注,引发了更多有益的探讨,产生了更加深远的反响。但是在市场化影响下,票房成为业界关注的重中之重,欧美大片、玄幻题材、怀旧题材、喜剧题材及古装历史电影随之占据了银幕的主体,现实主义电影并未获得很多关注。
近些年来,我国的现实主义电影进入又一个转型期。观众开始意识到,现实主义精神一直是中国电影的内在呼唤,也一直存在于电影发展的过程之中。只不过在特定的时间段里呈现出不同的风貌。像今年暑期档的《我不是药神》引发的轰动效应,也表明现实主义题材的中国电影重新进入观众的视野之中,引起了广泛的共鸣和关注。
所以说,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电影从关注现实主义出发,经历了一段时间的探索和市场之间的博弈,如今又再次回到公众视野,重新出发,我认为这是中国现实主义题材电影一个大致的发展脉络。
光明网:当前,我国现实主义电影创作呈现出怎样的特点?
李道新:在我看来,当前我国现实主义题材的电影已经和国外的现实主义题材电影产生了有效互动并且和当下中国社情民情呈现出一定的对话性,我们可以用“参与型现实主义”来概括。这些现实题材电影作品不仅赢得了良好的口碑,在票房上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2014年陈可辛导演的《亲爱的》,以当时备受关注的儿童被拐案为真实原型,最终收获3.44亿元票房;2015年《滚蛋吧!肿瘤君》以熊顿抗击癌症的故事为原型,在笑声与泪水中收获5.11亿元票房;2015年刘德华主演的电影《失孤》以山东聊城郭刚堂骑摩托寻子的故事为原型,票房为2.15亿元;2018年初《无问西东》上映,片中每一个人物均可从清华档案馆中找到原型,影片以7.54亿元票房收官……诚然,上述影片还存在着许多值得进一步思考和讨论的问题,但其在现实主义创作方面所做出的创新努力不容忽视。
电影《无问西东》剧照(资料图)
具体而言,一方面是当下的现实主义题材电影的创作者希望通过电影与社会各界进行对话,更多地与社会热点互动共生;第二方面,其中的大部分作品都站在以人为本的立场上,尝试与观众尤其是年轻人互动对话,倾听他们的所思所想,关注他们关心的热点话题,这些坚守和努力都有效地提升了影片的思想深度和精神力量,引发更多的观众共鸣,并产生更大的社会影响力。
所以,当前我国现实主义电影创作具有参与性、开放性、交互性。这也是现阶段中国现实主义电影和其他国家的不同之处。
光明网:当前,现实主义电影越来越多的走出去,已成为中国电影在世界上的一张名片,我们应该如何做好这张“名片”?
李道新:当下中国现实主义电影正在积极地“走出去”,并且也开始逐渐在世界上有了更多的影响力,让世界上更多观众通过电影这种形式来认识和了解中国的发展和当前的社会现状。
近年来,政策的大力扶持是中国现实主义电影“走出去”的主要原因。尤其是在“一带一路”等诸多国际交流合作的带动下,中国的文化得到了大力推广并被世界所认可,是让更多人认识现实主义电影这张“名片”的非常好的途径。同时互联网的发展,也让更多不同类型的电影进入到公众的视野中。
当下中国的现实主义电影创作,跟欧、美、日和韩国、印度等国家的相关电影比较,在题材、样式和介入深度等方面仍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在充分满足广大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方面,也还有很长的道路要走,但如果精心栽培,耐心呵护,予以善待,假以时日,它将会以更强大更自信的姿态,出现在国际影坛之上。
监制:张宁
(此文不代表本网站观点,仅代表作者言论,由此文引发的各种争议,本网站声明免责,也不承担连带责任。)